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113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20 photos to see 2nd Migrant Pride Parade in HK

$
0
0

(中文版請按此)

The second migrant pride parade, which was organised by Gabriela HK, FILO (Filipino Lesbian Organization), Filguys-Gabriela hk and ILPS HK & Macau (International League of People Struggle), took place on 27th November. The theme was “”Rise with Pride, Rise for Justice”.

Participants gathered at Chater Road, Central while migrant workers delivered speeches and performed “One Billion Rising”, a dance to end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he LGBT are not just those in the city and the academe who are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theory.They are in the farmlands with landless farmers, in factories with abused workers who don’t earn enough, in schools with students who cannot study, and parents without job security."said Shiela, spokesperson of Gabriela HK. "Though an Anti-Discrimination bill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Congress twelve years, the Philippines does not have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This highlighted how the LGBT fight for equal rights and against discrimination is part of the overall struggle for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More local took part in the pride parade than last year. Local grassroots organisation rehearsed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ance devotedly. “Like a Rock”, was the name of the performed song, according to the spokesperson, it implied that solidarity of worke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races, could fight against the violence of globalized economy. The song was rearranged by Noise box from the well-known Korean social activist’s anthem “바위처럼”, one of the hit shared by notable participants from anti-WTO protest in 2005.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migrant workers by performing.” A local participant - Wai the casual worker said. “I am a homosexual. I learnt to be proud of both sexual and worker identity from the migrant workers. The local LGBT group should learn from them too. There are ways to fight for workers’ rights and against exploitation of homophobia.” He pointed out that workers and the ordinaries were pretty and should be proud of. He wore earrings made of copper wire and plastic beads confidently to exhibit the essence of queer.

Wo, another participant of the parade, a migrant from mainland China that made ends meet in the city, said he once had a bisexual partner that envisioned him. He joined the parade to show his support  for fellow queer migrant workers.

Activists encouraged the crowd in local pride parade that took place the day before to join the migrant pride parade. They indicated that homosexuals were from various cultural identities, social classes and races, these social inequalities made some of them yet to come out.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who have their only day off on Sunday, were excluded from local pride parade, which was held on Saturday. Migrant workers spent their youth in this city, Hong Kong LGBT society should never abandon them.

Migrant workers invited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races to join their activities. They threw and catch a ball with colourful strings, eventually the strings linked the crowd together, a vibrant web was built between circle of people.

DIY banners of the participants, showing their appeal and support.

The crowd started the parade at 4pm and made their way down HSBC building, Chater Road subway and Hong Kong city hall, where migrant workers usually gathered. Participants were chanting “hey hey ho ho, homophobia got to go”, “we are queer, we are here and we'd like to say hello” along the way.

Apart from queer migrant workers, a miscellaneous collection of organisation, such as interest groups and unions threw themselves into the parade as well.

Participants were sitting on the ground, enjoying snacks and music after the parade.

HSBC Community Festival was hel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migrant pride march. More than half of the Chater Road was occupied by the bank’s event, thus the territory of migrant workers was further limited. Space - is always a problem working class has to deal with in Hong Kong.

Related Topics:
“We are Queer, We are Fabulous” The First Migrant Pride Parade in Hong Kong
What they say before the 2nd Migrant Pride Parade HK?
Modern Slavery The Hardship of Hong Kong Domestic Workers

 

表tag: 
縮字: 
The second migrant pride parade, which was organis

【香港工運縱橫】雲吞麵檔童工創辦公務員工會:一往無前的梁籌庭(上)

$
0
0

編按:勞工顧問委員會上月在大部份打工仔不關心之下舉行了勞方代表選舉,曾連任多屆的工運老將暨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卻落選了,引來坊間揣測是否遭到工聯會系統的工會集體杯葛。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三年前曾訪問梁籌庭,惟工新聞獲授權連載其訪問稿。到底一個父母雙亡的雲吞麵檔童工,如何在百業浮沉打滾,繼而在青年時創立廣納政府各部門辦公室助理的工會?這一回,有血有汗又妙趣橫生的六七十年代老香港,被譽為「廉潔有效率」但當年就職「油水位」卻必須行賄的公務員系統,還有鐵路發展史的側影,盡在工運路上娓娓道來。下回再續公務員工運的鬥爭歷程。
 


梁籌庭簡歷:

  • 1950年:香港出生。
  • 1953年:3歲父母先後去世,寄居姨媽家中。
  • 1962年:12歲投身社會工作,後做洋服學徒、餐廳侍應生、西餅售貨員等。
  • 1968年:18歲投身塑膠業。
  • 1970年:20歲開始做公務員,在九廣鐵路工作。
  • 1979年:成立文書職系公務員總會,出任主席。
  • 1981年:調往教育司署,1988年升任文書助理,並調到機電工程署直至退休。
  • 1984年:成立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任副主席。
  • 1994年:出任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同年加入民主黨。
  • 1996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 2011年:退休。
  • 曾任多屆勞顧會代表。

童工生涯

梁籌庭投身工運有一往無前作風,自稱「爛頭蜶」,也許這是他的家庭因素使然。1950年出生的梁籌庭3歲時父母先後去世,自覺沒家庭負擔。婚後得到妻子體諒,無顧慮地投身工運,以三分一時間從事工會工作,為會員爭取合理權益。

