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113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鼠患、毒品猖獗:緊縮政策如何迫使英國小鎮投票脫歐?

$
0
0

編按:最近英國脫歐限期接近屆滿,首相文翠珊多次向英國國會提交方案無果,脫歐與否再次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要求發動再次公投,希望可以推翻上次公投結果;有人雖然接受大筆歐盟撥款以改善社區環境,卻支持英國脫歐。

究竟這些看似「反骨」的脫歐者如何理解脫歐議題呢?他們認為支持脫歐是源自於對集權式的歐洲政府和歐盟官員的不滿,更重要的是對英國國民現時工作條件、生活質素和社會福利的不滿的表現。惟工新聞翻譯這篇刊登於counterpunch的文章。


塔寧頓(Thanington)是位於坎特伯雷(Canterbury)邊緣的貧困地區,由於該區的罪案和暴力事件高企,以往被稱為「小貝魯特」(Little Beirut)。

當地居民卡羅琳‧亨吉(Caroline Heggie)說︰「當我1998年搬來時,(街上)一半的房屋都是空的。40間房屋中,20間因為社區內的反社會行為而丟空。我入住的房子的窗戶之前也被一支弩箭射破了。」

在塔寧頓住了59年的教學助理迪‧哈金森(Di Hutchinson)也同意:「我們社區的名聲曾經很差勁。」

塔寧頓當時沒有社區設施,連兒童遊戲小組所用的玩具都要存放在公墓旁的掘墓人家裡。惡劣的社區環境令群眾的怒氣不斷累積,最終在90年代後期激起一場騷動。一位當地的社運分子說,他由於反對青年在街上「爆樽」,並將一整袋破玻璃瓶交給涉事人的母親,家裡被人丟磚頭,信箱也被塞過爆竹。

二十年前受助於歐盟 基礎建設大幅改善 

曾經是該區居民,從事房屋和無家者議題的保羅‧托特(Paul Todd)說︰「差不多20年前,塔寧頓因為得到歐洲振興預算的大額資助而重生。」該撥款幫助市區造大範圍的維修,包括重建市政住房的屋頂和翻新房屋的浴室和睡房,令住在市政房屋看起來被私樓還要好。除此以外,用作振興社區的錢還籌建了一幢社區中心,當地居民稱為「資源中心」,提供康體和托兒空間。

自社區中心建成後便負責管理該處的寶拉‧史賓沙(Paula Spencer)補充,歐盟「支付了2百50萬鎊來修理民居和解決鼠患。以往牠們會咬破你的遊戲機後消失無蹤。」自從連串復興計劃開展後,罪案和反社會行為下降了5成。新搬來的住戶亨吉說她之前一直擔心弩箭事件重現,但「除了車廂的窗破過以外,現在還相安無事」。

歐盟的干預令塔寧頓擺脫了「小貝魯特」這個暱稱,但當地的居民卻抱怨他們自此以後再沒得到公共投資,而問題已開始浮現。該區2794個居民大多從事低收入工作,要不是在坎特伯雷周邊做清潔工和超市售貨員,便是領補助生活。居民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企,很多單親家庭更是由婦女支撐。即便如此,居民和區外人都同意,塔寧頓仍保持著相當強的集體團結。

「鄉村的認同仍然保留了下來。」托特說。他的親戚仍在該區居住,並對其他居民抱有很深的感情。「鄰里之間都沒有秘密。」

撥款耗盡 小鎮居民再次成為被遺棄的一群

當我們認識到唯一保育這個脆弱小社區的國家機構是歐盟,了解為何大量塔寧頓居民在2016年脫歐公投選擇「離歐」便非常有價值。表面看來,一如很多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貧困地區一樣,這些居民的行徑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社會經濟自殘例子。然而,正是這些地區的高脫歐比率令脫歐公投壓向了其中一邊。因此,了解居民壓倒性的投票意向相當重要。這些選票是受反對移民的情緒決定,還是「被遺棄一群」的集體抗議?

根據認識該區30年的托特所說,大部分塔寧頓的居民投票脫歐的原因是因為既貧窮又感到被忽略。托特指:「居民都假設移民影響了他們的前景。我不覺得他們知道塔寧頓有多受益於歐盟。歐洲振興計劃的金錢確實為住房質素帶來巨大的改善,為一些房子帶來了重生的機會。但很多人想減少移民,也有一些人覺得那些想發動第二次公投的言論表明了他們的訴求根本沒有被認真看待。」

在塔寧頓住了十年的布列特‧貝拉斯(Brett Bellas)是一個住宿服務工人,育有5名子女。他同意該區的居民都感到被當局忽略。布列特指出,塔寧頓的全名其實是「塔寧頓(在中世紀坎特伯雷城牆)外圍」(Thanington Without)。而區內居民流行的笑話,則把這個名字改成「不受眷顧、無希望和錢的塔寧頓」(Thanington Without Prayers or Hope or Money)。「大家說著玩。」他解釋說。「但對我來說(它代表了)這裡嚴重缺乏(公共)投資」。

毒品、槍擊案重現 激發小鎮居民的憤怒

經歷數年無家可歸和打零散工才來到塔寧頓的貝拉斯沒有提到也可能不知道歐盟振興該區的努力。但無論如何,援款的影響已接近耗盡,而衰老和不穩的跡象也開始出現。

「這地方相當貧困。」他說。「很多人有濫藥和酗酒的問題,還有愈來愈多因為反社會行為被驅逐的家庭遷往這裡。當然任何人都有權來住,但對該區來說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剛過去的夏天,有很多由倫敦來的人到這裡賣毒品。他們搬進房屋後便恐嚇住客要幫他們散貨。這些人駕著平治房車,出入高檔的酒館,跟這區格格不入。然後便是夏天的那場槍擊案,都是直接由這些人引起,而且還發生在我們家附近。」

「問題是這區沒有資助和警察巡邏。每次有這些事發生後才會看到幾個巡警。我的孩子現在不會在街上玩了。雖然鄰居和他們的小孩我都認識,但真不知道有甚麼我不知道的人到區內來賣毒品。我家旁邊的房子之前便住了一個海洛英的拆家,六週之內,不斷有人敲我家的門打算交收毒品。我足足打了50次電話才把事情擺平。」

貝拉斯提到的槍擊案發生在去年7月19日。兩個蒙面男子在塔寧頓戈德溫路射傷了丹尼‧莫比(Danny Mobey),後者重傷送院。

貝拉斯投了「脫歐」。他不認為這跟移民有甚麼關係,並說作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對民主和反抗的力量轉移到集權式的歐洲政府和無授權的官員的不滿。他說︰「我就是覺得這種聯邦政府隱藏了一些不見得人的邪惡秘密。」

對於脫歐後的經濟後果,他態度樂觀,認為德國、法國和西班牙還是會向英國銷售貨物。他說很多他認識的人投票脫歐都受到「脫歐派承諾會額外注資3億5千萬英鎊到國民保健署(NHS)」影響。貝拉斯兩個最主要關心的問題是治安和國民保健署的衰落。他的妻子在國民保健署任職護士,而他害怕政府會把該署私有化。

「忘恩負義」的小鎮 與作為代罪羔羊的歐盟

即使是像塔寧頓這類小區,對於暴力的察覺也會隨著街道和人而迥然不同。迪‧哈金森同意區內的情況差了︰「上個聖誕我卧病在家時看到外面正在發生毒品交易。首次目睹這些事嚇倒了我。」但整體而言,居民和區外人都覺得塔寧頓跟英國其他屋村和貧困地區的情況差異不大。

由歐盟來的財政援助和其他成員國的益處對2016年窮困的脫歐選民來說可說是毫無幫助。要不是歐盟的成果不為人所知,便是歐盟所做的事根本不足以抵銷百多萬投票者生活愈來愈高壓和不穩定的感受。這種情況無論是在東肯特郡(Kent)還是康瓦爾郡(Cornwall)都一樣。當提及對歐盟的慷慨援助不感恩圖報時,後者更是常被提及的例子。該郡人口約53萬,由2007至2013年間,接收了歐盟6億5千萬歐羅的支助。本來在2020年它會再收到6億,但54.5%的居民卻選擇脫歐。

對移民的恐懼應該是俱使人們投票脫歐的最重要原因,但對私有化和公共設施服務外判的不滿、工作不穩、實質收入下滑、租金高企、去工業化和缺乏廉價的公共交通設施也同樣重要。歐盟和它的支持者確實可以抱怨被推成問題的代罪羔羊,事實上問題應該歸咎於保守黨不斷追求的全球化、私有化和緊縮政策。

然而,即使歐盟不需負責,卻不代表公投反映的深刻不滿並非事實。簡而言之,英國脫歐既是令英國陷入危機及其政治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也是這一危機的徵狀。2016年留歐派不恰當的口號「留在一起更好」(Better Together)永不會跟那些近十年來當英國還是在歐盟當中,但生活條件卻停滯不前甚至不斷惡化的人產生共鳴。

塔寧頓作為一個縮影,有效地展示了為何英國那麼多人覺得自己正承受著多方的壓力。在很多方面而言,塔寧頓都是一個讓人覺得被重重包圍的社區。在該區的南邊,一個大型的新住宅發展項目正在動工。被視為「最能夠團結塔寧頓」的史實沙指這對該區是一個壞消息。各有750和450幢私人住宅的兩個新建社區,意味著「所有來往的交通都會經過這裡,造成大量怨氣」。停車空間將會減少,小孩亦不能再在街上玩耍了。

鼠患重現:緊縮政策迫使居民自費處理

據史賓沙所說,塔寧頓的交通接駁本來便稀少,要兩程巴士才能看到醫生,巴士更是從傍晚起才每兩個小時來一班。新區居民正在爭奪的新鐵路出口則會使塔寧頓更被其他坎特伯雷的地區所孤立。而當房價變得更貴令從事低收入工作的家庭不再負擔得起時,家長將會帶子女離開,找尋更便宜的住處,令傳統社區土崩瓦解。

令情況更嚴重的是,低工資又不穩定的工作令很多塔寧頓的居民付不起房租和食物的錢,需要倚賴食物銀行和學校免費膳食。人們的負債也愈來愈多,「現在的公司連還款能力低的人都不放過,不斷向他們發出信用卡。」卡羅琳‧亨吉說。

塔寧頓愈見貧困的明顯跡象——這種事件可能解釋得到為何人們沒有在2016年支持維持現狀——是新近出現的鼠患。

「人們跟我說家裡的廚房、孩子的睡房和浴室都見到老鼠,到處都有人在清掃溝渠。」史賓沙說。老鼠大量滋生的來源還未找到:牠們可能被附近的建築工程趕跑,也可能是市政局不再處理堆積的垃圾所致。各種公共服務的削減令塔寧頓蒙受沉重的打擊,被放棄的服務包括滅蟲一項。

一個捕鼠工人收費60英鎊,現在居民要自費請他來處理鼠患。但要處置的老鼠足有10到12隻,因此工人不得不多來幾次。亨吉說︰「以前市政局有專職的『捕鼠人』,但隨著政府推行緊縮政策,再也沒有人管這些事了。」

 

翻譯原文:
A Plague of Rats: How Years of Austerity Prompted Many Britons to Vote for Brexit

表tag: 
裏tag: 

接受中國援助的柬埔寨,民眾生活變好了嗎?

$
0
0

編按:隨著意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中國經濟向外擴張的勢頭更是一往無前。時事評論者對一帶一路計劃的看法向來頗為兩極,受固有政治觀點分歧影響,在香港亦鮮見各方就此深入爭辯。 到底一帶一路是對經濟困難國家伸出的橄欖枝,抑或只是攫取天然資源、同時輸出過剩產能的謀略?計劃使哪些人獲利、又使哪些人付出了代價?透過採訪遠赴柬埔寨工作的中國工人,以及柬埔寨本地的勞動階層,內地網媒《土逗公社》嘗試從一般民眾的所見所感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中國農曆正月的柬埔寨,恰逢旱季,溫暖乾旱,即便在熱帶雨林中,亦無雨水侵擾。這樣的氣候,正好給那些到訪的中國來客化去身上的寒氣。只不過,那些或許期待擺脫繁複的年事,到一個陌生的、非現代化的文化環境中釋放一番的中國旅客,恐怕卻要被一種熟悉的熱鬧打破幻想。

走出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撲面而來的除了熱帶特有的潮熱,竟是以漢字書寫的酒店名稱和LED螢幕上滾動播放的漢字廣告,有出租土地的,也有推廣代工廠的,乍一看,恰如中國18線縣城的景象。而在機場熙熙攘攘的旅客中,依然能夠一眼識別出中國熊孩子和他們怒吼的家長。在金邊、暹粒,操著熟練中文的當地導遊領著嘈雜的中國旅行團,穿梭在古老的吳哥窟、輝煌的皇宮和廟宇,以及嶄新的中資免稅店中。

金邊機場旁的“加州國際大酒店”

國人赴柬熱潮與我國政府“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直接的聯繫。2月11日,柬埔寨政府公佈了一份公開報告:2018年柬埔寨接待的620萬遊客中,有200萬是中國人,同比增長了7成。而2019年,兩國將迎來“中國-柬埔寨文化旅遊年”,這一年,中柬文化和旅遊部門將舉辦貫穿全年的文化和旅遊交流活動,鼓勵兩國旅遊業合作轉型升級,擴大人員往來規模。按照計畫,柬埔寨將在2020年、2025年及2030年,分別吸引中國遊客300萬、500萬和800萬人次。

中國人赴柬,似乎並不令人意外。中柬關係向來交好,從當年的赤棉政權、西哈努克親王到現在的洪森政府,柬埔寨方面一直都比較親中,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從沒有跟中國撕破過臉。中國人移民柬埔寨的歷史,也可往前追溯數代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最近的三五年間,中國掀起了湧向柬埔寨的新熱潮。而這股熱潮,正是以“一帶一路”為背景的。

不久之前,一部溫情回顧中柬60年友好合作與往來的專題紀錄片《光陰的故事——中柬情誼》在央視播出,再次給中柬關係鍍上一層浪漫之色。正如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新一輪的中柬合作、赴柬熱潮因兩國受人稱頌的友誼而顯得理所當然。但是,在被渲染的浪漫之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甚至很有可能是不平等的)利益交換。那麼兩國之間大量的合作,到底給中柬兩國百姓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變呢?

援建柬埔寨的秘密

在從廣州飛赴金邊的客機上,除了遊客,也有生意人、打工者。一位從廣州乘機到金邊的年輕小夥自稱在金邊已經工作一年有餘,“中國人在柬埔寨能幹的事情,多了去了。”

開啟這一局面的,是中國對柬埔寨的各種投資與援建。

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對柬埔寨的基礎設施等項目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成為柬埔寨最大的投資國。在兩國密切的合作之下,中國的資本大量湧入柬埔寨,政府作為投資方對柬埔寨的援建進行得如火如荼:

2017年2月18日,中國援建的柬埔寨西港特區汙水處理廠投入使用,這是柬埔寨第一座現代化全自動控制的汙水處理廠;3月17日,中國電建承建的柬埔寨斯倫河專案完工,它將有效改善多省的水資源利用情況,降低暹粒省的洪澇災害影響——該項目總投資的6700萬美元中,5200萬美元為中國信貸……

不過,我國對柬埔寨的援建不僅僅是出於人道主義和兩國友誼,也並不像外界所想像的那樣只是花錢賺吆喝。由於很多專案實質上是國有企業或民間資本融資與主導操辦,因此兩國合作的背後實質上是一套“投資-回報”的邏輯。

中國對柬埔寨的投資採取的是一種“金融合作—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三位一體的新型經濟合作模式。在這個模式中,中國方首先通過成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合作投資基金等管道和形式,提供基建所需的項目融資,而沿線國家則以自身的資源作為擔保或等價補償;其次,由中國工程公司承攬這些工程項目,而柬埔寨則用中方提供的資金支付專案所需的產品、材料裝備和勞務;第三,能源開發在滿足中國和國際市場需求、帶動中國能源裝備出口的同時,加速柬埔寨積累發展本國經濟所需的資金;第四,柬埔寨基礎設施狀況的進展將帶動其國內市場、就業、投資環境的改善,不僅為中國的產業轉移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進一步的商品出口與企業投資培育了市場;最後,通過跨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中國與包括柬埔寨在內的國家連接起來,形成區域性產業網路和經濟體系。

也即是說,中國在柬埔寨的投資並非是在做“賠本買賣”。如果中對柬投資的進展順利,將可以回應中國國內緩解對產能過剩、擴大市場、資源能源、產業轉移等需求。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資本的進入形式也從原先的援助式變為市場化的投資式。而這,也成為了中國民間赴柬熱潮的條件。

誰在收割投資熱土的果實?