梁籌庭童年時寄居姨媽家中,姨媽自己亦有子女,眾多人生活在一間蝸居內,是時正值韓戰時期,香港經濟蕭條,工人失業情况惡劣,市民生活困苦。

梁籌庭完成小學學歷後因家庭環境無法升學,12歲投身社會工作,在姨媽安排下,經朋友介紹在柴灣區某雲吞麵檔做童工。姨媽要求不高,但求「有食無工(資)」以減輕家庭開支。雲吞麵檔設在柴灣廉租屋區樓梯底,檔主全家出動一起經營。

當時香港人口中,15歲以下的兒童佔總人口41%,沒有接受敎育的有87,000人。六十年代中,童工投身工廠要年齡屆滿14歲,一般行業是16歲。梁籌庭未足年齡進入工廠工作,只能如此安排。

港英早在1921年開始注意童工問題,委任一個委員會作研究。委員會報告指出,香港的童工年齡低至七八歲,主要從事雜工工作,搬運磚塊或其他物料上太平山。在製造業方面,童工年齡介乎11至16歲,工時頗長。女童工主要從事香煙包裝和針織廠的工作;男童工亦有在玻璃廠,或在船廠清潔蒸汽鍋爐,從事高危工作。在工廠的童工支取件薪或日薪,童工的工資低於成人。部份男童受僱為工資微薄的學徒,由僱主提供免費食宿。兒童投身工作主要是幫補家計。港英因應委員會的建議,於1922年通過《兒童工業僱傭條例》,訂下童工的最低工齡,工廠童工是10歲,搬運重物童工是12歲,從事危險工作的最低年齡是15歲。三十年代,童工的法定年齡提升至16歲。

據政府資料,1924年約有300名童工,針織廠童工的數目較多,1928年童工的數目減至100人,政府資料指出自1933年起大廠不會再僱用16歲以下的工人;1937年註冊工廠並無僱用14歲以下的兒童工作。七八十年代時,勞工處於1979年處理了250個有關童工的個案,進行了30次工廠檢查,在25,066間工廠中,有童工44名。於1980年又處理了149個童工個案,進行了31次工廠檢查,在7,565間工廠中,有28名童工。1982年統計數字顯示有童工292名。除此之外每年暑假,香港有大量合法或非法童工出現,在工廠充當廉價勞工,賺取工資幫補家庭開支,或作自己的花費。近年更發生有暑假工從事危險工作,引致工傷意外,甚至死亡。

老闆以低廉工資僱用童工,從直覺來看可視之為超級剝削;不過從當年的社會情況來看,大量的青少年失學,家長寧可讓他們有食無工而避免流浪街頭,亦可減輕食指之繁的負擔,其中不少是通過熟人說項,央求老闆僱用的。遇上勞工處督察巡視,僱主馬上叫童工「走鬼」。躲避不及時,老闆往往被判罰款而被列入黑名單。所以有不少老闆是不大願意僱用童工的,只有未注冊的山寨廠才會僱用較多的童工。

現行的法例規定未滿13 歲的兒童不得受僱在任何行業工作。13歲至未足15歲的兒童則可受僱於非工業機構;不過,若他們尚未完成中學三年級教育,則須接受全日制學校教育及須受其他限制。

在雲吞麵檔工作,梁籌庭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檔主每月給梁籌庭數元零用錢,僅能支付理髮和買木屐的費用。工作了一年多,香港經濟轉好,梁籌庭離開雲吞麵檔到外面闖一闖,輾轉做了多個行業,認為要為前途設想,決定學好一門手藝作長遠打算,遂投身洋服業做學徒。當時美軍在越南作戰,美國戰艦川流不息到香港停留補充物資,香港亦被列為美軍休假地區之一,每艘艦艇往往有上百上千名官兵到港,官兵看中香港價廉物美的優點,大部份都會訂造一些新服裝,洋服成了搶手貨,僅灣仔就有數千名裁縫為美軍做西裝。所以灣仔一帶除了酒吧林立外,洋服店也眾多。然而艦艇停留香港的時間緊湊,一般只有3至5天,為此洋服師傅要一大清早僱用小舢板靠近艦艇,等到8時後上船接洽業務,度量客人身材。9到10時必須返回店裏開工,採購面輔料,加班工作。為了搶時間,將一套西裝的上衣(上身)和西褲(下身)分拆開來做,通宵達旦,爭分奪秒趕工。生手的工人一個晚上可做一件,熟手的工人一個晚上能做2至3件。翌日早上8時前要將衣服送到船上交給客戶,繼續再接下一批生意,如此循環往返工作下去。

洋服分西褲和上衣兩部份,做了兩年多洋服學徒,梁籌庭只識做西褲。師傅只是安排他車衣服,沒有敎導如何做上衣,梁籌庭認為師傅「分明搵笨」,只當他是廉價勞工來使用,又開始重新部署將來。

知而不足

中國古訓《禮記•學記》有云:「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在雲吞麵檔工作時,梁籌庭發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儘管每月只有數元收入,他每天都保持閱讀報紙的習慣(每天讀報是香港勞工的一個特點,文化水平低者則選擇《銀燈》、《明燈》這些刊有大量圖片的娛樂新聞報),滿足自我的求知慾。到了15歲,梁籌庭覺得洋服師傅「搵笨」,決定轉行到飲食業發展,在中環德輔道中皇上皇餐廳做侍應生(樓面)。工作了月餘,出糧的時候,每期糧約有二三十元,全部被老員工借去,總是有借無還。飲食業雖然包膳食的,但梁籌庭單身一人要交租,經濟還是困難的。

皇上皇以製作臘味馳名,是廣州世家謝家所經營,1950年代初由廣州遷來港後業務擴展至飲食業,當年謝家少東謝興銓乘搭飛機去美探親,在飛機上吃過「飛機餐」後,想到香港能夠有機會乘搭飛機的人不會多,大多數人對於飛機餐只聞其名,未能嚐一口,可能會充滿嚮往,於是在皇上皇推出飛機餐,吸引顧戶,以一個大盤分大小多格,分別盛載麵包、牛油、牛扒或豬扒等食品。推出後反應良好,港人趨之若鶩紛紛前來光顧,大收旺場。

做了侍應生三四個月後,梁籌庭年滿16歲,法理上已不屬於童工範圍,遂轉到中環告羅士打行某餅店工作,經濟狀况開始穏定。每天早上返餅店負責售賣西餅,晚上返回公司提供的宿舍休息,生活安定下來。每天下午6時放工後,公司容許職員到製餅工場學習做西餅,但梁籌庭決定去「新法英文專修夜校」上課學英文。香港一直以來都重視英文輕視中文,當時新法日校共有學生近2萬人,可見當時市民對學習英語的需求。

製餅業每天凌晨四五時開工,所以當時大型的公司會設有宿舍給工人留宿,以便工人能準時上班。飲食工會為了方便工人早上上班,設立工人宿舍讓工人留宿。清未民初,香港很多工會都是在這種宿舍下發展起來的。

六七暴動時梁籌庭年屆18歲,目睹暴動情况在餅店門口發生,餅店的「香港洋務工會」會員曾邀請他參加示威遊行,但梁籌庭始終沒有參加,也沒有加入洋務工會。當時洋務工會會員是外資公司僱員便可加入,現已擴大至非外資公司僱員。

在餅店做了一段頗長日子,朋友從表面觀察,指梁籌庭在餅店賣西餅無前途,晚上上課學英文放棄學做西餅的時間,賺取的工資有限,如果轉做塑膠業,能夠賺取更多的金錢。梁籌庭認為有道理,於是轉往工廠工作,希望能夠賺取更多的工資。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香港塑膠工業穩定而蓬勃發展,塑膠花(膠花)生產大行其道。時值塑膠花在歐美大受歡迎,香港遂成為供應中心。由於需求極大,而塑膠花的後期加工又無需複雜技術和設備,廠商家一般都會將塑膠花加工外發給木屋區、公共屋邨的基層市民,全家不論老少總動員「穿膠花」賺取生活費。1960年香港僅有塑膠花廠557家,1972年猛增到3,359家。從業人員佔全港製造業勞工總數的8.4%,急升到13.2%。1969年全港塑膠出口額高達14.4257億元,比1959年的1.6214億元上漲超過十倍。香港生產的塑膠花佔世界塑膠花貿易的80%。至七十年代塑膠花業發展至高峰,香港一度被譽為「塑膠花王國」。六七暴動導火線現場是新蒲崗「香港人造塑膠花廠,「港九樹膠塑膠業總工會」當然是主角。是時李嘉誠在北角開設「長江塑膠廠」,梁籌庭曾在該廠工作,且經歷工傷事件。

梁籌庭轉當塑膠啤機操作員學徒,工資是按件計算,工作辛勞尚可克服,但要工作一段時間才能精確掌握啤機操作技巧,賺取更多的工資。啤機操作員工作實行三班制,每班8小時,為了賺錢,梁籌庭把大量時間放在工作上,無時間上課繼續學業。

初入行的梁籌庭自知是生手,一時間難以賺取理想工資,自覺努力學習回來的英文無法發揮,有點茫然。

入職公務員

在塑膠業工作了一段時間,1970年時梁籌庭20歲,在朋友介紹下去「鐵路公司」見工,當時香港的低下層的文化水平偏低,所以職位入職學歷只要求小學畢業,見工時梁籌庭出示進修英文的成績,即時被取錄。

鐵路公司當時是政府的其中一個部門,名稱是「九廣鐵路局」(Kowloon-Canton Railway Department),所有員工都是公務員,於1910年成立,負責管理在香港境內的九廣鐵路「英段」,現為港鐵東鐵線,俗稱為「火車」。1982年政府成立「九廣鐵路公司」,Kowloon-Canton Railway,簡稱「九鐵」,KCR,不隷屬於政府架構內,按商業原則經營。大部份原有員工都順利轉投到新公司繼續工作,部份員工轉職後還繼續保留公務員身份。2007年,九廣鐵路公司與「地鐵有限公司」合併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梁籌庭在鐵路公司的職級是「勞工」,Labour,屬第一標準薪級(Model Scale 1)。入職時梁籌庭尚不知道鐵路是政府部門,自己已經踏進公務員行列。入職後某天,梁籌庭被傳到寫字樓見「大寫」 (主任),大寫給梁籌庭一張通告,全部都是英文。梁籌庭進修的英文發揮作用,不須依賴大寫把通告譯說出來,已知道通告說政府正式聘用自己 ,這時才知鐵路是政府機構,自己是公務員,食「皇家糧」。