那位乘機到金邊“上班”的小夥在柬埔寨做賭場生意。賭博業在柬埔寨的特定地區是合法的,油水豐厚的博彩業吸引了來淘金的中國人,“柬埔寨最大的賭場老闆還是當地人,但是大大小小的賭場裡,70%的是中國人”——小夥子給出了一個來自局內人的直觀估計。他僅僅簽了獲批方便的旅遊簽,就能夠到柬埔寨淘金。

博彩業只是中國人來柬埔寨投資的一個小小的片段。金邊機場外,看板上亮著顯眼的字樣:“4500平方米土地出租”、“XXX有限公司,主營:車縫線、膠帶”。原先在中國的製造業工廠老闆因為國內勞動力價格與地租上漲,許多從中國“逃逸”,來到炎熱的柬埔寨尋找新的商機。

柬埔寨是個擁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國家。2015年,柬埔寨人口約為1565萬人,人口平均年齡為27歲,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總人口的70%。同時,柬埔寨近幾年正處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每年有16.2%的人離開農村到城市尋找工作,促使柬埔寨經濟呈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而紡織行業,是外來製造商到當地投資的一個熱點。

柬埔寨更是吸引了中國房地產商的注資。

作為亞洲經濟發展的最後一片凹地,柬埔寨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價格相當於中國90年代水準,周邊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同類資產已有較大泡沫,投資風險已經加大。目前柬埔寨農業用地價格遠遠低於周邊國家。首都金邊和著名旅遊城市西哈努克的地產價格仍處於新興市場階段。

據柬埔寨國土規劃和建設部的報告,2000年到2017年,柬埔寨由外資公司開發的房地產專案共有287個,總投資額42.97億美元。其中中資公司擁有110個項目,總投資額為16.56億美元,占比均接近四成,中資也成為柬埔寨房地產的最大投資方。

然而,這些開發商似乎並不打算把房子賣給當地的普通老百姓,而是將目標群體鎖定中國買家。據媒體報導,一名當地中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開發商的樓盤,80%以上的房源都賣給了中國投資客,少部分賣給了柬埔寨上層階級人士。

柬埔寨的華人免稅店,中免集團出海的第一站,其內裝潢和中國百貨超市極其相似,主要針對中國遊客銷售。 

房地產、基建火熱的背後,在柬埔寨的那些工地上,許多來自中國內陸地區的務工人員當起了建築工。“廣東那邊的電子廠,一天工作12個小時才賺6000多,還不如在國外建築工地上8-9個小時賺6000多划算。出國就是想賺點錢,國內工資比較低,國外工地上基本能賺到1萬多。”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以及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漸多,在湖南之類的勞務輸出大省,出國務工成為一個新的趨勢。他們出國務工主要是修路、修橋、挖隧道、建房子等,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國外基建專案數量很多,工作機會也很多。中國人出國務工多屬於技術工人,會帶領當地工人幹活,一個人帶幾個人,或者帶十幾個人。收入比國內要翻一番,甚至更高。

這片古老而苦難深重的熱帶土地,成了中國人掘金的熱土。連續執政33年的柬埔寨領導人洪森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特別是針對外國投資者。一系列市場化的海外援建與投資吸引了不同階層的中國淘金者,但卻未必能讓柬埔寨這個國家擺脫“有錢的樂玩錢,沒錢的苦打工”的命運。

難以惠及底層?

在資本和旅遊的帶動下,柬埔寨大城市呈現出斷裂式的發展——一面是塵土飛揚的小城鎮景象,而一旦進入核心區域,又是一番國際都市的風味。

無論是柬埔寨首都金邊,還是擁有吳哥窟的暹粒,都有專供國際遊客消費的高檔酒吧街和免稅店。

暹粒的高檔酒吧街

而僅僅幾條街之外,卻是破落的城邊村。

毗鄰市中心的暹粒的城邊村

中國對當地投資給當地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投資、援建往往傾向于惠及政治、經濟精英,卻很難直接惠及普通老百姓。此外,中國投資專案更加容易引起爭議,想要為目的地國家的大眾所接受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柬埔寨當地載客三輪摩托(被稱為tuktuk)司機厐洛(音譯)年近40,皮膚黝黑,是一位擁有4個孩子的父親。他告訴我們,“在最近的3年裡,忽然有非常多的中國人湧入柬埔寨遊覽和做生意。但中國人的生意並不一定會對我們柬埔寨人帶來直接的好處,在通常情況下,由於我們柬埔寨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所以根本沒有辦法跟中國人一起競爭。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在中國人的工廠從事一些低端的工作。”

Tuktuk司機厐洛在休息

隨著當地物價被外來者推高,當地的底層人群仍然要通過不斷打零工來補償家庭債務及家庭開支。比如厐洛,他雖是暹粒國際機場車隊的一員,但他還身兼漁民、Tuktuk包車司機/導遊之職,日夜奔勞無休,甚至要靠聯合國每個月發的米才能喂飽孩子;即使快要進行闌尾炎切除手術,他也不得不開車載客直到手術前的一天,並賣掉結婚金戒指,才能夠支付550美元的手術費用。

除此之外,中國人和中國資本的湧入也對當地房價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鳳凰網自媒體平臺大風號指出,大量外資的湧入抬升了柬埔寨部分城市的房價。人均年GDP僅有1260美元的柬埔寨,房價竟然可以達到$3,211/㎡(約人民幣2.2萬/㎡),成為全球房產價格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

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金邊高端公寓的售價達到 3211 美元/平方米,較五年前高出 60%,租金也同樣達到$14.3/㎡/月的高峰。金邊高端商務區隆邊(Daun Penh)的地價超過9000美元/平方米,幾乎是 2014 年的三倍。

柬埔寨農村

這一趨勢顯然對當地普通民眾不友好,據環球時報報導,有記者表示,在房地產等方面,一些中國企業與柬埔寨有影響力的巨富合夥,正在把普通百姓強行趕出他們自己的土地。

援建卻帶來了反感?

無獨有偶。中亞地區的政治領導人基本上都支持與中國發展更為密切的經濟合作,對“一帶一路”倡議反應積極,但其他國家的地方媒體、反對團體,甚至普通百姓卻對中國勞動力的湧入以及可能帶來的領土爭端表示擔憂,民間對政府同中國達成的商業協議也常常提出質疑。

中東部分地區和國家對中國的投資表現出複雜的態度。2007年至2013年的民意調查顯示,土耳其國內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民眾比率一直很低,而對中國一向支持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比率在2011年至2013年間甚至下滑了15%左右;以色列人民對中國的支援比率下滑11 %;埃及人民對中國的支援比率下滑12%……

日益增多的中國商業活動,尤其是中國勞工的湧入以及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加,已經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引起反彈。吉爾吉斯斯坦的民族主義派系、青年組織和反對派團體聲稱,中國人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經營行為將威脅其國家利益。近年來,針對中國公民的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

超級經濟體對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援助”在歷史上並不是罕事。二戰以後,西歐經濟一片衰敗,百廢待興,美國第50任國務卿喬治·馬歇爾提出了馬歇爾計畫,主要通過物資援助、經濟投資、技術支出三方面提供援助。表面上旨在援助歐洲經濟,實現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復興,但其實質上是為了緩解美國產能過剩問題,推動國內製造業的發展,為其找到輸出途徑;其次是借拯救歐洲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對抗蘇聯和其他共產主義國家。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對沿線地區尤其是周邊國家和新興市場為重點的產能輸出、資本輸出,也成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題中之意。根據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的調研,2012年底的中國已經面臨嚴重過剩,傳統的化解方式顯然無法完全解決問題,“走出去”實現產能輸出成了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的最佳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順勢誕生了。

暹粒街頭赤腳的少年

然而,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所提供的援建,如果走向純粹的資本驅動,就會令投資專案變為中國人在他國賺錢的橋頭堡,而忽略了合作共贏的初衷。真正的合作共贏,不會是兩國政商精英對於財富的進一步聚攏,而是以真正惠及(而不是剝削)兩國普通老百姓為前提的。 

 

參考資料

介面:《中國房企掘金柬埔寨:80%賣中國人少數賣給柬精英》

21世紀經濟報導:《新遊牧時代:90後熱衷去“一帶一路”沿線打工》

劉家瑤:《“中國版馬歇爾計畫”輿論下推進“一帶一路”的對策》,現代商貿工業,2017年

苗吉:《“一帶一路”倡議:預期管理、風險規避及戰略應對》,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7年

大風號:《中國模式在柬埔寨發展得如何?結果完全讓人想不到!》

http://wemedia.ifeng.com/84844668/wemedia.shtml
 

表tag: 

維珍航空不再強制員工化妝 國際航空業界轉口風支持性別多元

$
0
0

維珍航空在三月初宣布不會再強制女性機艙服務員化妝。該航空公司還會為女服務員主動提供長褲,作為她們制服的一部分,而非只在服務員要求時才提供。

維珍航空指這是該行業的「重大轉變」。女性空中服務員經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裝飾外表,增加了工作成本,同時成為低收入員工的無償勞動。

雖然易捷航空(easyJet)和瑞安航空(Ryanair)等廉航通常有較寬鬆的外表要求,但大部分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國際航空公司都指定員工化妝的標準等細節。

顧客服務副行政總裁Mark Anderson表示,公司一直有「聆聽員工的意見」,新的指引則會「給予員工更多在工作時展示自己的選擇」。

雖然維珍航空的創辦人曾因輸賭而穿上女服務員的制服和化妝,但該公司以往並未提倡性別平等。這個舉動跟近來一些較保守的航空公司的轉變相關。二月中下旬,卡塔爾航空行政總裁Akbar Al Baker舉辦了國際空運組織多元包容獎,以此鼓勵更多女性加入該行業,雖然Baker曾經開除一名懷孕的服務員。

以往嘲笑其他航空公司的女服務員為「老太婆」,以及在一年前表示只有男人才可勝任他的職位的Baker,表示卡塔爾會資助這項獎勵「傑出女性」的獎項,並表示她「承認工作場所要有更大程度的多元化,不只單一航空公司,而是整個航空業。」

上年錄得20億歐羅(約177億港元)盈利,但被揭發產假制度扣減女機師90%收入的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雖然在2016年取消女性不許在工作期間穿長褲的規例,但仍要求女員工化妝。根據該航空公司2015年的制服指引,所有女員工都必須最少塗口紅和胭脂、修眉和遮上明顯的瑕疵。

 

翻譯文章(部分內容經刪節):

Virgin Atlantic drops mandatory makeup for female cabin crew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9/mar/04/virgin-atlantic-drops-mandatory-makeup-for-female-cabin-crew

表tag: 

一家三口在工廠互相扶持:前盲人工友代表口述史

$
0
0

<我們的盲人工廠>
撰文| 單永生(盲人工友;前工人代表)
2019年3月28日

■我做工人代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在卻不民主...

我叫單永生,由2005年至2017年做了十屆盲人工廠工人代表。當時我抱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既服務精神!」同廠方多啲溝通,爭取加人工。亦傾下辛苦一年,食好啲,去旅行等等改善服務。我哋工友代表是每個部門選一個,最多票數就得,尚算叫做民主制度。我做工友代表,會為大家的利益,以工友的角度去爭取權益。不過呢啲都成過去啦。2017年取消咗工友代表,轉為小組會。現在,工廠抑壓民主制度。輔導會整個架構都是行政主導,先由職員決定,再匯報服務使用者、工友及學員,所以就不民主。尤其是這次在工廠重建的問題上......

■第一代老工人:盲人工友的尊嚴!

其實,盲人工廠不民主,並非第一日既事,由我爸爸年代開始。我爸爸1958年接受培訓,1963年正式成為第一批盲人工友,1968年第一次參與工潮。係香港起盲人工廠,係由英國盲人提出既。結果,香港盲人輔導會經賽馬會撥款,在土瓜灣興建第一所盲人工廠。1963年開幕時,共有300多名失明工友,職員師傅人數不多,生產木箱、可樂箱、啤酒箱、粉筆、粉擦、掃把、地拖、車衣、文件繩部等等。而1968年工廠爆發的工潮,是為了調整薪金。因為當時每月工資得40元,最高60元,工人要求月薪有100元。可惜,工人訴求未達到,甚至炒15位工友。後來再爭取,廠方先答應改善。

第二次工潮是1971年。當時,輔導會要轉型為訓練中心,趕工友出去工作,但好多工友都不想,於是罷工。工潮得到大學生、杜葉錫恩支持,工友在天星碼頭嗰邊靜坐半個月,有大學生供給水食物。後來,工潮得以平息。到九十年代,慢慢發展出工友及學員制。現在,工友及學員工資不同。工友按最低工資時薪34.5,其他獎勵案分數及多勞多得制度。學員就每日得 26.5津貼。

1971年後,爸爸出過去美亞公司,做漂染廠染色工作。之後結識我媽媽,拍拖結婚生小孩。點知,我媽媽突然有事,不能照顧小朋友,就由我爸爸一手湊大三個兒子。九十年代,爸爸返盲人工廠做,1998年退休。跟住去失明人協進會做義工導師,教新失明人士學行路。2004年工廠再聘用返佢,做到2010年結束工友生涯,轉左學員身份。直至現在,將近十年,總算老懷安慰。但工廠重建,要我地暫時搬去去屯門,實在太遠了。

■我與老婆工廠相識:又喊又笑,互相扶持!

除左我同爸爸係工廠,我老婆都係工廠工友。2009年,我見到一位女工友 ,佢初初入嚟做,好被動。當時坐我對面,我嘅背脊對住佢。後來,佢覺得好凍,因為對住冷氣口。於是佢調位,調嚟我嗰行,我就常常望住佢。我覺得這個人好特別,內心好多唔開心的事。有一天,佢突然問人借電話叉電,我自告奮勇:「我有叉電插蘇!」借畀佢差,佢唔該我,我問佢攞電話。
佢又驚唔夠數。因為我地人工都好低,57元底薪,之後的包數是斷件計。然後,無意中,我爸爸約佢在將軍澳吃飯。果日我要玩音樂,不在工廠。到我約爸爸晚飯,先得知到約埋個工廠女工友。我感到奇怪,但請埋佢食飯喇。我同爸爸爭住畀錢。結果,都是我畀錢。

正式拍拖係2010年1月24日。當日因為我爸爸突然唔見咗銀包,本來我約左女朋友三點鐘,結果延遲三點半。我哋相處到結婚,經歷重重考驗,但都跨過。起初我唔知佢有冇信仰,我以為佢只為咗我先信耶穌,但佢原來早已接受,但冇人好好栽培。我地有喊又有笑,有發脾氣,亦有互相默默忍受。我多啲了解佢,反而屋企不了解佢的心情。佢想離開娘家,想結婚,我都祈禱交託,睇下上帝畀唔畀。點知,出人意表! 教會重建2012年先落成,我哋 2013年結婚時,剛好教會出咗通告,可以行禮!  婚禮全靠弟兄姊妹的幫手。我最欣賞老婆詠雪會安排流程,結婚過程一齊參與,一齊影婚紗相都好開心。總之,比我哋預期ok,順利完成。婚後,好多嘢需要學習,互相扶持,互相體諒。最緊要我地身同感受,有傾有講,呢段婚姻是漫長的。

■繼續爭取:自力更生,不靠綜援!

我地一家三口,係工廠辛勤工作,互相照顧。希望盲人輔導會管理層,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呢個社會要以民為本。而家重建,要將我們暫時搬遷去好遠。我們不想入屯門工作,因時間車程路程太遠。我哋期望在市區,或者南昌街總部安置一些失明人士。因為我哋實在極不方便。石硤尾總會可以自行出入,較熟悉。希望政府都要有責任,搵一個地方,畀盲人工廠及工友的生存機會。我地自力更生,不需靠綜援度日,因綜援都是納稅人的金錢。最後,希望社會人士多關注呢間香港唯一,以及亞洲唯一一間盲人工廠,我地超過56年,見証香港歷史。

表tag: 
裏tag: 

人大常委今晨宣布中國勞工法例適用香港 本港商界急晤政府商討對策

$
0
0

【偽工新聞】突發,人大釋法!人大常委宣布,《勞動合同法》及《社會保險法》在香港通用,即日生效。全港打工仔工作超過八小時可獲1.5倍加班費,星期六日返工可獲2倍加班費。所有香港打工仔將會納入全國社保繳費體系,參與俗稱五險一金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根據現時深圳養老保險供款比例,僱主需供款14%,僱員供款8%,60歲開始可得退休金!

全港商會一改平日第一時間衝出嚟擁護中央嘅態度,紛紛表示強烈反對,形容此舉破壞一國兩制,干預營商自由。李加誠今晨緊急召見特首林奠月娥,促請特首出面哀求中央政府收回成命。港區人大代表、工賊會會長吳秋得接受記者訪問,稱推動勞工權益適宜謹慎,捍衛香港核心金融價值。

表tag: 
裏tag: 

【盧錦霆律師法律個案】自僱定受僱,公司話係就係?

$
0
0

不少僱主為逃避責任,很多時會指員工只是自僱,藉此隱藏僱傭關係,不去肩負各種僱員應有的權利如年假、強積金、工傷賠償等。但自僱與受僱,是否公司說了算?

區域法院在今年1月時下達的一個判決,正正就是遇上了這問題。該案件編號DCEC199/2015,是一個工傷申索案件。案中黃先生2013年應徵跟車送貨工人,日薪$480,需要經常搬運凍肉上落車,人工不高又要體力勞動,但總本著自食其力的心態工作。不幸在一次搬運過程中,黃先生在處理貨物期間失足,從5呎高的貨車尾板位置趺到地上,情急之下用右手支撐地面,結果右手因此受傷,並因此放了19個月的病假。

本來在工作期間因工作受傷,不論黃先生有否不小心之處,他也會按僱員補償條例得到法定的工傷賠償,包括病假期間的八成人工、喪失工作能力賠償及醫療費用等。

不料這時僱主竟指黃先生是自僱人仕,不會負責其工傷賠償,更拿出一份黃先生見都沒見過的自僱合約,稱黃先生早已簽署為自僱人仕,須自己為自己的受傷負責。黃先生爭辯不果,最後只能尋求律師協助及訴諸法庭。

其實這類案件並不罕見,法庭早已就此有明確的指引。在2007年的一宗工傷申索案件Poon Chau Nam v Yim Siu Cheung [FACV14/2016]中,終審法院已表明,不應憑單一證明就去判定是否有僱傭關係,而是要就整體的雙方關係去決定,包括他們之間的控制程度、自由度、是否獨立商業個體等各種資料去作判定。

在黃先生的個案中,儘管法庭不能確定自僱合約是否偽造,但法庭考慮了:

(1)  黃先生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日數是由僱主規定的,黃先生須按僱主定下的工作時間上班,並在完成僱主指示的工作後才能下班。黃先生也不能自由地選擇工作時間。

(2)  黃先生對於他的工作沒有控制權。僱主在庭上作供時也確認黃先生的工作是由他決定的。

(3)  黃先生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例如貨車、包裝貨物保鮮紙等是由僱主提供的,黃先生無須自行提供。

(4)  黃先生不能聘請自己的員工協助或代替他處理工作。

(5)  黃先生無須為他的工作或相關的運輸業務投放任何資金,也沒有管理或財務的責任。

(6)  黃先生不享有運輸業務所得的利潤,亦無須承擔運輸業務可能產生的虧損。

從雙方的關係中察覺到僱主有規定黃先生的工作時間、指示他的工作內容、提供工作用具等,明顯是一個僱主對僱員的安排;相反,黃先生沒有為這份所謂的自僱工作投入任何資金、參與管理或決策、也不存在利潤或損失,因此明顯不是自僱人仕。

因此,法庭認為即使自僱合約是真的,對方的行為明顯是僱主對僱員的操控及安排,雙方的實際關係是僱主與僱員,僱主因此被判須為黃先生的工傷負責。

亦由此可見,法律很多時是重視事物的真實本質而非表面名目,亦印證了一句老生常談:一隻貓不會因你改個狗的名字就變成狗。
 

表tag: 

【運動公社】救了難民足球員 體壇還是專制者增加影響力平台

$
0
0

一年一度一級方程式巴林站舉行前夕,《衛報》刊載了據說是當地政治犯在獄中撰寫的文章。這位女政治犯叫Najah Yusuf,據說因為在2017年於網上表態反對巴林主辦一級方程式賽事而被捕。她在被捕後被虐待和性侵,令她不得不認罪。最後以損害國家名譽和令國家的利益和形象在海外受損為由被判入獄三年。

F1巴林站由2004年開始。2011年一屆因為「阿拉伯之春」觸發巴林國民上街抗爭而停辦一屆。巴林政權沒有因人民上屆而被推翻。但因為政權異常強硬的鎮壓手段,自從2012年巴林站賽事復辦以來,一些人權組織和部分西方媒體都會在賽事前夕提出對巴林政府的質疑,算是在巴林年度最大的形象工程舉行前令巴林統治當局尷尬。

近月巴林亦因為流亡澳洲的足球員Hakeem al-Araibi 而受到國際足球界關注。Hakeem al-Araibi 曾參與反政府示威,後赴澳洲申請難民資格。而巴林政府就對他進行缺席審訊,以襲擊警署為由判他入獄十年。去年底Hakeem al-Araibi 到泰國渡假時卻因為巴林對他發出了國際通緝令而被泰方扣留。原本泰國方面極有可能將這位在澳洲效力半職業球員的難民球員遣回巴林,但在澳洲各地的足球界人士聲援下,Hakeem al-Araibi 得以返回澳洲並取得當地公民資格。

諷刺的是,Hakeem al-Araibi得以返回澳洲雖與包括澳洲足協的澳洲足球界大力聲援有關,但澳洲足協卻表明會在四月初的亞洲足協會長選舉中支持本身是巴林王室成員的現任會長薩曼(Salman Bin Ibrahim Al-Khalifa)。既然薩曼是王室成員,巴林政權對異議者的打壓和他總不可能完全脫得了關係。澳洲足協視他為亞洲足協會長的最佳人選,無異是在告訴巴林的統治集團以至是其他專制國家的統治集團:對國際體育運動的投入和支持確有助於粉飾專制者的形象甚至減少他們在外要面對的壓力。難怪Hakeem al-Araibi 和為營救他而出力甚多的基力‧科士打都因此發聲批判澳洲足協。

由於早前表明有意挑戰薩曼的兩名對手已先後退出選舉,薩曼已篤定在四月初的改選中順利連任。儘管在Hakeem al-Araibi 的事件上巴林政權賠上了形象,但似乎牽涉到具體利益權位時,尊重人權與否還不是重要考慮。

表tag: 

工會個案大回顧:簽咗兩年死約唔走得?離職要賠錢?

$
0
0

編按:教育行業的打工仔不時遇到所謂「死約」,即簽約一方如在合約其間中止合約,要賠償對方損失,令很多工人不敢辭職。但這些條款是否有效力?是否合法?惟工新聞轉載香港音樂導師工會的文章,詳細討論了死約和毀約賠償的問題。


文:香港音樂導師工會

死約 — 大家在簽電訊合約或樓宇租住合約中經遇見,一般用意是止簽約一方在合約中間中止合約,另對方帶來損失。而這一種死約,在教育行業也不時看到,特別是在教授樂器或補習行業,有不少導師都見過這款所謂死約,更有些因此不敢辭職。但實情又是如何呢?工會曾處理過一宗 Music Friendly 和導師的合約糾紛,而這正正與死約有關。

導師 Jason(化名)入職公司時曾簽署一份僱傭合約,該合約是一份四年固定期的合約。合約內指出,如任何一方在合約期間終止合約,將要賠償餘下合約期的損失,導師當時並沒有意識當中的問題,便草草簽約並且上班。但上班後發現工作未如他預期般理想及良好,反而被多番要求教授非其專業的樂器,使他大受困擾,最後導師飽受壓力下決定辭職,但惡夢卻剛剛開始。

學院知道導師辭職後,多番威嚇要求他賠償餘下合約期的工資,金額竟達六位數字,並且多次聲稱導師在會議上同意支付,並提及不同的付款方案,但無論導師如何選擇,都需要支大筆款項,在 Jason 離職後,學院更發出多封律師信,要求他盡快支付巨額賠償,Jason 在別無選擇下,最後決定向工會尋求協助。工會參閱過導師的合約後,便發現這一種死約屬於— 懲罰性條款,在工會理事會和律師團隊的研究下,最後給予Jason 意見,並與他一起出席勞工處調解會。

在調解會上,公司一方的追討金額已提升至59萬多,堅持 Jason 簽署的合約中有此條款因此拒絕任何讓步,工會代表在會議上提出了質疑 : 1)質疑公司追討的59萬有何實際理據和損失 ; 2)並希望公司能夠把其賠償金的公式列出。當工會代表提出此要求後,公司一方就聲稱到時在法庭就可得知金額明細。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兩年後的今天,我們追問勞工處,甚至翻閱不同法院審訊資料,都看不到公司有進一步的行動。

死約如果在工作合約中又是否有效?

在 「戴作民 訴 無綫收費電視有限公司HCSA 5/2009」一案中,原告人因為與無線簽定固定年期合約,但中途毀約而被要求賠償,原告人指合約中有關如客戶中途終止合約,須支付餘下合約期的月費的規定,是一項罰款,屬懲罰性的條文。

但法庭指出,就一般法律原則而言,如果一項合約條款訂明在出現違反合約的情況時,違約一方需向另一方支付一筆固定的款額,而該款項是就違約可能引致的損失所作出的真正預先評定的賠償金,則是屬於一項經算定賠償金的條款,而非帶懲罰性的指定罰款。而在上述案件中,原審法庭就已指出因為無線在合約中理應可以預期收取18個月的月費,其總額屬於一種 「評定的賠償金」 ,所以原告人需要支付因提早解約而令無線失去預期收入的總額。

看完這個案例,又和 Jason 的情況有何關係?戴作民 訴 無綫收費電視有限公司的案已經反映出,如果公司要用這種死約方式作出追討,其金額需要是 ——「真正預先評定的賠償金」 ,而該賠償金是用以補償因毀約方引致的實際損失。

如果把 Jason 的情況放入此案例中, Jason 的辭職如果屬於「毀約」的話,如何導致公司會有59萬的損失?我想就算是精算師也計不了,因為Jason作為受薪的一方,他的離職反而令公司不需要支付餘下四年多的工資,那為何過還需要Jason 支付賠償?公司的追討能否像上述案例般屬於「真正預先評定的賠償金」 ?答案明顯是 — 不。

《懲罰性條款》— 顧名思意就是一些阻嚇你不能做某些行為的條款,否則需要你承擔極大代價。在「家居地產裝修有限公司 訴 李麗珍DCCJ 4131/2006」一案中,法庭就著原告人公司與被告人簽訂為期一年的僱傭合約,而如果在1年內離職是否需按合約條文賠償餘下月數的底薪給原告人公司。

法庭對此提出質疑,質疑此在定立此合約時,該金額是否真誠地就員工如未能於原公司工作1年的預先估計的損失。最後也判決此等金額賠償條款屬懲罰性的條款(penalty clause),並非雙方誠意預先估計損失的賠償條款。

因此,明顯地如果琴行在合約中胡亂加上懲罰性條款,只希望留著導師繼續為琴行服務,而利用此威嚇手段強迫導師工作。而有不少老師更因為誤簽這類合約而不敢有任辭職的舉動。但在法例下,僱員只需要給予足夠通知期即可離職,跟本不需要再作任何賠償。所以我們幸好 Jason 能夠及時找到工會,否則很大機會已經需要承擔59萬元的巨額賠償了。

我們呼籲各位琴行,停止再利用這種不合性理的合約束縛導師,更不應籍此威脅甚至向導師展開無理追討,而導師們遇到此種死約,更不應該輕易簽署,因為只會為大家帶來像 Jason 般的困境!

最後,我們希望各位老師可以望望自己的合約,如果發現有死約或其他強迫你離職需要賠償的條文,請盡快聯絡工會!

表tag: 

響水化工廠死者家屬遭跟蹤打壓 見親人一面需先簽賠償協議

$
0
0

江蘇鹽城市響水縣化工廠3月21日發生的爆炸事件,官方聲稱至今已造成78人死亡,六百多人受傷,成為中國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件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工業事故。

爆炸發生後,鹽城市市委常委會表示將提升全市和化工產業的安全生產,淘汰安全系數低的小型化工企業。然而,事情並未告一段落。有死難者家屬在爆炸發生3天後於微博發文,表示被禁止領取親人遺體。從社交媒體記錄可見,網名「筆起彼落」的微博表示,自己及親友希望見父親一面,亦已找到遺體,但政府要求其先簽協議,確定賠償,才允許見逝去親人,使其勃然大怒。

監視、跟縱、打壓:來自國家的二次傷害

此段消息被廣泛轉發後,該名網民及其親人隨即被政府嚴密監視。「筆起彼落」在網上發文表示收到政府電話詢問其情況,並「說了微博的事情」。其後,自己和親人便一直被跟蹤:「今日死者頭七,我們開車出門一直被他們以是為我們安全著想的名義跟著」。博主及其親人所住的酒店外亦有人長期監視,美其名為關心,但卻向他們表示出門吃飯都要由其代勞。

爆炸事件發生後7天,「筆起彼落」再發放幾張相片,顯示十多名受難者家屬來到響水縣委員會請願,拉橫額要求允許見死者一面,給予合理賠償。但平和的抗議卻換來警察打壓:博主丈夫及母親因此被捉走,並在車上被拳打腳踢。據「筆起彼落」的微博形容:

執法人員在車上對其實施暴行,將媽媽的臉踩在腳下,讓她動彈不得,媽媽說喘不過氣來,現在已腫脹。對我老公連續噴辣椒水,並打耳光,壓著他的腿,致其全身肌肉多處受傷,並大方狂言:我打你了,你能拿我怎麼辦?

由爆炸發生後的晴天霹靂,再在十多天內經歷了密集的監視、打壓,「筆起彼落」及其親人難敵國家權力機關的暴力。4月1日,博主發文表示自己及親人已妥協,簽紙將父親火化。由於政府施壓指不簽協議便不能火化,博主不願親人再受無謂折磨,只能無奈接受事實。

維穩壓倒一切 打壓死者家屬由來以久

這種大型工業意外的暴力維穩並不鮮見。早十年前中國煤礦意外頻繁發生,打壓家屬的手段可謂政府的標準措施。由於政府害怕死者家屬以親人性命要求提高賠償金額,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的煤礦在工業意外發生後,都會強迫家屬盡快完成喪事。在一些案例中,政府提供的工傷賠償更會隨著喪事拖延而不斷減少。

2004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落實煤礦安全責任預防重特大事故發生的規定》文件,為了阻嚇煤礦的非法違規生產,文件規定煤礦企業發生死亡事故後,礦主對死亡職工的賠償標準每人不得低於20萬人民幣。自此以後,20萬元的金額成為很多其他省份的煤礦意外賠償標準。雖然賠償額度較以往有所提高,能暫時紓援家屬的經濟困難,但對於不同死者家屬而言,他們的家庭狀況會影響未來開支,應該獲得的賠償各異。然而,政府官員通常都會在家屬最悲痛並難以思考未來的時候,強迫他們接受統一的標準賠償。

逼害環保人士 鹽城為發展打壓維權早有前科

在2007年5至6月,太湖出現藍藻暴生的事件,無錫對出的太湖變成一片綠色,令該市淡水無法飲用。事後調查認為事件與化工業把污水排除太湖,造成大量化工廠搬遷到鹽城等地,並為此大量徵地。在2012年,當地環保人士稽書龍舉報鹽城澳洋開發區徵地損害農民利益,並引進有毒的化工廠,因而遭到報復。根據「權利運動」網頁紀錄,稽書龍在2012年11月2日與朋友打麻雀期間被公安以「賭博」為罪名拘留,多次變更罪名後控告稽書龍「妨害公務」。稽書龍最終被判監兩年,期間多次遭到虐待。

出獄後,稽書龍繼續就此事抗爭。在2017年10月2日到北京上訪期間,卻以「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拘留至今,在3月7日才開庭,面臨1年6個月到2年6個月的監禁。與他一同上訪的村民陳巧蘭亦遭15日行政拘留。

相關報導
天津爆炸: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

表tag: 

沒有人搭公車要預約!障礙者抗議公路總局修法倒退

$
0
0

惟工新聞早前轉載講述盲人工友抗議工廠重建的文章,提到身障者的行動在整個社會抗爭中的席位。殘疾人士不一定是弱者,也可以靠花費更大的力氣改變自身的處境。上週,數十位台灣的輪椅人士便長途跋涉,到公路總局抗議政府修法豁免班次少的公車配置無障礙車輛。

公共交通沒有顧及殘疾人士需要,會對殘疾人士的日常生活構成極大影響。在香港,多年來港鐵站出入口的無障礙設施不足已經被受批評。惟工新聞轉載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報導。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今年一月有媒體報導「無障礙座位『養蚊子』,客運有條件開放免設」,指出交通部公路總局接獲業者反應,偏遠地區之客運通勤路線,因障礙者使用率低,加上客運業者反應乘客抱怨無位可坐,因此公路總局修改規定,每天往返4班次以下的客運路線,無須配置該路線專用之無障礙車輛。

為此「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今(4/2)天號召新巨輪服務協會等數十位輪椅族到公路總局前抗議,認為政府不但不思全面通用無障礙設計,還大開後門讓公車客運免設無障礙車輛,違反國內《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公路總局則回應,將陸續與障礙者團體溝通如何改進。

人會老、會受傷 無障礙空間是所有人的權利

公路總局在今年1月底時修改「地區汽車客運路線繼續經營申請審議處理原則」(後簡稱處理原則),新增7之1項,客運路線申請繼續經營時,應至少配置一輛以上之無障礙車輛,但符合每日往返共4班次以下,且以預約方式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班次,無須配置該路線專用之無障礙車輛。障礙者團體抗議此為大開後門。

「清明時節雨紛紛,身障者們欲斷魂;借問車子何處搭,官員表示不用設!」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許家榮說,光是今天舉辦記者會,各位輪椅族要來到公路總局,最近的捷運是龍山寺捷運站,還要多花時間轉乘低底盤公車才能抵達。若免設無障礙座位的後門一開,以後障礙者要一般通勤、上山賞花等,必須提早預約公車或客運。「沒有人搭公車客運要預約的!」許家榮說,無障礙空間不是只有身障者的權利,人都會老,或是遭遇長短期的受傷等,因此這個訴求是大家的訴求。

住在桃園八德的輪椅族陳大姐表示,今天為了參加11點的記者會,客運業者請她前天預約,早上7點就得搭車,錯過就沒有其他班次了。她說明,在桃園有許多行經高速公路的公車,都只配置一輛無障礙車輛,等不到的理由經常是故障送修,或是去支援別的地方。

陳大姐說,當她向業者表示要預約明天用車,業者總是勉為其難的說「想辦法幫你調車」,長久下來讓她想放棄預約客運用車,但是她說:「若放棄以後永遠沒有車可搭,堅持預約公車客運到台北。」


住在桃園八德的輪椅族陳大姐表示,桃園有許多行經高速公路的公車,都只配置一輛無障礙車輛,
等不到的理由經常是故障送修,或是去支援別的地方。

為了不造成無障礙車輛閒置?