英國佔領香港後,政府文書都以英文為主,是唯一法定語文,中文沒有憲制地位,但香港最多人使用的是中文。教育界及大專學生從1970年起開始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港英於1974年修改《法定語文條例》,將中文列為法定語文。1987年起則進一步規定所有法例都必須以中英文制定和頒佈。

見工時負責人問梁籌庭:「明天可否上班!」梁籌庭連聲回答:「可以。可以。」因為他在塑膠廠是計件工,隨時可以離職。鐵路公司為何如此急用人呢?原來這份工作地點遠在邊關──羅湖,沒有宿舍提供。當時火車大概每小時開一班,梁籌庭每天早上6時乘搭第一班火車去羅湖上班,下午5時下班乘搭火車返尖沙咀。在這種固定工時的環境下,可安排時間上夜校。梁籌庭決定重拾進修計劃,繼續上夜校,公司同事人人都上夜校,更覺得不讀書無前途。
 
梁籌庭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時間要花兩個多小時以上,鐵路公司規定上下班的時間不能當作工作時間計算,中段午飯時間也沒有休息,因此雖然工作時間是8小時,但從上班一刻開始起計,直至下班返回尖沙咀為止,所花的時間長達12小時。另一個職系員工於落場時間則獲公司則提供地方休息,但是要輪更工作。

在羅湖工作兩年後,梁籌庭為了爭取更好前途,申請轉職做「站驛」,轉到站台工作,負責替更,需要輪更工作,工作時間不固定,無法繼續返學。

做了站驛約半年,政府開拓調車服務,梁籌庭繼續爭取機會,申請做調車員。

鐵路公司發展到1973年,運輸量日增需要展開雙軌化工程,1978年開始全線現代化及電氣化計劃,1979年來往港穗兩地的直通車恢復行走。政府為了應付未來需要,拓展鐵路運輸服務,決定訓練一批調車員,梁籌庭是第一批學員,訓練期為3個月。擔任調車員3個月後,梁籌庭已經可以獨立工作,半年後更可帶領一名新學員工作。調車員在「大包米」工作,即今尖沙咀東部的「新世界中心」位置,是火車貨卡的調度、集散貨物中心。調車員每天日曬雨淋,在車頂揮動訊號旗,調動車卡,將兩卡車的連接系統「風喉」接上,車卡才能開動。

籌組工會

工作半年多,梁籌庭尚未能正式升正職位為調車員,但工作性質却是調車員工作。處長聲言保證能升正以安撫學員,只是政府尚未開設這個職位而已。上司追問了當局多次,仍未有消息。梁籌庭正耐心等候,機會又來了。這期間,公司的「辦公室助理」(Office Assistant,簡稱OA)職位出現空缺,辦公室助理職級高信差一級,入職條件要求中二學歷,不屬於總薪級表(Master Pay Scale,簡稱MPS)員工,是第一標準薪級員工。調車員是總薪級表員工,可領取長俸。梁籌庭當時不懂比較兩者的優劣,只知道辦公室助理是白領工人,「斯文」工作,在寫字樓上班。是時大部份人自覺白領身份比藍領工人高一級,工廠內藍領沒公眾假期,白領則有,直至現在仍有這個差別,藍領只有勞工假期12天,白領則有公眾假期17天。

當時有一個現象,技術員投考文職無法成功,梁籌庭正是技術員投考文職。面試由外籍政務主任(Administrative Officer,簡稱AO)主持,以英語進行考核。梁籌庭雖然學習英語多年,但很少有機會與外藉人士以英語交談,面對如此局面只好「死頂」。結果在數十名考生中,梁籌庭打破傳統入圍,考得第3名,因考試成績高被派往局長室工作。當時這些職位不需要行賄的,而在月台售票的「油水位」則需要行賄得來,投考者會送雪茄給有關的外籍上司,博取歡心來求取職位。

梁籌庭工作地點在九廣路九龍總站鐘樓二樓,當局長室的「門神」。局長配有兩名辦公室助理,兩人輪流調換工作崗位,一個月在局長室門口,下一個月則在局長室內。

是時九龍總站設在尖沙咀今「香港文化中心」位置,總站有一座鐘樓。1975年九龍總站遷往紅磡,總站被拆卸只保留鐘樓,現為香港法定古蹟,亦為香港地標之一。

梁籌庭當值的第一位局長是林保翰,任何人要見局長林保翰,先要見辦公室助理梁籌庭,好不威風。辦公室助理要聽候局長差遣,所以局長不收工下班,辦公室助理無法收工下班,這部份的超時工作是沒有「補水」(加班費)的。當時辦公室助理尚未有明確的編制,做成「無王管」的情况,跟隨局長工作的人更加無人敢「蝦」(欺負)。梁籌庭的上司是局長秘書。稍後辦公室工作人員開始有系統,辦公室助理編入文書職系,設有行政主任(Executive Officer,簡稱EO)職級,統一管理辦公室人力資源。
梁籌庭的工作時間再次固定,開始繼續再返夜校進修。

接任林保翰職位的是一位外籍人士,梁籌庭的工作開始辛苦,也走進人生的一個轉捩點,踏上工運的不歸路。

鐘樓內設有一個九龍區文件分發中心,每日下午3時全九龍辦公室助理員都會到這裏來,將全港有所有派遞文件集中在這裏,然後分發到各政府部門。梁籌庭坐鎮鐘樓仿如「大哥」,來這裏交收文件的多是信差。梁籌庭是守門大將軍,安排各人坐在等候的椅子上。大部份的人不會從鐘樓上來找局長的,多數是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進入。只有經常前來的辦公室助理在這裏進出,這裏便成為辦公室助理的天地,各人無拘無束談天說地,大吐苦水,訴說上司要辦公室助理洗地、做清絜工作。梁籌庭內心有反叛性,聽後大表不滿。有人認為辦公室助理沒有工會,有冤無路訴。接着有人提議組織工會,各人紛紛響應,於是推舉梁籌庭等六七人負責籌組工會工作。

籌組成員當中沒人真正了解工會是什麼、如何組織工會,但絶對不是一窩蜂的行動。梁籌庭亦是一知半解,但本着一往無前不怕死的精神,相信團結的力量。眼前在正聚合了一群人,需要組織起來發揮力量。各人因利成便以鐘樓為中心,梁籌庭坐鐘樓成為中心負責人,主要負責組織工會的內部工作,起草文件。大家誤以為要吸收200餘人才能申請成立工會,各人返回工作單位宣傳,全力招募同事入會,向200人目標前進。一名「敎育司署」(今「敎育局」)辦公室助理逐間學校去招募會員,成員大增。經過一段時間,只招募了80餘人,自以為不足成立工會人數,一籌莫展。一名學校辦公室助理提問:是否要這麼多人才能成立工會?沒有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最佳方法是去請敎勞工處。勞工處下設有「職工會登記局」專責處理有關工會事宜。梁籌庭是不能隨便離開工作崗位的,經常在街上走動的辦公室助理「偷雞」到勞工處詢問。原來只需7個人便可以成立工會,各籌組成員相視大笑。

鐵路局運作上仿如獨立王國,局內各種性質的工會都有,技工多數加入「九廣鐵路局職工會」,看更加入「政府軍部醫院華員職工會」,尚有部份員工加入洋務工會。「華人機器總工會」在九廣鐵路設有分會,主席葉景是華機會主席、勞工顧問委員會成員。此外尚有「九廣鐵路局車務員協會」。

梁籌庭擔任調車員時曾加入九廣鐵路局車務員協會,曾目睹該會與資方談判,對該會有一定的了解。轉到寫字樓工作後,沒有和他們接觸。局內因工作場地、性質等各方面的差異,寫字樓白領工人和藍領工人格格不入,雙方沒有往來。寫字樓主管亦不喜歡辦公室助理和藍領工人接觸。辦公室助理是文職,屬白領工人,自覺高一等。文職人員自覺應擔任「師爺」角色,有關組織工會問題無理由向藍領工人請敎,亦不想對方知道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有關組織工會事宜梁籌庭沒有向九廣鐵路局職工會的張世林請敎。

以辦公室助理為立會基礎的「香港文書職系公務員總會」(以下簡稱「文書總會」)於1979年2月註冊成立,英文名為Hong Kong Clerical Grades Civil Servants General Union,登記編號為576,2012年有會員1,204人,會員遍佈敎育署、天文台和社會福利署等。它的第一屆主席是梁籌庭,因創會初期無人願做主席,大家把梁籌庭推上領導職位,梁籌庭邁開了做「大佬」生涯的第一步。工會現今會址在九龍青山道422-428號秋創商業大廈6字樓A1-A室,電話是31883927。凡受僱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各機關的高級文書主任(Senior Clerical Officers,簡稱SCO)、文書主任(Clerical Officer,簡稱CO)、助理文書主任(Assistant Clerical Officer,簡稱ACO)、文書助理(Clerical Assistant,簡稱CA)及辦公室助理員(Officer Assistant,簡稱OA)等,不論根據何種條款聘請均可以申請入會,年滿16歲而未滿21歲的會員只有表決權,但不得出任工會的職員。這是香港法例的規定。

 

(未完待續)

表tag: 
縮字: 
編按:勞工顧問委員會上月在大部份打工仔不關心之下舉行了勞方代表選舉,曾連任多屆的工運老將暨公務員工會

【左言起行】讓晨星之旗飄揚:聲援西巴布亞民族民主自決的抗爭

$
0
0
編按:《明報》今日報導被指為支持港獨的梁天琦自認害怕坐監,已對勇武抗爭猶豫,引起一陣輿論風波。不過即使同在東南亞,香港人對於堅持逾半世紀的西巴布亞獨立運動卻異常陌生。12月1日是西巴布亞人眼中的「獨立日」,縱然他們至今仍在印尼實質統治之下,多年來有50萬人被殺,活著的則要面對印尼特種部隊鎮壓和跨國資本剝削。
 
馬來西亞健筆朱進佳梳理西巴布亞歷史,揭示有310個部族的西巴布亞爭取獨立不需要「單一民族」或單一語言,美蘇大國角力不僅沒有成為外援助力,反而變成背後捅刀,前殖民宗主國荷蘭沒有被看成救星或衍生出「歸荷派」,印尼大一統民族主義固然是統治者打壓的口實,但這個民族主義原來延伸了舊殖民主義的版圖劃分之餘,其實也有進步的印尼人民願作獨立運動盟友……甚麼是獨立運動的歷史條件,甚麼是獨立運動的路線選擇,值得端詳。