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1項規定:「運輸營運者應於所服務之路線、航線或區域內,規劃適當路線、航線、班次、客車(機船)廂(艙),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

第53條第2項則表示:「前項路線、航線或區域確實無法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者,各級交通主管機關應依實際需求,邀集相關身心障礙者團體代表、當地運輸營運者及該管社政主管機關研商同意後,不適用前項規定。」障權會批評,公路總局修改處理原則並未真正邀集身障團體代表討論。

公路總局2月時回覆權促會時表示,依據第53條第2項辦理即不用提供無障礙車輛,此外公路總局每季定期邀請伊甸基金會、中華民國身障聯盟及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等團體就無障礙運輸服務開會,如公路客運路線及風景區路線無障礙班次之提供及時刻表檢視等。不過已遭伊甸基金會發文否認,並未同意及參與決議修改處理原則,要求公路總局澄清。

公路總局:根據障礙團體建議 持續討論如何修改

障權會理事長劉俊麟代表與公路總局開會,他表示障礙者國民都有繳稅,為何有些地方不能去或到不了?呼籲政府未來應朝向全面大眾運輸無障礙通用設計。

障權會訴求,應以全面通用無障礙運輸為原則,要求修正「地區汽車客運路線繼續經營申請審議處理原則」新增內容,各路線申請繼續經營時,至少配置一輛以上之無障礙車輛,並持續朝所有車輛符合無障礙通用設計為原則。在此前提下,遇偏遠地區、每天往返4班次以下之路線,可制訂替代方案如預約方式並報局核備。

若路況確實無法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班次者,應確實依照身障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2項,由主管機關邀集身障團體代表、當地運輸業者及該社政主管機關研商同意後,提供可行支替代班次。

公路總局副局長黃運貴回應,今天已與障權會理事長及多位障礙者代表開會協商,並根據障權會提出的建議持續討論如何修改符合大家需求。黃運貴說,往後各位障礙者在用路服務過程中還有遇到需要檢討改進之處,歡迎大家隨時利用用路人服務中心免費電話指教。障權會則表示將持續監督。

表tag: 

中國程序員反對996的時候,美國程序員在組建工會

$
0
0

編按:近日,中國的程序員發起一場名為「996.ICU」的線上抗議,反對每天由早上9時工作至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捱不住直接送ICU(深切治療部)的工作條件。中國的科技公司長期以來都有嚴重的超時工作問題,行內更有員工猝死、有孕在身員工加班時子宮大量出血身亡的例子。

科技公司經常標榜創意、靈活,企業下的員工可以擁有更多彈性自由工作。但事實證明,程序員、軟件工程師只是另一種在新興行業被剝削的工人。惟工新聞轉載土逗公社的文章,講述美國的程序員在意覺到自己的社會身份後,如何組織工會抗爭。


半個世紀以來,工會似乎總是與科技企業格格不入。強調彈性、靈活、效率、競爭的科技公司總是將工會視為員工自由的牢籠、企業發展的絆腳石。而如今,情況似乎有所變化了。在美國,越來越多的程序員、軟件工程師開始加入到組織工人、組建工會的行列裡。他們不但公然反對公司掙「黑心錢」的行徑,爭取自己的勞動權益,還為科技園區的保安、服務員爭取加入工會的權利。為什麼這群收入不低的「技術宅」開始主動挖資本主義牆角呢?他們是怎樣與藍領工人聯合起來?程序員工會會提出哪些訴求,又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最激進的科技左翼

紐約曼哈頓一間普通的創業辦公室裡,幾乎沒有家具,十幾張辦公椅圍成了一個圈。五十多個人陸續進來簽到坐下。人數似乎遠遠多於組織者預期。晚來的人只能站在圈外,靠在房間各處空空蕩蕩的柱子上。這是2017年7月中旬,附屬於美國民主社會主義黨(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的科技行動小組(Tech Action)在這裡舉辦了第一次正式會議。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參加美國民主社會主義黨會議,請舉手。」弗雷德說,他三十多歲,是一位溫文爾雅的金融軟件工程師,這次會議的發起人之一。五隻手舉起來了。

「如果你在科技行業工作,請舉手。」弗雷德繼續道。幾乎房間裡每個人都舉手了。

幾年前,一群程序員聚集在一起組織科技行業的工人是不可想像的。那時人們還對谷歌「不要作惡」的座右銘抱有幻想。但如今,科技理想與實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許多人現在都知道這些技術精英是一群厭女且反社會主義的傢伙,他們的公司不分青紅皂白地將所有用戶的隱私數據打包出售給國家情報機構。

弗雷德介紹自己之後,草根組織科技團結(Tech Solidarity)和技術工人聯盟(Tech Workers Coalition,TWC)的成員匯報了他們最近的活動。科技團結由社交書籤網站Pinboard的創始人Maciej Cegłowski創建。在特朗普的當選之後,灣區喜劇演員Cegłowski和Heather Gold呼籲科技工作者在舊金山會面。他們想與其他人討論如何應對他們的不滿。超過一百人參加了第一次會議。很快Cegłowski飛往美國其他城市舉辦科技團結的集會。

與科技團結相比,技術工人聯盟被衛報的一篇報導稱為「最激進的科技左翼」團隊。該組織由工程師Matt Schaefer和服務業組織者Rachel Melendes創建,於2014年開始會議。技術工人聯盟專注於建立一個藍領和白領科技工作者的聯盟,致力於反對科技公司使用勞務外包以更多僱用低薪工人。這種做法讓科技公司避免在園區內直接僱傭保安和餐廳工作人員。

在矽谷園區,大約有五千名工人加入了工會

近兩年,針對科技公司的工會運動取得了一些顯著的勝利。2017年1月,思科,Facebook和Genentech等矽谷園區的三千名保安人員組建了工會。去年夏天,Facebook的園區內的餐廳工作人員投票要求加入工會。技術工人聯盟參與推動了這項運動,聯盟內的Facebook工程師也參加了。雖然餐廳工作人員受僱於一家餐飲承包商,但承包商不敢損傷Facebook的品牌形象,便沒有阻攔工會。Facebook餐廳工人加入後,工會組織「團結在此」(UNITE HERE)代表了安捷倫(Agilent)、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和Nvidia等所有灣區科技公司餐廳工人。在矽谷園區,大約有五千名工人加入了工會。

圖片來源:UNITEHERE

科技團結和技術工人聯合會介於工人中心和社區組織之間。科技團結要求科技工人們把簽訂的合同拿出來,勞動律師可以分析行業標準並協助工作場所的組織活動。

技術工人聯合會專注於科技園區藍領工人的工作環境。當Facebook的保安人員開始加入工會時,該團隊已準備好提供幫助。正如灣區技術分析師和技術工人聯合會指導委員會成員Kristen Sheets說,當工會組織者不被允許進入園區時,作為聯合會成員的Facebook員工可以向保安人員分發有關該活動的信息。

科技團結和技術工人聯合會都不是一個工會。一個真正科技工會的潛力將是巨大的。技術工人可能不會在倉庫中出汗,在港口運輸貨物,或在裝配線上修理汽車,但他們在公司的運營中佔據關鍵點。營銷公司的網絡開發人員Cary向我解釋了技術人員如何在系統中製造戰略中斷。因為「管理層通常沒有特定的編程知識,」他說,「我們就在更複雜的代碼片段中調控,讓系統出現問題、減慢速度。」

軟件工程師Jason告訴我,「因為一項科技產品是逐年迭代更新的,所以一個新人很難從頭摸清這項產品。如果來自Slack的開發人員決定罷工,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推出一項更改,讓任何用戶發送的消息都會變成關於罷工的消息。」

技術工人在一個非常緊俏的勞動力市場中工作,人手永遠是短缺的。許多技術工作需要高技能工人和數月的在職培訓。2013年的一項集體訴訟案就能看出,CEO們是多麼害怕科技工人擁有的權力。Adobe、蘋果、谷歌和英特爾之間的「不搶人」名單(公司之間不會招募對方工程師的協議)被曝光後,超過10萬的技術員工對此發起了集體訴訟。根據2010年啟動的司法部反托拉斯調查,該訴訟導致幾家公司賠償4.15億美元和解。「找到一個碼農並不難,」弗雷德告訴我,「滿大街都是碼農。但是,在一家精英科技公司,有技術的工程師是很難被替代的。這為工人提供了很多權力和反抗的籌碼。」

為什麼技術工人會組織起來?

為什麼技術工人會組織起來?他們又不窮。他們在行業中擁有相對的權力。但即使是薪酬最高的科技工作也要長時間加班。科技工作者總是因為在辦公桌上過夜晚而受到稱讚,卻因為請假生孩子而受到懲罰。科技企業也不是特別歡迎有色人種。

工人組織平台Coworker.org的聯合創始人Michelle Miller解釋說,技術人員想要組織起來已經不再那麼罕見了。「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已經有來自各大科技公司的人們聯繫我們說『我想組織工會』。」

2013年,米勒和Jess Kutch在服務業國際工會(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工作時決定創建一個數字平台,以幫助工人們組織起來。「沒有參加過工會的工人完全不知道勞工運動在幹嘛」米勒說。工會因為反工會立法的浪潮和資金的束縛無法提供解決方案,她和Kutch決定做一個平台分享他們的組織經驗。

從那時起,Coworker.org就被廣泛用於工人運動中,優步司機、星巴克服務員和康卡斯特(Comcast)反性騷擾案都有他們的身影。但米勒表示直到去年,組織科技工作者的想法才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之內。科技行業充斥著善良的人,但特朗普當選後,許多人才認識到,即使他們自己支持自由派者或左派,他們的公司並不是。

coworker.org主頁,用戶可以選擇發起一項運動、加入一個僱員網絡

Alex在成為一家廣告技術公司的系統運營商之前,曾在Securus工作,後者稱自己是「前沿民事和刑事司法技術解決方案」的提供者。Alex前公司為「囚犯的Skype」。他在科技行業工作了12年,在Securus只持續了幾個月。他回憶道:

我們曾經討論美國監獄改革政策將如何影響公司的底線。會議在全公司召開的電話會議上召開。首席財務官會說:「好消息,我們可以在沒有司法部干預的情況下提高我們產品的費率。」公司還會對累犯率進行預測,如果它仍然很高,領導就會很開心,因為明年行情好。公司內部對於囚犯的看法就是,誰讓你搞砸了。如果你不想被我們公司利用,你就不應該進監獄;無論你有什麼價值,我們都沒有道德上的疑慮。我無法入睡,所以我不得不離開。

當程序員們組織起來,CEO立馬屈服了

Alex並不是唯一厭惡科技公司偽善面孔的工程師。「在我上一家公司,我們做了電子郵件營銷,」社交媒體管理公司的系統管理員Markus告訴我。在進行日常維護時,他發現該公司的一些客戶「不僅僅是保守派,還是極右翼的媒體平台」。他和同事說了這件事,並要求CEO取消合同。「CEO表示,我們不能基於意識形態對客戶歧視。」但馬庫斯和他的同事組織了一次工作會議,討論了為公司施壓的下一步措施。「我們在一家酒吧見面,公司一共一百名員工,到場的就有十五到三十人。我們決定通過公司的內部反饋渠道提出這個問題。我們覺得CEO肯定不會同意,於是成立了一個組織來推動這件事。」馬庫斯和他的同事們很驚訝,當他們組織起來,向公司提出這個問題時,CEO立馬屈服了。

從科技企業工會化開始,我們就可以想像一種由工人所有的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同樣可以從國家獲得啟動資金,就像美國那些知名科技企業的成功都一定程度上得益於軍方支持。正如弗雷德所說,「我們應該改變風投的運作方式,不應該讓當今四家主要公司決定哪些技術值得被投資。」這對於獲得對該行業的民主控制是必要的。我們應該發展那些更有社會價值的技術,而不是製造更多的應用程序來投放廣告。

Cegłowski建議科技工會可以採用與疾病控制中心或圖書館一樣的公共宣傳模式。科技工人的組織可以成為公眾與行業之間的溝通渠道。公眾的意見和需要可以輸入給組織,而組織可以向公眾提供專業知識、倡導和警示信息。Cegłowski的願景強調科技並不是與其他行業截然不同的領域,也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創新循環,科技行業一直深深鑲嵌在社會當中。

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可以提出很多改變的方案:將互聯網國有化(互聯網本身就是每年數億公共資金的受益者); 所有軟件開源和透明,允許公眾審查應用可能應用中存在種族歧視或其他偏見的編碼和算法……

組建美國第一個軟件工程師工會後,公司把他們解雇了

2018年1月,位於舊金山和華盛頓特區的物流技術公司Lanetix的工人向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提交工會選舉。他們本來是美國第一個完全由軟件工程師組成的工會。在向勞委會提交請願書大約十天后,Lanetix解雇了他們,並宣布計劃將其業務外包給東歐。被解僱的工程師之一BjörnWestergard告訴我,他們組織工會的直接原因是:「在與公司協商的過程中,一直作為員工發言人的同事被報復性解雇了。」

一直以來,員工對於公司都有諸多不滿。Westergard表示: 「我們已經厭倦了管理層在薪酬、工作條件和任務方面的朝令夕改。這種改動往往更有利於資歷更老的員工(包括我自己)。其次,我們希望管理層能招募新人,取代兩名離開公司的高素質員工,以便我們能夠跟上整個行業的技能需求。」

Lanetix程序員街頭抗議:「你可以解僱一個員工,但不能阻止一場運動。」

圖片來源:equal times

工會已經向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投訴公司有不公平的勞工行為。大規模裁員之後,技術工人聯盟和科技行動兩個組織率先做出回應,聲明與被解僱的工程師團結一致。這些組織者可能仍處於建設權力的早期階段,但我們其他人只能希望他們成功,並且很快。馬庫斯總結了這樣的可能性:「我們的社會正朝著一個反烏托邦的方向前進,它是由那些認為自己是自由派的人創造的。工人需要組織,否則風險資本家和CEO將肆意破壞我們的社會。」

 

本文摘編自Code Red: Organizing the tech sector, Issue 31: Out There 

https://nplusonemag.com/issue-31/politics/code-red/

表tag: 
裏tag: 

南非:新激進左翼政黨決心實現社會主義

$
0
0

編按:4月初,在南非全國金屬工人聯合會推動下,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成立。這個政黨的誕生,跟與之長期合作的執政「三方聯盟」殘酷鎮壓工人罷工有關。惟工新聞轉載馬來西亞健筆朱進佳介紹該黨的文章


南非新成立的左翼政黨——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Socialist Revolutionary Workers Party, 縮寫SRWP),於2019年4月4-6日在約翰內斯堡舉辦該黨的創黨大會。

逾千人出席了這場對南非左翼運動來說意義重大的大會,包括來自南非全國各地的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干部,以及來自贊比亞、阿根廷、巴西、瑞典、摩洛哥、尼泊爾等國的觀察員。

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打出「平等、工作與土地」的口號,准備參加2019年5月8日舉辦的全國大選,并期望為南非政治注入新的革命動力。

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的成立,是在南非全國金屬工人聯合會(National Union of Metalworkers of South Africa,縮寫NUMSA)的積極推動下成立。NUMSA是目前南非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NUMSA原本是南非總工會(Congress of South African Trade Unions,縮寫COSATU)的加盟工會。NUMSA也原本是南非共产党的緊密合作伙伴,一直都支持南非共產黨,并且每年捐助南非共產黨。南非總工會跟非洲國民大會(ANC)和南非共產黨組成「三方聯盟」(Tripartite Alliance),早期反抗白人政府推行的種族隔離政策,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后,三方聯盟成為非洲國民大會執政的支柱。盡管NUMSA是三方聯盟中南非總工會的一員,但是自1994年南非民主化以來,NUMSA就一直公開批判非洲國民大會政府所推行的好些新自由主義政策,尤其是私營化措施,以及非洲國民大會政府無法消除不斷擴大的貧窮。

2012年,馬里卡納礦區的礦工們為爭取提高工資而進行罷工,但是卻遭到政府以殘暴手段鎮壓。2012年8月16日,南非特警向馬里卡納罷工工人開槍,殺害34人。NUMSA因此表明不再支持三方聯盟及非洲國民大會所領導的政府。NUMSA曾呼吁南非總工會和南非共產黨退出非洲國民大會所主導的三方聯盟。NUMSA自2013年開始不再捐助南非共產黨。NUMSA也公開批評當時南非總統 雅各布.祖瑪及其領導的政府之貪腐。NUMSA於2013年12月舉辦的特別大會上通過決議案,聲明三方聯盟已經拋棄作為其最低綱領的《自由憲章》,轉而支持右翼兼新自由主義的政策。NUMSA最終於2014年被南非總工會開除。

跟非洲國民大會領導的三方聯盟決裂后,NUMSA就開展了組建一個新的自主工會聯盟及成立一個新的激進左翼政黨的努力。在NUMSA的推動下,南非工會聯合會(South Africa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縮寫SAFTU)於2017年4月成立,共有21個工會加盟,成員多達70萬人,是繼南非總工會后第二大工會聯盟。南非工會聯合會於2018年4月進行了南非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全國大罷工,爭取更公平的勞工法及提升全國最低工資。

NUMSA成立新工人政黨的努力於2018年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於2018年9月獲得南非選舉委員會正式注冊為政黨,并於2018年12月在約翰內斯堡舉行了第一次的全國會議。

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宣稱:「今天,隨着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的誕生,我們全心投入在漫長且曲折的階級斗爭道路上。我們公開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是致力於打造革命工人階級組織的社會主義者,打造一個自覺本身利益的階級,一個將會推翻資產階級寄生蟲的階級,一個為建設不再有任何人被剝削的社會主義計划而奪權的工人階級。」

NUMSA主席安德魯.奇爾瓦(Andrew Chirwa)在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大會上表示:「這不是一個為了改良而成立的政黨。這是一個共產主義者的政黨。我們對待革命是認真的。我們是一個為了實現社會主義而成立別無他意的政黨。」

出席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創黨大會的代表們,在制定黨的章程、政治綱領和宣言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南非的五大主張:

-    轉型至社會所有的再生能源;
-    高素質的醫療是基本人權,不是特權;
-    通過符合未來的教育,確保所有兒童享有公平機會;
-    土地必須國有化、社會化、民主化,并且由黑人和白人共同擁有與控制;
-    打造有意義的工作,讓南非人民可以在創造共同財富上有所貢獻,而不是實際上維持奴隸制的工作。

NUMSA秘書長伊文 · 吉姆(Irvin Jim)被推選為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主席。

在面對即將來臨的全國大選,初試啼聲的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將會面對巨大的挑戰。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打算盡量贏得議席,但其主要目的還是將激左翼政治主流化。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很清楚意識到打入議會不是最終目標,而僅僅是揭示資產階級民主局限的策略,同時可以借助競選的計划去接觸更廣大群眾。

社會主義革命工人黨目前的成員仍然以NUMSA成員為基礎,其挑戰就是廣納更多NUMSA工會體系以外的進步人士,并且在跟南非工會聯合會組成新的聯合陣線基礎下,建設一個足以挑戰親資本政權的左翼替代選擇。 

表tag: 
裏tag: 

俾大麻當出糧?美國大麻業工會成工運新血!

$
0
0

編按:4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大麻日」,對於世界各地的大麻使用者來說,這天不僅是「隊草」作樂的狂歡節,也是推動大麻合法化的象徵性日子。大麻多年來被誤認為是成癮性強、致癌、損害腦細胞的毒物,但經過多年爭取,此誤解在西方社會已漸見淡化,藥用和休閒性使用大麻在歐美國家亦逐漸合法化。而隨著近年美國多個州分皆修法容許使用大麻,此產業亦正在擴大及正規化。然而行內嚴重壓榨農夫及零售店員的行徑依然倡厥,當地工會則看準此機會,擴大在大麻行業的組織工作,鼓勵這班一直處於法律邊緣的勞動力團結捍衛權益。


少女十八在大麻藥房
 
Victoria Arana十八歲時在洛杉磯一所大麻藥房工作。在大麻合法化前,那所大麻藥房被鐵板圍者,Arana說:「整間都被鐵閘圍著,沒有一線窗戶,而且每刻都被監視鏡頭監視著。」
 
那裏還有不少像她一樣年輕的女員工,平均每天工作十到十五小時不等,而顧客給小費不能收,閉店前的清潔工作不算工時。她們受到男上司的性騷擾和蔑視,有的甚至屢次遭強吻。「每天上班時我們都不禁哭起來」Arana說,「即使取薪也是最令人恐懼的時刻,因為你需與上司獨處。」
 
大麻合法化後,理論上該行業鎖售量會提升,其勞動條件也會受到規管,但根據不同在大麻行業打滾多年的員工,上述狀況依然相當普遍。
 
俾大麻當出糧?工人團結起來
 
話雖如此,行業的合法化也帶來一個組織工人的轉機。自從大麻合法化,大型勞工組織像代表了130萬名雜貨店和肉檔員工的食品和商業工人聯合工會﹙United Food and Commercial Workers Union,UFCW﹚,也開始積極地組織這類大麻銷售業的工人。這個勢頭也對改善勞工條件有利,特別是那些近年越來越盛行的零散工行業,像Uber司機。
 
在大麻合法化前,UFCW 770(UFCW的加州分會)一直有嘗試和洛杉磯及其他地方的藥用大麻銷售店合作,但當地的工會在2018年才真正掘起。它們透過聯繫加洲南部的供應鏈,並和700名大麻行業工會的員工,包括零售、大麻稙植、加工、運輸等部門的工會成會。
 
Jonathan Fabro則是其中之一。他在20歲時在這一行找到他第一份工作,但不到一年,僱主轉手了,很多員工被解僱,Fabro被留下來訓練新員工,但很快他也被解僱了。後來他到Wonderland,並聽到這裡有工會組織,屬於工會制企業(union shop),他第一反應是:「工會?這是甚麼?」他很快便了解其好處,並且不再需要因怕被裁而進行超出崗位要求的工作。他覺得工會就像一個保護網,將工人從那些無償或危險的工作環境保護開來。
 
UFCW 770最初集中精力向MedMen一類的大型大麻供應商施壓,要求它們提高員工保障和維持生活工資。後者看似平常,但實則不少員工一直沒有取得薪酬,而是以大麻作為「補償」。UFCW 770的營運總監和主席Rigo Valdez說:「你當然不能用大麻付房租,但你只有大麻沒有錢,怎辦?自然地,你一定要把大麻賣出換錢。」
 
組織之難、行業的傳統
 
即使在工會勢力穩固的城鎮,組織工人的難度還是實實在在的。最大的問題是,違反勞工法例的代價真的不高。同時重要的當然還有大麻行業的僱主的態度。即使一般觀念中從事大麻行業的人都是一直入型入格又容易相處的嬉皮,但行業中僱主減低勞工成本的意志倒是非常堅決的。
 
不過另一邊廂,大麻行業還是有它獨有的保障。至少,洛杉磯的大麻管制條例要求聘用十名或以上員工的大麻業公司需簽訂「勞工和諧協議」,容許工會代表在企業內組織員工。事實上,一部分僱主也會主動做好僱主的責任,並且邀請工會就營運上提供意見。過去大麻尚未合法化時,行業裏沒有很明確的層級關係,甚至有些僱主會將自己的車租給員工,或給犯事員工保釋。UFCW的政府研究員Robert Chlala表示:「那時那個圈子很小,僱員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很緊密,都是在警察的陰影底下工作。」

小結
 
文首Arana今天已經22歲,也成為了UFCW 770的一份子。她過去的僱主離開了,她就去了洛杉磯的大麻商家陣線﹙Caregivers Alliance﹚。現在她的勞工合約裏列明每年有加薪,上班時間也較彈性,使她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書。工會也使她可以防範職場性騷擾。她說:「每一個商店都應加入工會。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有工人代表。」

 

本文章譯自媒體網站Vice的報導,原文見:
Unionizing Weed Workers Are Reigniting the Labor Movement
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qvy8a7/unionizing-weed-workers-are-re...

表tag: 
裏tag: 

【工傷職業病專輯.前言】職業災害之難

$
0
0

2018年是港商投資的深圳致麗玩具廠大火25週年。這場造成84名工人死亡的火災,在倖存者及香港勞工團體鍥而不捨追究責任下,推動了中國政府就工傷補償標準立法,亦成為香港勞工團體長期關注中國工人的起點。

在致麗大火25週年之際,工運研究者梁寶龍推動多個夥伴撰文,回顧從1993年至今,各地推動工業安全的進程。這個文集輯錄了五篇文章。香港社保學會概述亞洲的職業災害事件。香港工業傷亡權益會、亞洲專訊研究中心及中國勞動透視回顧香港和中國的工業安全情況。最後以梁寶龍回顧致麗大火的感言作結。惟工新聞負責文集編輯、校對和製圖。文集最後沒能趕及照原定於致麗大火25周年當日刊登,《惟工》編輯決定於2019年工殤紀念日前夕刊登,在此具代表性的日子前夕,引起讀者對工傷及職業病患者的關注。

早已有無數文章談及致麗大火的事件始末,以及倖存者在災難過後的復原和鬥爭,在此我們不打算一再複述。作為系列序文,我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工業傷亡說到底是怎麼的一回事。

僅以此文向堅持不懈討回公道的職業災害倖存者、受害人家屬及與他們同行的工作者致敬。

相關文章:
致麗大火25周年--3000元港幣和87個生命
https://wknews.org/node/1869

---

在香港,工業傷亡事件經常被稱為工業意外。但只要肯多花一點時間,不馬上將傷亡歸咎個別個人問題,就可知道,工業意外從來不是意外,而是社會嚴重忽略工作安全,將經濟利益置於工人生命之上的結果。因此我們更願意跟隨台灣的說法,稱之為職業災害。

更準確的說,這是人禍,謀殺,屠殺。

「後苑銀作鍍金,為水銀所薰,頭手俱顫。賣餅家窺爐,目皆早昏。賈谷山采石人,石末傷肺,肺焦多死。鑄錢監卒無自首者。以辛苦故也。」——《北宋孔平仲孔氏談苑 卷二》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鍍金工人,吸入水銀,頭和手都發抖。
賣燒餅的攤販,每天看火爐,視力很快衰退。
開採礦物的工人,肺部被塵埃所傷,因此而死。
鑄錢幣的監工,因為辛苦,沒有一個能活到老。

從北宋文人對傷病工人的描述可知,古人早就知道,從事特定工種的工人容易產生特定傷病。事隔千年,社會對於個人權利好像重視多了,用於經濟活動的科技更不知進步了多少,但工作的人所受的苦難,只是轉了形式。在今日稍作改寫,可能就變成:

製作手機的人,吸入苯,患上血癌。
操作重型機器的人,聽著敲鑽挖撞的噪音,耳朵漸聾。
笑臉迎人的服務員,頂著上司和顧客的壓力,得了抑鬱。
冷氣房內,熒光幕前的白領,日做十多小時,人稱賣肝。

殺人的監獄式工廠

與層出不窮的職業病同時發生的是,隨著生產規模大幅擴大,勞動力越來越密集,職業災害的破壞力越來越大。因工受傷、得病、死亡的人數大大增加。

1993年5月10日,曼谷開達玩具廠大火,燒死188名工人。
1993年11月19日,深圳致麗玩具廠大火,燒死84名工人。

這兩場工廠大火有多個共通點——廠房特別擠逼,工人工作條件惡劣。最重要的是,期間廠房是上鎖的。亦因此,當火災發生的時候,工人都無路可逃,只能活活燒死。

上鎖的廠房,苛刻的工作條件,其實與強逼勞動無異。開達和致麗兩場大火,恰恰成為勞工團體在東南亞及中國追蹤血汗工廠的起點。然而相隔20年,同類事件仍在發生,死的人甚至更多。

2012年11月24日,孟加拉達卡塔茲雷恩製衣廠(Tazreen Fashion)大火,燒死117名工人。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達卡拉拿工廠大廈(Rana Plaza)倒塌,最終發現1134具屍體。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對於投資者來說,哪裡可以節省成本,工廠就搬到哪裡。中國的工資上漲,推出保障工人的法例?那就把原有的一套搬去孟加拉好了。總之,工資、工業安全、環境保護之類的「生產成本」可以降得越低就越好。

高危產業形同城市炸彈

然而,刻意忽略工業安全的,不止是企業的老闆。各地政府為推動經濟急速發展,往往將工人推到高危的工作場所。

在過去,經常可以看到中國煤礦礦難的新聞。同類事件現在仍然不斷發生,只是媒體不再報導了。呈現在香港讀者面前的,更多是接連發生的大型工業區意外。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化學品儲存庫發生大爆炸,不少死者是未受訓練的派遣工消防員。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區滑坡,多棟工廠被破壞。
2019年3月21日,鹽城化工廠發生大爆炸。

官方在事後總能第一時間「找出」事件成因。可能某些官員會馬上被捕,死者家屬會馬上被告知一個意外成因。但問題的根源——為促進經濟高速發展而缺乏安全規劃和營運工業區,卻從來不會被正視,因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然後進行生產的廠房就變成潛伏在城市的炸彈,不知什麼時候爆炸。

過勞之港,過勞之島

工廠大火或工業區大爆炸什麼的,對於城市人來說可能很遙遠。但高危工作場所,並不限於化工廠或礦山。無數事例已經說明,過長工時、不合理的工作要求、職場欺凌亦足以殺人。

2017年2月13日,台北旅遊車車禍,33人死亡。事後揭發司機連續工作16日,當日連續開車14小時。
2017年4月6日,香港電車罕見翻車。事後揭發電車公司頒布新規定,處罰車速低於平均值的司機。
2017年9月22日,香港城巴車禍,3人死亡。事後揭發司機連續數日工作13小時,卻遭法庭判監30個月。
2017年南京市政府公佈交通意外數據,當中送餐快遞佔意外總數超過8成。評論認為司機送餐每張單的收入太低,逼使他們高速開車。
2018年10月21日,台灣普悠瑪列車出軌,18人死亡。事後揭發司機該月曾有一天連續工作近18小時,亦曾連續工作14日。

雖然工作性質有很大差別,但與工業區爆炸一樣,過長工時和老闆不合理的要求,不但危害工人的性命,同時也構成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

如果看成一場瘟疫

目前在香港,每年有一百至二百名工人因工死亡——還未計算過勞之死的工人人數。然而多年來香港關於保障工業安全的法例和政策都沒有變化。但每年一二百人是什麼概念?

讀者不妨回想,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在香港造成299人死亡。當時大眾媒體的輿論和政府鋪天蓋地的宣傳,根本地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習慣——過去從沒有廣泛使用的口罩和酒精洗手液,變成無數市民至今常用的物品。仔細洗手,生病要戴口罩,甚至成為每個小學生都會被教育的內容。

與殺人的傳染病相較,每年死亡人數相近的職業災害沒有得到百分之一的重視,更不要說進入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即使工作幾乎是每個學生人生主要的階段。為什麼?不知道。可能因為職業災害不會傳染,不會造成社會恐慌,在公眾的印像中僅限於個別行業,然後政府也樂得公眾不關注,避免被要求投放更多資源監督,在出事之後被問責。

當然,即使是有關非典型肺炎的討論,也幾乎沒有工業安全的面向,即使那是香港近年最嚴重的職業災害事故之一。什麼?SARS與職業災害有關?當然了。8名染病死亡的醫護人員,往往只被稱為「抗炎英雄」,卻鮮有人提到,他們是香港政府配合中國政府隱瞞疫情,在治療病人期間因工死亡的受害者。

屍體與殘肢,換來一場場慘勝

在老闆、政府甚至作為打工仔的一般公眾都不重視工業安全的情況下,有什麼爭取改善的空間?記得2017年訪問工權會總幹事陳錦康時,他曾言在工人當中推動安全意識是很困難。尤其是針對高危工作的爭取,要工人否定自己目前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

相關報導:
工業傷亡後,他們的路如何走? 工權會幹事專訪
https://wknews.org/node/1428
爭取工業傷亡權益三十載 「很多人只看慘況,並非真正關心」
https://wknews.org/node/1434

那怎麼辦?有句俗語說,「不見棺材不流淚」。但過去我們看到無數老闆和政府,見了棺材,反應或是裝聾作啞、或是盡力壓低賠償金額、或是分化家屬和勞工團體、或是暴力鎮壓討公道的家屬。但怎樣都好,就是從不會主動道歉,賠償和提出改善方案。

從台灣RCA白血病工人、惠州超霸鎘中毒工人、韓國三星患癌工人、香港手挖沉箱工人、孟加拉製衣工人、湖南塵肺工人的爭取,每一個案例當中,我們都看到這些職業病工人,從一開始無人理會,到組織起來形成公共壓力,有的受資方分化,有的面臨政府的暴力打壓,到最終得到應得賠償,甚至進一步推動行業加強保障工人,經歷的都是以年計的鬥爭。

可以說,今日的保障,都是建築在過去工人的慘死,以及倖存者和家屬的努力之上。這個事實,最能印證工人要改善處境,說到底要靠團結和堅持,而不是希望老闆和政府良心發現。

 

相關報導:
鎘超標毒害400工人 女工誕灰嬰 GP電池老闆羅仲榮獲大紫荊
https://wknews.org/node/1142
抗爭十一年終見曙光 三星同意就白血病工人作最後仲裁
https://wknews.org/node/1786
【惟工解密】追蹤每日使用的東西的來源,你會發現......
https://wknews.org/node/1729
塵肺病工人遭警方噴辣椒水驅趕 維權之路遇三大難關
https://wknews.org/node/1864

工作安全是勞動尊嚴的基本的基本

記得2017年工殤紀念日前訪問工權會時,陳錦康曾言,很多人不認為爭取工業安全是工運。他當然不同意,筆者當時也打了個突,心想,能說這話的人大概處於舒適的工作環境,才會忘記工作能夠摧殘身體,也能把人逼瘋。

因為手停口停,每日帶著傷病上班,有什麼尊嚴可言?