 
12月1日,一直被西巴布亞人視為當地的獨立日。1961年,西巴布亞的國旗——「晨星之旗」在這片被荷蘭殖民的土地上正式升起,過了不久之後,西巴布亞就被印尼併吞,而升起「晨星之旗」也就被視為違法的行為,升旗者會被拘捕,會被長期囚禁,還可能會受到酷刑折磨。在印尼中央政府眼中,「晨星之旗」被認為是「分離主義」的象徵,會破壞印尼的統一。儘管在2002年通過的巴布亞特別自治法律下「晨星之旗」可以在特定的情況下升起(條件是印尼國旗必須同時升起並高於「晨星之旗」),但是升起「晨星之旗」仍然是觸動印尼當權者大一統民族主義神經的禁忌之舉。不過,每年在12月1日這天升起晨星之旗,已經成為西巴布亞人爭取民族自決抗爭的傳統。
 
 
2016年12月1日,西巴布亞人繼續以群眾集會及高舉「晨星之旗」的形式,去紀念不曾實現的「獨立日」,並表達他們向往民族民主自決的願望。在西巴布亞以外的印尼其它地方,也有印尼人民舉行聲援西巴布亞民族自決的群眾動員。由印尼人民解放黨(PPR)、民族解放抗爭學生中心等數個左翼團體聯合成立的「支持西巴布亞印尼人民陣線」(Front Rakyat Indonesia untuk West Papua,簡稱FRI-WEST PAPUA)也號召於這天在西巴布亞以外的地方(包括雅加達、萬隆、日惹、望加錫等地)上街游行,聲援西巴布亞人爭取自決的抗爭。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聲援西巴布亞的示威活動遭警方發射水炮試圖驅散人群,數名活動人士被捕。在日惹的聲援西巴布亞集會,也有多人被捕。
(雅加達聲援西巴布亞自決的群眾行動遭警察出動水砲驅散)
 
西巴布亞在哪裡?
 
西巴布亞,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新幾內亞——的西部地區,為印度尼西亞所管治。西巴布亞所在的新幾內亞島,位於南太平洋區域,在印尼群島的最東邊,在澳洲以北,其面積僅次於世界最大島嶼格林蘭,比婆羅洲大一些。
 
西巴布亞這個地區曾被荷蘭殖民,後來被印尼所侵佔,在歷史上不同時期有過不同名稱,包括荷屬新幾內亞(1895-1962 年)、西新幾內亞(1962-63年)、西伊里安(Irian Barat,1963-73年) 、伊里安查亞(Irianjaya,1973-2001年)、巴布亞(2002-2003 )。這個地區2003年開始被印尼政府劃分成兩個省份,那就是西巴布亞省和巴布亞省。
 
西巴布亞目前的人口約430萬人,主要人種有巴布亞原住民、美拉尼西亞人及從印尼其它地區移民而來的澳斯楚尼西亞(也稱南島族)人。西巴布亞人民有大約310個部族,所說的語言約257種。整個新幾內亞島共有1073種語言,主要是屬於巴布亞諸語系和南島語系,是世界上語言最多元化的地區。不過,自1960年代被並入印尼後,尤其是蘇哈圖獨裁統治時期推行的大規模移民計劃,大批來自西巴布亞以外地區的印尼人遷入這裡,改變了西巴布亞的族群結構,製造了更多政治矛盾。
 
帝國主義角力的犧牲者
 
今天的新幾內亞島被東經141度的幾乎一條直線,分割成兩個地區:東邊原本被澳洲統治,後來於1975年正式獨立出來,也就是巴布亞新幾內亞;西邊的西巴布亞,曾經被荷蘭殖民,如今為印尼管轄,但當地原住民爭取民族自決的 運動一直遭到殘酷打壓。今天西巴布亞的處境,是西方帝國主義在南太平洋地區殖民統治下的產物。
 
1824 年,荷蘭和英國兩個殖民帝國達成協議,新幾內亞島的西部歸荷屬東印度。1828年,荷蘭人正式佔領了西巴布亞。1883年,法國佔領新幾內亞島的東南部,將該地命名為新愛爾蘭,不過很快就被英屬昆士蘭殖民領地政府所併吞。1884年,英國反對昆士蘭佔據新愛爾蘭,將當地變為英國直接管轄。德國也於1884年佔領新幾內亞島東北部,將之改名為「威廉皇帝領地」,成為德屬新幾內亞殖民地的一部分。
 
荷蘭人於1895年開始在荷屬新幾內亞設立貿易站,並於1910年設立省城荷蘭地亞(Hollandia,也就是今天的巴布亞省首府查亞普拉)。1905 年,英國政府將其佔領的新愛爾蘭改名為「巴布亞領地」,並於1906年將管轄權轉交給澳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軍隊強行奪去德屬新幾內亞,並於1920年得到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所控制的國際聯盟承認,成為了「新幾內亞領地」。1949年,澳洲管治的巴布亞領地和新幾內亞領地合併成「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地」,直到1975年才脫離澳洲獨立。在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東端的布干維爾島,當地人民曾於1975年和1990年兩度宣佈獨立,並曾於1989至1997年爆發戰爭,造成約2萬人喪失性命,在布干維爾革命軍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達成和平協議後,布干維爾成為巴布亞新幾內亞唯一的自治區。
 