因為畏懼失去工作,被逼服從老闆指示進行危險工作,或像去年十號風球過後不顧危險也要上班,有什麼尊嚴可言?

爭取保障工人生命的運動,又怎會不是工運?

2018年香港的勞動節遊行,移工團體隊伍抬著百多個紙棺材道具,象徵每年百多名客死異鄉的家務工。這些移工有的是在抹窗期間跌死。沒錯,香港每年都有家務工因為抹窗跌死。但當勞工處頒布指引,基於安全禁止僱主要求家務工抹窗時,公眾輿論一面倒地表示不滿,更形容保護家務工的規定讓「工人變公主」。

但如果你認為,致麗大火或鹽城爆炸這些慘劇是不應發生的,就應該清楚知道,工作不是賣身,更不是賣命。不論是抹窗跌死的家務工、疲勞駕駛的司機、無法忍受職場欺凌而自殺的教師,都是枉死。而要避免更多人因此而死,第一步就是問一次,自己因每日從事的工作受了什麼傷害,自己的同事又受了什麼傷害,有什麼辦法,可以一同改變這種現狀。

否則,紀念很久以前那些不認識的死者,也沒有意義。
 

表tag: 

【工傷職業病特輯】亞洲工傷病患抗爭事件簿

$
0
0

根據國際勞工局數字,亞洲每年有一百一十萬人死於工業意外或職業病,而死者之中大部份是最無保障的勞工,包括窮人、女工、無接受過訓練及非正規的員工。他/她們工作傷亡及患病後缺乏社會照顧,尤其是在康復問題上,僱主往往不肯負責任。

僱主及政府對受害工人棄之不顧,往往是受害者挺而抗爭的導火線。歷史當中,只要有工業發展,工人抗爭就如形隨影地爆發,受傷、患病工人及工殤者家屬為爭取保障而奮鬥的事件此起彼落。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亞洲也不例外,各種製造業遷移到亞洲國家,意味職安健問題在亞洲不斷蔓延,催生了各地的受害者組織,六十年代開始工業起飛的香港也包括在內。

在八十年代初,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召集了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等地的同行者,包括醫生、工會及勞工團體,共同分享抗爭和後援經驗。經過多年努力不懈及各方面支援下,一個亞洲網絡終於形成,而且有多國參與──日本、中國、香港、韓國、越南、菲律賓、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爾等。他/她們分別組織了受傷人團體或社會服務中心。

工傷病患者及家屬在今天能屹立,是多年不懈抗爭的成果。以下地圖收錄了亞洲各地較為著名的工傷、工亡及職業病患者抗爭紀錄。然而輝煌的鬥爭故事不應掩蓋一事實:下述案例只屬無數意外傷亡的冰山一角。每個國家一旦踏入工業發展道路,就有工人無謂犠牲,正如美國太平洋鐵路的建造歷史一樣,每個枕木下面都有一具華工的屍體!

表tag: 

【工傷職業病特輯】冷淡與熱情──從傳媒的報道看這十年的工傷及職安情況

$
0
0

翻開舊報,不難發現八、九十年代的報紙,沒有艷麗的色彩,豐富的圖片,甚至只是黑白印刷,內容卻樸實而言之有物。現時的報紙雜誌,無不鮮豔奪目,大量圖片,版面設計一流,標題誇張吸睛,內容卻有嫌空洞不實。

傳媒就市民關心的議題趨之若鶩,想方設法尋找耐人尋味的材料,吸引讀者,無可厚非。讀者的口味和關注的題目,同時隨著傳媒的報道而受到感染和轉變,亦屬常理。到底誰先牽引誰?或有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道理一樣,互相關聯,互相影響。

本會總幹事陳錦康常說:「以前好多傳媒採訪,上電視,上電台,市民很容易就看到我們,看到以後,就找我們求助。現在,都沒有了。」我們並不感慨沒人採訪,不能上鏡;但我們可惜,傳媒都不再注重職業安全了。「職安這些事情會報道,但不會放在很明顯的位置,那麼就不需要採訪了,說一說事故就可以了。」這大概就是傳媒的想法了。

這種轉變,反映了職業安全之於傳媒,已經看得很輕了。

有人會說,不是傳媒不關心,而是社會普遍都不關心職業安全啊。且看我們「自我宣傳」的例子好了。每宗工業意外發生,我們都會在facebook發帖,除了講述意外,還會附上職業安全資料,某些個案更加有家屬親述的感受和訴求。另外,也少不了爭取行動和議題的討論。觀看人次數目不斷上升,有些帖子更加得到很大的迴響,例如,早前港珠澳大橋通車前,我們在其中一個意外地點進行了悼念儀式,便喚起了超過33萬用戶的關注。

這現象反映了市民其實是關注職業安全的,但是,當主流媒體不再報道或冷淡對待的時候,日常仍然依賴紙媒的市民大眾就無法從報章中得到此訊息。

傳媒沒有把議題「熱」起來也是其中一個問題。現在,普遍的情況是意外發生後,傳媒拼湊意外經過;編寫煽情故事;再附上一些職業安全資料。猶如一份食譜。意外經過是配菜,煽情故事是主菜,職業安全是調味料。不過,作為一道菜,調味料絕對是點睛之處,調味不出色,方有上等食材也是浪費。但作為一篇工業意外的報道,職業安全卻成了可有可無的調味料。

議題「熱」了,就能製造輿論。籌款、協助家屬、監察政府、改善職安健、減少同類意外、迫令政府修例便能成事。煽情重要,但故事背後所引出的問題更值得發酵。可惜,我們看到現時傳媒一般缺乏跟進報道,如果是大型的職業意外,還「有幸」得到兩、三天的版面。非大型意外,往往寫完故事就完結了。不討論職業安全,不討論改善方法,不修例杜絕危險施工程序,就不可能保障工人生命健康。

過去十年,香港一共有611,956宗工傷個案,2,165名工人殉職。以上為勞工處官方數字,由於有些個案沒有向勞工處呈報,實際的受傷數字應更高。而我們所見,受傷數字每年維持在五萬多宗,死亡每年在200宗上落,並無明顯下滑趨勢。這進一步反映了我們政府並沒有吸取教訓。

2012年8月28日,擎天半島發生奪命工業意外,一名年僅23歲的搭棚工人搭建狗臂架時連人帶架從60樓墮下死亡。媒體重點放在:高空、屍體分離、家庭背景、棚架安全、單位面積、豪宅樓價和入住的名人。篇幅只有不到A5的尺寸。

意外發生後,我們即時到了現場,等待家屬,給予支援。最後我們知道的故事是:僱主沒有出現,沒有慰問,沒有交代意外經過。人走了,卻沒有答案,家屬非常徬徨。於是,我們陪同家屬在僅有的資料中,找到公司地址,但沒有找到人。我們在公司門口派發傳單,要求僱主出來交代事件。另外,我們冒險進入了意外屋苑的範圍,向住戶派發傳單,希望大家關注職業安全。期間,有熱心市民把錢塞到家屬手中,表示支持。我們也陪家屬到勞工處,聽著一位師傅冷冷的把所有責任推到死者身上。僱主沒有購買勞工保險,法官只判罰款1,500元,我們到律政署抗議,要求其嚴正對待輕判的個案。可惜,上訴後也不過是罰款3,000元。家屬多番致信政府官員才得以成功要求就意外召開死因庭,還原意外真相。僱主申請破產,逃之夭夭,賠償只能向僱員補償援助基金申請,除了耗時更長,也需要支付額外律師費。奔波輾轉差不多六年,終於了結。

家屬憤怒於政府的被動,不願意主動提供協助,不重視職業安全,無良僱主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家屬形容當時的自己就像瘋狗一樣,到處吠叫咬人。坦白說,我們當時也感受到那股誓不罷休的氣場。但是,幸虧家屬能堅持到底,方能得到真相,以告亡者在天之靈。

以上的故事,傳媒沒有跟進,當然也不會有報道。讀者無法得知原來一宗工傷意外背後,竟牽涉到如此複雜的問題和程序,也無法知道政府各部門的跟進是如此的不足夠。

而這個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2009年9月13日,6名工人在興建中的環球貿易廣場工作時,墮電梯槽死亡。發展商給予每個家庭100萬的撫恤金及承諾照顧死者子女的教育費。隔天,傳媒就鋪天蓋地講那100萬,風聲鶴唳。可是這100萬能賠上逝者的性命,能改善的業界的職業安全了嗎?

2016年6月28日,三名修路工人在青葵公路工作時,被的士撞斃。從2011年至2016年的5年內,已發生9宗涉及箭嘴車的致命車禍,共奪去11條人命。既然意外經常發生,我們政府為何不直接立法提高職業安全指引,例如在馬路的兩旁加設水馬;增加防撞車及箭嘴車的距離等等,這些措施已經足夠保障工人的性命,但政府仍不願意去做。

2017年12月22日,一名清潔工人清理家居垃圾時,不幸墮下垃圾槽,被困近兩小時後獲救,送院搶救後不治。意外後有輿論提到垃圾槽設計不安全,直接導致意外,不過最終政府對改善此類設計也無動於衷。

對於某些大型意外,所引起較大的輿論,就能迫使政府作出改善方案。

2017年7月10日,紅磡一個中電地盤發生嚴重工業意外,3名工人在四至五米深坑工作時,突有水湧入,最終3人先後不治。意外揭露了手挖深坑工作環境之惡劣,工人需要在1.4平方米的密閉空間內屈身工作,遇上意外,逃生無門。那次意外輿論非常大,政府有所改善,在該年年底勞工處便出版了《手挖隧道工作的安全與健康指引》,著意改善相關工程的安全。

此外,我們多年來一直強烈譴責法庭對違例僱主懲罰過輕的問題。一宗職業死亡意外,僱主被判罰違反職業安全條例,卻輕輕罰款數萬元,完全不具阻嚇作用,無法反映罪行之嚴重性,更也無法推動僱主重視職業安全。或許是因為我們多年來不厭其煩疲勞轟炸式地催促政府提高刑罰,也或許是政府也收到各方意見,認同多宗意外判罰款數字強差人意,因此,早前有官方文件指出政府有意提高刑罰金額,並仿效外國,以營業額與判罰金額掛鉤作為其中一個標準。

可見,輿論的力量可以很大,大到足以影響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施行。但,如果不好好把握,就白白浪費了好的議題。沒有傳媒的眷顧,我們只能靠「自我宣傳」來把職業安全的話題帶到眾人之中。可惜,我們的力量仍也十分微小,期望越來越多的大眾能自發地關注和討論職業安全問題,這樣才能推動整個社會、整個政府一同改善安全。
 

 

(嗚謝工業傷亡權益會撰寫文章)

表tag: 

【工傷職業病特輯】從職業傷亡數據看生命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
0
0

去年是深圳致麗特大火災25週年,有學者重提豎立紀念碑一事,香港工人也爭取豎立工殤紀念碑多年,而政府仍無動於衷。紀念碑的作用正是致麗火災康復者對僱主的忠告:「防火防災,生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因此本文整理有關香港職業傷亡數據,看一看香港進入千禧年的職業傷亡情況,讓我們一起思考生命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冀如勞工處所說,這些數據有助資方改善職業安全。

 

香港職業傷亡及職業病數據表

年份

工作地點職業傷亡

工業意外傷亡

職業病個案數

個案數

死亡人數

個案數

死亡人數

個案數

2000

58,092

199

33,652

43

504

2001

53,719

176

28,518

34

430

2002

47,023

210

22,453

25

364

2003

42,022

171

17,249

28

258

2004

44,025

187

17,533

24

251

2005

44,267

187

16,917

29

256

2006

46,937

187

17,286

26

264

2007

43,979

172

16,117

25

177

2008

41,900

181

14,932

24

204

2009

39,579

165

13,600

21

268

2010

41,907

183

14,015

18

229

2011

40,578

191

13,658

29

353

2012

39,907

196

12,547

29

280

2013

38,027

188

11,820

28

198

2014

37,523

210

11,677

25

243

2015

35,852

177

11,497

24

256

2016

35,768

203

10,883

18

334

2017

35,631

227

11,077

29

304

資料來源:勞工處職業安全及健康部編:《職業安全及健康統計數字》2000至2018年各期 (香港:勞工處,2000-2018)。2015年的報告中職業病總個案是243宗,2016年的報告中2015年職業病總個案是267宗,兩者相相差是24宗,因2016年的數字包括單耳失聰。

(註:職業傷亡個案是指僱主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呈報在,工作地點的僱員死亡或失去工作能力3天以上的受傷,個案(不包括海事工業意外)。工業意外指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須向勞工處呈報的工業經營內因工傷亡個案。)


黃崇毅製圖

黃崇毅製圖

黃崇毅製圖

從上表數據所見,17年來香港的職業安全情況没有明顯改進。再以這17年香港經濟情來看這些數據,進入千禧年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剛過去,香港經濟稍轉好,2002年工業意外個案宗數有22,453,比2000年的33,652宗理想。2003年爆發沙士疫症(SARS)香港經濟再受打擊,工業意外個案宗數繼續下跌至17,289宗,至2007年一直停留在一萬六七千宗上下。

到了2008年次按雷曼風暴爆發,香港經濟再受打擊,工業意外個案宗數再下跌至14,932宗。2009年港珠澳大橋動工,工業意外個案宗數只有13,600宗,2010年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動工,工業意外個案宗數回升至14,015宗,從2008至2012年內變化不大。2011至2012年工業意外宗數雖減少,但死亡人數卻大增,至2014年死亡率始向下。從2013至2017年工業意外個案宗數變化不大,2017年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通車期近,工業意外個案宗數再次上升。

再看另一組數據,由2007至2017年的10年內,全港工作地點職業傷亡的死亡的數字沒有明顯下降,於2014年開始反而有上升的趨勢。2015年有177人因工殉職,2016增至203人因工殉職,到了2017年因工殉職人數達到227,三年內升幅達二成八。

從以上數據表面來看,可見經濟環境差工人開工率必然低的情況下,職業安全情況才得以改善,真是人類悲歌。

本文搜集資料時得到勞工處提供資料,並解答有關數據問題,而黃崇毅先生則協助將數據製成圖表,一併致謝。

 

(文章由工運研究紀錄者梁寶龍撰寫)

表tag: 

【工傷職業病特輯】接連工業意外過後,中國的安全監管體系怎樣回應?

$
0
0

根據中國安全監管總局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2年的107萬件(14萬死亡人數)到2017年的5.3萬件(死亡人數3.8萬人),全國各類安全事故的件數和死亡人較均有下降的趨勢。自2002年開始,中國政府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並在當年正式施行,並在此前後也推出了《職業病防治法》(2002年實施)和《工傷保險條例》(2004年施行)。安全生產法也被視為中國工業安全的里程碑,是一部嘗試將安全生產工作規範化的法律。

2014年安全生產法的大大增加了違法成本,特別是針對生產經營單位在未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情況,透過加重處罰力度,增加企業和政府的責任。而2007年頒佈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則規定,將生產事故分為四個等級: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以造成的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劃分。
從現有的條例可見,在安全生產上官方較關注的是在事件或意外發生後的補救。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只能將生產安全事故規範化處理,落實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但未能防止及減少事故的發生。

 

只補救不預防的安全監管系統
中國的安全生產水平雖然穩定提升,但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重大事故依然頻繁。針對一些行業,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情況仍然存在。特別是粉塵爆炸和火災等較容易發生的大型事故。而一些小型事故,如機械傷害、起重傷害、高處墜落、坍塌事故和氣體中毒也往往被忽視。2014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昆山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發生鋁粉塵爆炸事故,造成97人死亡,166人受傷(注一)。在2010年,南京塑料廠發生爆炸事件,導致至少22人死亡,120人受傷,需住院接受治療(注二)。
現有的一些預防措施,主要是排查(指在一定範圍內逐個檢查)和教育,但對預防工業意外的效果成疑。上至省市,下至街道進行排查、培訓和外展教育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在排查期間,會實地查看安全通道、消防硬件設施、電氣線路套管(注三)等情況。如發現了隱患問題,像是廠內安全通道雜物堆放、線路私拉亂接、違章搭建等,檢查人員會責令負責人立即整改,整治各類事故隱患。但實際上,即使在排查期間發現了問題,負責人被責令整改,通常換來的是不了了之,只有在事故發生後才亡羊補牢。

 

四川宜賓恒達廠爆燃:19條因政府不作為而斷送的性命
以2018年一宗嚴重事故為例,四川省江安縣宜賓恒達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爆燃事故,造成19人死亡,12人受傷,事發時正值工人換班時間。事故發生後,安監局指「恒達公司無法無天,漠視員工生命,視法律法規為兒戲,自己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嚴重違法違規」,將事件單純的歸咎於企業一方。企業負責人責無旁貸,但安監局的不作為也是幫凶之一。從資料可見,在事故發生前的一年,安監局在2017年7月發現工廠未批先建,2018年3月的發現廠內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未通過。期間,恒達拒絕執行停工指令:

江安縣安監局副局長程明權介紹,2016年恒達科技在未取得安全生產「三同時」手續(注四)的情況下就開始施工建設。相關部門發現這一情況後,先後向其下達過責令停止施工建設的執法文書,也給予過行政處罰。2018年5月初,生產車間基本建成,在尚未通過安全設施設計評價批復和消防驗收的情況下,投入「調試生產」直至爆燃事故發生。(注五)
 

在事故發生前整整一年,安監局並沒有跟進停工指令是否切實執行,只給予行政處分,對違規企業沒有半點阻嚇性。而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工廠除未批先建等問題外,也出現工廠安全管理混亂、安全環保部只有一個安全員負責全廠的生產的問題,一些透過一般排查也可以發現的問題,卻只在事故發生後才被提出,才得到重視。另外,調查報告也指出恒達「調試生產」的產品和當時獲行政許可報批時申請的產品不一樣。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其實均可透過完善排查、處罰和後續的跟進而解決。

恒達事故的發生拆穿了安監局種種的漏洞。而這些漏洞的代價就是19條人命——因安監局失能而白白犧牲的生命。

截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信息公開目錄:縣安監局對事件的會議學習。
 

安監局定期召開安全生產培訓會,主要面向工業區企業代表,安全生產管理員。但企業普遍上下安全意識鬆散,特別是資方或實際控制人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安全生產投入和職工安全技能培訓不到位,導致發生安全事故。而廠內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的制度和操作規程也不完整。很多規章和制度只流於形式,並沒有具體落實和實踐到生產中。

 


截圖:開發區安監局的工作動態,指出事故的“八宗罪”(注六)

 

意外生還者追究無期
全國各地有不少地方,特別是工廠密集的工業園仍沒有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即使有,安全監管部門執法能力也不足,相關部門對預防工作不夠重視。一些地方政府對安全生產只著重於事故追責,在重發展輕安全的思想下,犧牲的是一條又一條的生命,而背後又有多少家庭因各類工業意外失去唯一的經濟支柱。因工業意外致永久性傷害的工人,所獲得的賠償,通常都是不公平。

雖然現時中國有安全生產監察法,但為什麼意外發生後仍出現工人死亡或受傷的情況,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政府和相關的部門未能在工業意外的預防、管理和賠償作出全面的政策覆蓋,未能提供適當的安全措施,對工人和附近居民構成很大的風險。

除了制度上的完善外,一個真正能夠保護工人的職安健系統也應該包括多方的參與。在過往的經驗中,工人對職安健的意見往往被忽略。工人在自己工作場所失語的情況,令工人一次又一次的事故中受傷甚至是失去生命。而政府作為把關的機關,是工人在一個安全的工作場所工作合重要的防線。在不同行業的勞動法規和職業安全健康的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經常被忽略。

 

(文章由中國工運研究員 Nina Lau 撰寫)

 

注一:2016年2月3日事故集中宣判,所涉14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3年至7年6個月不等的刑罰。

注二:法院一審判處棲霞區政府邁皋橋街道辦事處原主任施靖有期徒刑5年,而另5名被告人則因本案及其他犯罪分別被判處3至9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有3人構成重大事故責任罪。

注三:電氣是指電能的生産、傳輸、分配、使用和電工裝備製造等學科或工程領域的統稱,與電器有別。

注四:三同時是中國法律所確認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指一切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企業、防治污染項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注五:安徽網(2018年7月16日):江安恆達爆燃事故續:企業違建試生產 責任人已被控制。http://www.ahwang.cn/china/20180716/1790185.shtml

注六:東營市應急管理局(2018年7月24日)。開發區安監局聽取省安監局傳達應急管理部召開的四川宜賓恆達科技有限公司“7.12”重大爆燃事故現場會會議精神http://www.dysajj.gov.cn/detail/id/23083.html 

 

 

表tag: 

【工傷職業病專輯.後記】魚翔淺底 鷹擊長空 ──深圳致麗特大火災25週年有感

$
0
0

深圳致麗玩具廠大火災已經過去25年,火災造成部份傷者失去了部份手或腳,她們在這25年內飽受身體的痛楚和精神上的壓力。現各人的生活都算是安穏下來,有如毛澤東《泌園春•長沙》中所詠的魚翔淺底,但他們身為中國國民,仍關注國內的工業安全,有如鷹擊長空,俯視大地,關注邁進強國的中國工業安全的情況。

淺底下的魚兒在各方支援下康復過來,可以自我照料,當年的少年男女更成家立室,養兒育女。她們不安於逸樂,以殘疾人士身分用行動來感恩及回饋社會,以酬謝中外各界的支援。

魚兒們大部份當年無私輟學,為家人幸福決心闖深圳做打工妹,也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出力。除了面對資本家的無情剝削,人為的災禍摧殘了87位花般少女的身驅,有如花朵隕落地上。每次週年聚會大家回首過去,曾樂觀地以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來自慰,頗有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心境。這些往事過去了,現凝結的是深厚的姊妹情,展望的是中華大地工業安全更見完臻,工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的美景。

蒼鷹(化名)當年遭遇此次特大火災時只有18歲,如今能輕鬆的說一句:「美麗的夢想隨著塵埃無聲的凋零在舊廠房廢墟中。」現實是換來全身75%大面積的深Ⅲ度燒傷。她對自己的前景沒有心灰意冷,以堅強意志咬緊牙關,忍受30多次手術康復治療時的痛楚,並曾一度癱瘓在床上三年,也沒有放棄生命的念頭。面對無數家人和親朋好友傷心欲絕的情景下,蒼鷹以頑強的生命力活過來。身上大面積燒傷造成重度殘疾,亦失去了手指和部份右小腿,及多處關節僵硬和裸露在外,現在仍不斷有血膿和褥瘡出現。

蒼鷹只是87位受害工人中其中之一而已,她和其餘各人的康復過程都非筆墨所能形容。康復過程中少不了偷偷地流眼淚,魚兒們強忍淚水繼續咬緊牙關接受康復治療。到了能借助輪椅或拐杖站起來,回望自己的身軀,滿有信心地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準備開啟新的人生。

抬頭平視五彩斑斕的世界,蒼鷹直面人生,對未來再次充滿的不是美麗夢境,而是可以運作的理想前景,以再次逐夢的心情重新上路。她開始關注有切膚之痛的殘疾人士,和外出討活的民工的生活狀況,投身做志願者工作。首先探訪致麗舊工友的傷殘者及死者的家屬,更通過熱線電話與全國各地的殘疾人談心,交流心得及提供資訊。

在中外各方慈善團體的支援下,她成立了為殘疾人士服務的工作站,冀望能幫助更多的致麗傷殘者和死者家屬、外出民工、殘疾人、塵肺病患者及留守兒童等。至今已直接服務了十餘萬人,直接間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和生存環境。

服務站得到中外各方嘉許,蒼鷹進一步可以代表地方和市殘疾人士發言,更得到國際和平組織的嘉許。除了得到國內外婦女界給予的殊榮外,更奪得國際職業安全健康獎,工作成績亦得到國家和市的肯定,晉身代表全國人民發言。

身殘志不殘的蒼鷹撐着拐杖走出一段美麗的人生之路。致麗特大火災事件雖然進入了歷史,但魚兒們不會遺忘,更不會只留在緬懷往事的層面上,更多的是高瞻遠矚展望將來。每年魚兒們的聚首,要提醒世界各地工友要注意工業安全。魚兒們對世界各僱主的忠告:「防火防災,生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蒼鷹所育的雛鷹是提前半個月剖腹產下,只有三斤六兩,仿如一隻大老鼠一樣。在中華優良傳統下,由蒼鷹母親主力帶大,上一代老人就是如此特別辛苦和操心,把這個家安排得整整有序,自已卻沒有直正享福。

龍少十年前中風倒地,如蒼鷹船直面人生,重新逐夢,今帶着有點殘疾的右身,內心多番為工傷工友淌淚完成此文。

(完)

 

梁寶龍

23.10.2018

表tag: 

與外籍底層工人一同抗爭——倫敦國王學院反外判的經驗

$
0
0

自董建華時代,以「開源節流」為名開始將公共服務外判,經過十多年,其惡果終於慢慢被公眾知曉。工會和學生團體與外判商及力推外判制度的公營部門惡鬥多年,亦累積相當經驗,能夠還擊。2017年底海麗邨清潔工罷工,並連帶多條公共屋邨清潔工待遇改善,開啟了改革外判制度的苗頭。因此在去年,惟工新聞聯同工友爭取合理待遇 你也做得到——以浸大學生的經驗為例一文,總結了浸會大學學生在2017年與外判清潔工和保安員追討遣散費的鬥爭的經驗,權充一篇超簡化的反外判說明書。

與此同時,惟工新聞亦注意到,反外判的風潮並不僅限於香港。近年英國,以非白皮膚英籍人為主的清潔工多次在公營部門、大學和私人企業成功反外判,轉為直接聘用。惟工新聞亦翻譯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取消清潔外判 少數族裔工人成功爭取同等待遇這篇回顧文章,期望遠方的經驗足以成為本地抗爭的一些靈感。

然而隔著熒光幕只能看到抗爭的影像和報導,仍是隔了千山萬水,因此一直想與倫敦反外判的行動者交流。想不到就在香港遇到這個抗爭的一員。

Nickolas在香港讀中學畢業後到英國留學,期間加入學生組織「倫敦國王學院為清潔工討回公道」(King’s College London Justice For Cleaners,KCLJ4C),先後參與校內清潔工和教職員的工業行動。在2017年初,該校清潔外判商Servest以業務重組為由,醞釀裁員。就著外判商的惡劣待遇,以及外判工人無法享有直接聘用的員工享有的基本福利,工人和學生發起持續數月的行動,爭取取消外判制度。最後,校方承諾在新合約開始轉為直接聘用清潔工。

由於同樣是在學校,有學生大力介入,以反外判為主線,工學同行邀請了Nickolas與香港的工運朋友交流經驗,惟工新聞趁此機會作一記錄。以下為他的分享內容。


主講:Nickolas
記錄:惟工新聞
 
今天我想談談我參與這個運動的來龍去脈,討論外勞待遇、種族及階級政治。原因是倫敦很多外判清潔工都是來自拉丁美洲的外勞,他們受最刻薄的剝削。要制定有效的抗爭策略,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政治因素。接下來我會討論運動中主要的策略性決定,當中我覺得可以借鑒以及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這些經驗可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首先談談運動背景。我來自KCLJ4C,2017年成立。2017年外判公司Servest的清潔工罷工,的確爭取到一些成果:外判商承諾加人手,而當有人請假,以前被逼頂兩人份工作,現時有額外工資。但為什麼我們仍堅持成立組織再將訴求升級?因為問題的根本沒有改變,他們仍是外判工。為什麼在大學工作,會比教職員和行政人員的待遇差那麼多?這不公平。

再者,他們都是移民,平時已經飽受歧視,到工作時仍受這樣的待遇,是促成我們這樣做的原因。工友說,「窮得養不起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人交了租就付不起上班的車費,要問自己的兒子借。

那麼KCL的外判制度怎樣出現?在2010年前,校內清潔工人都是直接聘用。當時大部份清潔工都是外勞,向校方提出訴求,要求有生活工資,大概比當時的最低工資時薪高2至3鎊,實際上就是8.8鎊對6.3鎊,相當於能否多養一個人的金額,其實是不少錢。當時很多大學承諾所有在校園工作的人都要有生活工資,而KCL亦答應了。怎知抗爭勝利兩星期後,校方將清潔服務全部外判,以逃避這個承諾。

很諷刺的是,這間學校的到處宣揚的願景是令世界變得更好,但典型地講一套做一套。連校內的剝削和不公都沒有處理,憑什麼說令世界變得美好?

除了工資低,校園清潔工的其他待遇同樣惡劣。本身工友的工作時間是早上6時做到晚上6時,扣除1小時吃飯時間,也要工作11小時。可是很多時候晚上6時最後一課落堂後,學生還有其他活動,那麼工友就要多留兩三小時。合約聲稱這些加班純屬自願,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工作時間長已經夠折磨人,工作量更是驚人。國王學院有3萬名學生,外判公司卻只聘用130名清潔工。同時管工對工友非常苛刻,工友因為人手不足、外判商沒有提供足夠的工作設備而導致過勞,甚至受工傷,卻被指責不小心,甚至因短暫失去工作能力而被解雇。比如有清潔醫院殮房的工友,因為外判商拒絕提供口罩、手套和保護衣物而患上牛皮癬,亦有工友曾在搬運清潔用具時不慎跌倒,被管工責罵。

不用說,各種待遇也能反映外判與直屬員工的待遇有多大分別。首先是工資。連在學生會工作的學生也能拿生活工資,但清潔工沒有。在2018年,每小時的工資差距是3鎊(31港元)。然後是退休金供款。直屬員工得到的供款為工資的17%-18%,然而外判商只按法定最低標準供1%。更惡劣的是病假安排。教職員病假超過兩日,才需要病假紙。然而外判清潔工生病少於4日都是無薪,跟香港一樣。

外判、私有化和新自由主義

退後一步看,為何這麼物質豐饒的社會,有一群人要被人剝削欺凌才足以糊口過活?對比學校擁有的資產和工人的處景,完全不成比例。剛才的短片說學校買了一棟受保護建築的大樓作為新校舍。老師說不知為什麼要買,猜測是作為向留學生的推銷的噱頭。我們學校的管理層的工資高於英國政府內閣。但他們說清潔工一定要外判,因為他們付不起直接聘用,而考慮改善清潔工權益時必須衡量經濟效益。

實際上其他大學都有這個情況,其他公司和政府機構都有,很不平等。因此我們切入外判這個議題,不能只針對國王學院,因為這不是一間學校,或管理層個人的決定,而是整個社會環境促成的。我們去反對外判制,不止是對學校提出要求。我們需要找一個更廣闊的視野,連結不同的人。

你可以用新自由主義或西歐整體向右轉形容。簡單來說還是將能私有化的公共服務都私有化,能以牟利模式管理的都如此管理。英國大部份學校都是公立學校,隨著大學私有化,不能賺錢的學校會被殺校。私有化後政府制定一個大學評分制度和名次,與學生教育成果無關,卻與學生的畢業收入水平有關。不賺錢的學校,以及教出不賺錢的學生的學校,就會被殺校。在這個情況下,最底層的清潔工就被開刀。因為他們好欺負,從他們身上「節省成本」最理所當然。

我的學校變成自負盈虧後做法非常離譜。為保持學校財政健康,學校資產部份用作投資,其投資組合包括化石燃料公司、私營監獄和移民拘留所,甚至軍火商。我們今年有一個新的運動,要求將學校去軍事化——因為我們投資的軍火商會跟以色列政府做生意(為以色列國防軍生產無人機、軍裝推土機及建造加沙圍牆),直接造成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隔離。原來一間學校在省錢的旗號下,會做出這樣的事。

無處不在的國界

接下來我要談談,為什麼外勞的處境特別慘。先講少許歷史。2009年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清潔工要求所有在校內工作的員工都應享有生活工資。這是因為當時清潔工知道唇亡齒寒,所以要為所有人爭取;到頭來抗爭成功,也是清潔工努力的成果。當時已預期會被校方和建制報復,例如工友可能被取消某些福利。但實際上的打擊卻超乎想像,令一些外勞被遣返。那時學校跟外判商ISS約清潔工去開會,以為是訂立勞資協議,怎知去到會場,保安員鎖上會議室。四十名埋伏於防煙門後的海關人員便趁機撲出,在沒有搜查令下將所有清潔工鎖上手扣,查工作證和移民身份,看他們是否「合法工作」。即使英國沒有隨身帶身份證的規定,但當時查到沒有工作證的工友,就全部送去移民拘留中心,最後遣返了9個人,當中一個當時懷孕。

之所以要說這件事,是要指出今日英國對移民非常刻薄。亞非學院做出這件事意義重大。最初它的成立是訓練一些去殖民地做官的人,在1960年代變節,成為以反殖、反帝國主義思想聞名的學府。怎知竟然會這樣連同國家機關報復一些組織工會、爭取社會公義的清潔工。而清潔工的非本地人、非白人身份,亦指出我們分析他們的處境時,不但不能只看一間學校,也不能只知是工人被剝削,還要考慮種族的問題,全盤去看。

進一步說,國界其實不止是物理的存在,其實到處都是國界。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是一個對非我族裔的檢查站。

在住屋方面,被逼遷的總是移民,許多業主亦會以懷疑你是非法移民為由拒絕有色人種的租戶。政府管理的公共房屋亦越來越少,甚至連安全也成疑問。在2017年,全英國最有錢地段車路士(沒錯,就是著名英超球隊的主場),有一棟24層的陳舊公屋(Grenfell Tower)起火,74人死亡。事後發現起火原因是管理處為了「改善外觀」而在建築物外牆貼上一層易燃包裝。住在Grenfell Tower的是誰?不就是有色人種和新移民嗎?