當軍國主義日本於1942年侵略南太平洋時,西新幾內亞島北部沿海地帶和鄰近島嶼被日軍控制。這個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的主戰場。島上的人民成為了帝國主義廝殺大典的祭品。1944年,聯盟軍隊以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為據點,發動了四個階段的軍事行動,佔據了西巴布亞地區。整個新幾內亞戰役,造成約參戰各方21.6萬名兵員喪命,讓新幾內亞成為二戰期間其中一個最血腥的戰場。美軍在荷蘭地亞建立了軍事總部,並在島上設立多個軍事基地和醫院,以作為進攻菲律賓的基地。
 
荷蘭殖民者於二戰結束後回到了西巴布亞。民族解放運動於1950年代席卷亞洲和非洲,荷屬新幾內亞的人民儘管沒有發動聲勢浩大的民族解放鬥爭,但是也是讓失去在印度尼西亞殖民地的荷蘭感到憂心。荷蘭於1949年企圖收復它在印尼的殖民地卻以失敗告終,此後承認新國家印度尼西亞在原來荷屬東印度的主權,除了荷屬新幾內亞。印尼民族主義者自20世紀初開始,就要爭取脫離荷蘭獨立,建立一個從蘇門答臘到西巴布亞的新獨立國家。為了阻止印度尼西亞民族革命擴散到荷屬新幾內亞,荷蘭殖民者就撥出大筆錢去資助當地的教育,試圖培養一批精英,以讓荷蘭可以通過其所制定的自治方案,以繼續操控荷屬新幾內亞。
 
荷蘭政府於1950年代開始準備讓荷屬新幾內亞獨立,但荷屬新幾內亞的獨立,必須根據荷蘭的條件和議程。荷屬新幾內亞於1959年舉行選舉,1961年4月5日成立了巴布亞議會,被荷蘭人稱為「新幾內亞議會」。議會決定新成立的國家之國號為西巴布亞,訂立新的國徽、新國歌,以及將「晨星之旗」定位為新國旗。1961年12月1日,西巴布亞新國旗「晨星之旗」,與荷蘭國旗並排升起。
 
不過,通過民族革命獨立建國的印度尼西亞,其政府一直主張西巴布亞必須從荷蘭殖民者那裡解放出來,並歸於印度尼西亞。1961年12月18日,印尼開始準備入侵西巴布亞。當時的印尼總統蘇加諾認為,接管西巴布亞是對抗荷蘭帝國主義的鬥爭,也是第三世界國家反抗西方帝國主義鬥爭的一部分。蘇加諾要把印尼版圖擴張到西巴布亞的「解放伊里安」計劃,得到了當時印尼共產黨和軍隊的支持。蘇加諾向蘇聯尋求軍事援助,此舉引起了美國的不安。為了不讓共產黨的影響力進一步擴散,以及意欲控制西巴布亞金礦,當時的美國甘迺迪政府向原本準備迎戰印尼的荷蘭施壓,逼使荷蘭於1962年10月1日交出新巴布亞 給聯合國執行臨時監管。1963年5月1日,聯合國將西巴布亞轉移給印尼全面接管。印尼將西巴布亞改名為西伊里安。
 
在美國帝國主義的操縱下,西巴布亞的獨立變成幻影。屈從於美國霸權的過期帝國荷蘭,被逼放棄原本制訂的西巴布亞獨立計劃;而原本支持西巴布亞獨立的澳洲,也改弦易轍支持讓西巴布亞併入印尼版圖。巴布亞人民在整個過程中,都被排除在外,成為帝國主義勢力角力遊戲的犧牲者。
 
美國政府後來還幕後支持讓讓蘇哈圖上台執政的政變,並血洗印尼共產黨,上百萬人丟失了性命,以確保美國帝國主義勢力掌控在在東南亞地區的支配權。
 
槍口下並入印尼的「自由選擇方案」
 
在美國操縱下通過秘密協商達成的1962年《紐約協議》中,有一個被稱為「自由選擇方案」(Act of Free Choice)的條件,那就是印尼必須在西巴布亞舉行公民投票,以讓西巴布亞人民決定是否要接受印尼政府的統治。1969年,通過血腥手段政變上台的的蘇哈圖軍事獨裁政權,以「代表議會」 的票決方式,去進行所謂的「全民公決」。印尼軍事獨裁政權欽點了1,054名「代表」,以威脅恐嚇的手段,確保全體代表在槍口下投選出一個支持印尼全面併吞西巴布亞的結果。
 
在1969年的假「公投」後,西巴布亞正式被印尼完全併吞。西巴布亞以「西伊里安」的名稱,成為了印度尼西亞的第26個省份,後來又改名為伊里安查亞。
 
不願被印尼進行軍事佔領統治的西巴布亞人民,早在1960年代開始就進行反抗,以爭取民族自決權。西巴布亞人民的反抗行動,有和平的公民抗命,如舉行「晨星之旗」升旗禮;也有通過武裝鬥爭的方式,如成立「自由巴布亞運動」(Organisasi Papua Merdeka,縮寫OPM)。
 