在公共服務方面,公立醫院亦成為海關檢查站。去看病登記要檢查身份證,檢查是否非法移民。大學一樣,上課會點名,連續三堂缺席會發警告信,再兩堂缺席,就上報校方,校方有權剔除學席,否則那名講師會被罰款甚至解僱。對於留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嚴重的限制。

國家機器方面都是典型例子,警察針對移民,不用多說。而被拘留的移民一旦被遣返,理論上還可以上訴。但目前的做法是未審先判:先遣返,再上訴。但說真的,已經遣返回國的話,大部份人實際上已經無力上訴——即使事實上有一半被遣返的人並非非法移民。

因此資深的清潔工組織者總會強調,最大的困難是搞組織會被遣返,會被資方放進黑名單,通知全行。在這麼高風險的情況下,怎樣才可以爭取到?團結吧!誰不知道?但怎樣才算真正的團結,我待會會形容怎樣才是有效的支持,有用的團結。

那時2018年初有個突破。驚人地巧合,當時英國教職員因為退休金制度改革,令每人的退休金平均被削減20至25萬鎊(207至259萬港元),而發動罷工。我也有參加那場運動,慢慢認識其他人。由於同時我身處清潔工的抗爭,因此成為一個較好的橋樑連結兩場運動。當時罷工的老師目光不太狹窄,不止看退休金,還知道這是隨著大學市場化產生的結果。減少退休金,學校在會計角度上財政較健康,學校就可借更多錢。亦因此我有了機會跟他們說,高等教育私有化也影響清潔工,也令學生的學費較高,影響清潔工,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條件。幸運地這場工潮連結了很多學生和老師支持這個運動——在此之前,清潔工受的注意力很低——但到頭來還是一半好一半壞的影響。

運動成功的因素

我總結了幾點為什麼運動會成功。

一. 勞資角力要靠硬實力。面對壓迫者,不能求他妥協,不能等他良心發現。因此要力量,每一步決策都要思考如何鞏固已有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力量,以免示威變示弱。有勢的時候就不要放軟——那是教職員工潮發生的事。

那麼要怎樣做?工人運動最重要的武器始終是罷工,因為暫停生產是工人最大的籌碼。增加硬實力就是找辦法促成罷工,然後想辦法支援這個行動。

促成罷工方面,先講一些法律。在30至40年前,戴卓爾夫人上任後改了法例。罷工的表決,之前是出席會議者當中超過50%贊成就可罷工。1985年煤礦工人全國罷工一年多,保守黨除了出動警察,還改了法律,削弱工人力量,將罷工投票門檻提高,而在卡梅倫執政時期再提高為工會全體成員的85%。這是最重要的。提升硬實力就是做宣傳,部份是對工友說要相信罷工會達到一些事,有力量,不要怕。相輔相成的是團結起來讓大家看到。

二. 是工人運動工人主導。這是對我以及在座的組織者需要平衡的。有時你要介入運動就像空降,但不能喧賓奪主。運動是工人的運動,不能指導。有時他們覺得你來參與有自己的目的,例如增加自己的本錢。事實上的確有那樣的人。有一個人參與幾場工潮後去參選學生聯會。工友覺得你想攞彩就不信任。要讓工友知道這是工友的運動,你的角色是支援。

連結方面,我們盡力讓組織運動的學生可以與工人打成一片。會議不是宣布什麼,而是要商討怎樣參與。工友寫自己的訴求,知道這是自己的運動。好像很功利很實際,但我想說的是不要由上而下主宰工人要做什麼。我們在大學迎新日也請了工友來,跟新生談。畢業禮也一樣,吸引眼球。這些實際作用不一定很大,但要保溫。不是說明天有遊行就會一呼百應的。在行動之間也要持續有事發生。

又例如,當學校的「多元包容委員會」開會(不用說,是一件造作的事),我們就去抗議,發言要求取消外判制,還清潔工公道。因為是學校正式活動,這個行動有些迴響。校長也寫了信給所有參加者,大意只是說「知道了」。

我們亦舉辦了團結早餐,早上6時在校門放桌椅和食物,目的是連結學生和工人,打破隔膜。在同一個校園,學生和工人其實很少交流。我們要營造一個機會讓學生同情、理解工友的處境。通常有張枱有食物,就會有人來。十人過來八人走,一人聽完走,一人留下來聯署,也是成果。

勝利之後

勝利的時候以為很厲害,現在又有反撲。當時學校稱會廢除外判,全部直接聘用,那麼我們的角色就不同了,是要監督廢除外判的過程是否妥當,包括是否有生活工資。

剛才提到國王學院有5個校園,當時以為外判給同一個外判商,全都是2019年2月完,但原來有些別的外判商2024年才完合約。這當然不行,我們去抗議,校方就說只是就Servest外判商的協議。我們就跟工會UNISON談,怎知他們取態保守,他們說不要再激進,怕已有的成果都會輸。這是不合理的,搞了一年多,士氣如虹,怎可以退縮?到現在工會仍不跟我們聯絡,不幫所有工人。到現在仍未解決。


Nickolas分享過後,現場多名聽眾發問,以下為部份問答內容。

問:學生參與,大都是抱著行動者的心態,但對象大概從未經歷組織生活,什麼人都有——說工學同行,怎樣發揮到融合——工友很多時候都依賴組織者,主體性低/依賴性強,有沒有想像過怎樣在鬥爭期間建立他們的主體性,繼續與校方周旋?
答:這好像是問學生怎樣不做危機,而要做到讓工人可以自己組織的問題。首先要說,對象大概從未經歷組織生活是很大的誤解:英國工人的階級意識較香港強多了,尤其是清潔工。因為他們的身份,每日無可避免面對不平等,他們知道這是不公,要走在一起。在工作地點聚在一起,不就是外勞搞的工運嗎?怎樣拓展?我們開始做的是反外判,現在我們做的是幫零散工(precarious),清潔工、保安、deliveroo連結我們組織過的清潔工。英國獨立工人工會(Independent Workers' Union of Great Britain,IWGB)跟全世界聯合起來的聲音(United Voices of the World,,UVW)都是外勞及零散工人自行組織的工會,比傳統工會優勝很多的是沒有奇怪地保守的官僚組織,如UNISON在形勢大好的時候叫工人不要罷工,和UCU在教職員工潮時背著工人與校方簽協議。他們不是工人,生活物質條件跟談判的管理層相似,取態自然保守。IWGB跟UVW都是工人自發、工人參與度高,我們說服了國王學院的清潔工不做UNISON會員,變成IWGB的成員。我今日在香港做不到,但我的戰友還在努力幫他們自立。我們的角色是在危機處理後鼓勵他們參與。

接下來是教職員工潮,他們其中一個抗議的模式是在校門口做免費教育——有份組織的教職員很清楚,運動的目的是抵制市場化,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免費教育,當中沒有師生高低之分,也有請我們去分享為什麼我們要去抗爭。

再回去談工人運動工人主導。很多做事的人都是學生,原因是工友上班時間很長。但雖然大多數參加的都是留學生,是移民,但我們也必定會拉清潔工來講他們的經歷,同時讓在場的師生知道,我們不是空談,是有真實的人在經歷真實的事,提升我們的認受性。

有個直接行動,我們佔領了校監辦公室兩週,我的論文大部份時間在那裡完成。他們說不構成非法禁錮,但事實上他們鎖了門和窗。鎖門之前我出去了,買東西給他們吃。最後找到一個較好的保安員協助帶食物進去。這是佔領期間學生的公開信,抗議學校不人道對待。因為學校請一批新的保安員趕我們,甚至動手。

清潔工真的手停口停。教職員罷工14日,而且是分散罷工,癱瘓了英國92%的高等教育。但清潔工不可能,因此我們要想辦法給力量這個運動。佔領是其中一個方法。

問:想多了解運動當中的角力,有沒有幾個關鍵時刻可以分享?在運動當中教職員參與了什麼?
答:剛才提到工會主動選擇不與剩下來的工友爭取是其中之一。有什麼轉折點?說不上有,就是情況越來越差。一直都是整批組織起來的工友炒掉,勞動條件越來越差等。經常看到的是工會取態很保守,看似有希望卻退縮。以前工友不能直接與大學談判,因為他們的老闆是外判。在2017年IWGB打了一場官司,以後有什麼勞資糾紛,可以直接跟最大的僱主談判。當時國王學院承認了UNISON是工人代表,願意跟工人談判。客觀形勢好,然後工會叫工人不要罷工。可能這不是你預期的答案。另一個可能的就是教職員罷工,令議題不再是單一議題,而是整個教育界在新自由主義私有化之下的惡果之一。

至於教職員的角色比較間接,他們人數遠超清潔工(只有130個清潔工,但一個學系可以有數十個老師),所以教職員的角色是運動突然多了很多人,但沒有什麼老師主動協助。例如佔領校監室的時候有發電郵給老師求救。之前他們罷工有緊急行動,我們馬上撲去幫忙——那時他們罷工5至6日,突然教職員工會UCU背著老師與管理層達成協議,將減退休金暫緩一年,成員紛紛不滿,深知來年不可能再有這麼大的行動——當時幾百人聚在教職員工會大樓前面,氣氛高漲,我心血來潮演說,跟老師說,不是大家出來吵一次就完,我都是學生,以後可能進學術圈,所以大家唇亡齒寒,跟保安員、清潔工一樣面對大學削資的壓逼。但我們被打壓時,沒有一人回覆我們。

問:那時我也在英國讀書,考試制度是一試定生死。也有些人覺得被教職員罷工阻礙上課。可以做的只是有空去聽罷工教授的公開講課。學生的基礎怎樣營造?
答:我們幾乎連續三個月在校門搞小行動,向經過的學生派傳單,很多人愛理不理,有些人就同情但要上課。當時有件小事。教職員罷工,有些學生堅持要進去課室,然後老師按章工作。有些組織者惡言相向,我覺得沒用,便草擬了一個電郵,讓學生發給自己的老師,請他支持其他教職員的罷工。因為你很難要求學生不上課,但可以要求老師罷工。為什麼會做到?有一件怪事,那時有兩個學生組織,我們(KCLJ4C),跟一個叫Refund(回水)的組織,說我們給了學費,罷工就賠錢吧!學校就乾脆扣老師工資。其實我認識Refund那個人(就是透過參與學運撈了資本去上位的那個人),我一開始就跟他說不行,因為你已經接受學生是消費者,教育是商品的邏輯。他說不行,因為已經出了facebook page,撤回就選不上。慢慢那個組織就變成學生反對罷工(Students against strikes)。當時我們很氣憤,反而變成一件好事,因為很多學生一方面同情清潔工,另一方面付了學費,很掙扎。可能我們的組織有些人太惡,很難說服他們。但有一日如常在封鎖線,那個反對罷工的組織做了一個反對我們的行動,到頭來幫了我們。他們很多論點我們覺得錯得離譜,但很多學生也同意——雖然也有些人會同意高層高工資是不公平。但我們馬上拿大聲公反擊,學生報也報導了,開始多人明白我們的觀點,多些學生加入我們。

考試方面,老師說如果繼續罷工,學生不用考試。因此很多人加入支持。那件事差點就發生了,因為考試不是校內老師改的,而是獨立評卷員負責改,否則不公平。那些人就教職員罷工事宜集體辭職。但對我沒幫助,因為我不用考試,只需寫三篇文。這是一個巧合,教職員工潮也是一個巧合,是好事,但不好的是靠巧合才做得了。我們沒有人有能力和視野創造機會。如果不是幸運,今日可能就無法來分享。

問:談談你參與抗爭的感受。
答:很鼓舞的是,只有組織者感受到無力感。工友全程很高漲,有時反過來鼓勵我們。「我們搞了這麼久,可以的,繼續下去!」有句話說出來可能會被罵,「一將功成萬骨枯」,就算這次不行,總有下次。更實際的是,可能覺得不斷爭取都沒有成果,但其實不爭取可能會更差。有時不需要成功爭取。保護已有的權益也是成功。

無力感當然有。我們幾個都是左膠,都是外國留學生,某程度上是空降,幫外勞爭取權益,控訴移民政策荒謬,對我們來說是很貼身的問題,因此覺得爭取很重要,不是課外活動,而是很貼身的。很長時間我都停留在不斷被擊敗,繼續做吧,有些麻木。有時有人過來鼓勵,黏一些比較有能量的人。有些時候不知點算,不知自己在運動的角色是什麼,應該寫文?應該拿大聲公在街站呼籲?有時真的不清楚,做完都覺得是假的。我在中段才加入,我覺得不要封閉自己,抑鬱就跟別人說,跟參與運動長久的人談。有個UNISON的西班牙人已退休,入了籍,經常鼓勵我。不知怎樣捱過的。

技術方面,我從未出過橋,一直都是工具人。我會做的就是寫文,演說,談話。什麼團結早餐,衝入會議發言,都不是我想出來的。但一定要試,不要怕。有些人會報以奇怪目光,但可以做。當然不是在弱勢的時候做,以免變成負面形象,令別人看不到我們的重點。

問:學生有冇被報復?
答:有些人有,最嚴重的在亞非學院,佔領期間學校找新保安挑釁,想學生動手打人,抹黑運動。有兩名保安員開鎖,其他人衝出去想自由進出,發生衝突。保安衝突期間性侵犯女學生,有個學生推開他,他們推撞,學校有藉口說他襲擊,然後遣返,正在上訴。

有次有個關於以巴衝突的講座,兩名講者都是偏向以色列,極右、恐同。有些人想阻止這個活動,那個想選學生聯會的人衝進去拿大聲公抗議,怎知另一間大學的黑布蒙頭稱為反法西斯主義者的人(之所以如此稱呼,其實是想抹黑)進場打人。學校就有藉口說我們搞事,以後就無法book場。沒有會室沒問題,我們就在學校門口開會,其實是逼不得已。我們整天被抹黑,校監每月有封公開信,連續幾個月沒有指名道姓批評我們。


後記

倫敦學生在反外判的戰役勝利固然令人鼓舞,但在距離讀者不遠的地方,學生想推動社會進步,面對著極大的困難。

在中國,數十名研讀馬克思主義理論,關注工人權益的學生,因為聲援深圳佳士廠工人組織工會的抗爭而被捕,有些人在囚至今,或下落不明。目前已知有人被退學。他們在學校成立的組織被勒令解散或改組。

在香港,過去短短一年,浸會大學以停學報復反普通話課程學生;理工大學禁止「理事亭」使用校園設施;嶺南大學稱「嶺南勞工關注組」為「非法學生組織」並阻止工友參加活動;浸會大學草擬《辱校罪》打壓學生言論;理工大學以強制勞動、停學和開除學籍報復反對取消民主牆的學生。

威權政府要維穩,必先從控制下一代著手。然而回看歷史就可知道,學生能否擺脫這樣的壓制,靠的不是社會上有人「撐學生」,而在於學生能否走出既有的位置,發現工人的現在就是自己的未來,然後與工人一同抗爭。

相關報導
英國脫衣舞孃成立性工作者工會 與清潔工、保安員一同抗爭
https://wknews.org/node/1852
倫敦強推教育私營化 紐咸區老師家長共同抵抗
https://wknews.org/node/1703
《每日郵報》跪低 清潔工不戰而勝 成功爭取加薪五千
https://wknews.org/node/1685
削減公共開支 英國公共圖書館系統崩潰
https://wknews.org/node/1579

表tag: 
Viewing all 113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