印尼政府一直以來對西巴布亞人民爭取民族自決的運動進行殘酷的鎮壓。自1962年以來,已經有50萬人在西巴布亞被印尼軍警殺害。
 
美國資本在蘇哈圖上台後,將印度尼西亞當成肥豬肉般宰割,各大資本財團都可以像封建諸侯般分割到一片「領土」,被印尼軍隊佔領的西巴布亞也不例外。1971 年,美國採礦公司費利浦硫磺(Freeport Sulphur,現為Freeport-McMoRan Inc.)在西巴布亞建造了格拉斯伯礦場(Grasberg Mine),是世界最大的金礦,也是世界第三大銅礦。為了讓美國資本財團在西巴布亞採礦牟利,數以千計的西巴布亞原住民被驅逐,甚至遭到殺害。
 
在蘇哈圖執政期間,政府推行的大規模移民計劃(Transmigrasi),將爪哇、蘇門答臘和巴釐等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遷移到人口稀疏的西巴布亞,改變了西巴布亞的民族結構。西巴布亞原住民人口的比例不斷縮小,形成了另一種「種族清洗」的過程。
 
(西巴布亞人展示代表獨立的晨星之旗)
 
西巴布亞民族自決的崎嶇之路
 
「自由巴布亞運動」自1960年代開始,就跟印尼軍方發生武裝衝突。群眾抗議印尼軍政的行動也綿延不斷。
 
1998 年,蘇哈圖獨裁政權被波瀾壯闊的人民運動推翻後,西巴布亞人民看到了一線曙光。隨著東帝汶爭取獨立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厭惡了殘暴軍事佔領的西巴布亞人民,其民族意識也開始冒起。蘇哈圖下台後的印尼政府,表現出意欲聆聽西巴布亞人民心聲的意願,並於2000年讓巴布亞獲得「自治」地位,以舒緩巴布亞人民爭取獨立的呼聲。
 
2000年5月29日至6月4日,2,700名巴布亞人民代表在查亞普拉召開巴布亞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西巴布亞脫離印尼獨立的議案。當時的印尼總統瓦希德宣稱大會的草案為非法。印尼軍方對支持西巴布亞獨立的人士進行鎮壓。被視為能夠團結西巴布亞人民爭取獨立的西巴布亞人領袖德伊斯‧埃魯瓦伊(Theys Eluay),2001年11月11日被惡名昭彰的印尼特種部隊(Kopassus)人員殺害。
 
梅加瓦蒂2001年取代被罷免的瓦希德當上總統後,將西巴布亞分割為兩個省份,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印尼政府所給予西巴布亞的「特別自治」地位,至今仍然是空談。儘管在蘇哈圖下台後,印尼政府從巴布亞省撤出了好些軍隊,但是印尼軍方仍然在這裡橫行霸道,以打擊「分離主義」之名繼續迫害西巴布亞人民,並且玩弄種族主義政治。
 
西巴布亞被印尼併吞且實行軍事佔領,是冷戰期間帝國主義勢力周旋的產物。西巴布亞人民由始至終都被否定了他們的民族自決權。在遭受到印尼軍方的殘酷佔領統治下,西巴布亞人民爭取獨立的訴求是合情合理的。
 
西巴布亞儘管曾是荷蘭殖民地,但是西巴布亞人並沒有參與在印尼民族革命運動中。西巴布亞被印尼民族主義者認為是印尼「不可分割」的省份,完全是出於當初印尼民族主義者根據荷屬東印度的版圖,構想出西巴布亞也是印度尼西亞這個全新國家的「天然」組成部分。印尼通過武力侵佔將西巴布亞從荷蘭殖民者手上「解放」出來,卻將這個地方變成了雅加達當權者的新殖民地。
 
沒有離婚權的婚姻不是完滿的婚姻
 
支持民族自決,並不代表就是支持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獨立出去,但是民族自決,就必須包括能夠選擇脫離一個統一國家完全獨立出來的權利。就如婚姻一樣,聯姻雙方若沒有提出離婚的權利,那場婚姻肯定不會圓滿,而且悲劇重重。
 
如果說建構印度尼西亞的過程是一場婚姻,西巴布亞並入印尼肯定是一場逼婚,在槍口下被迫強行結合的婚姻。就算是自願的結婚,沒有離婚權的婚姻,肯定不是完滿的婚姻,更何況是強迫結合的婚姻。少數民族無法享有自決權下的國家統一,也不會是完整的統一,更何況是通過武力佔領及威嚇鎮壓下實現的統一。
 
事實上,除了是荷蘭殖民地,西巴布亞跟印尼,在歷史上和文化上沒有直接聯繫。西巴布亞之所以成為印尼版圖一部分,完全是因為印尼的軍事侵略,以及美國帝國主義勢力在背後操縱割據土地的結果。西巴布亞人民在荷蘭殖民後期,還被賦予一點可以獨立建國的假希望,但是後來在印尼的入侵和美國為了維護資本財團利益的擺佈下,完全扼殺了西巴布亞人民自行決定是否獨立建國還是加入印度尼西亞的基本自決權。
 
民主自決是西巴布亞人的心願
 
每年12月1日,西巴布亞人繼續冒著被捕甚至被長期囚禁的風險,年復一年地升起「晨星之旗」,為的是要表達他們追求自決的心願,也是在控訴印尼當局長年壓逼西巴布亞人。
 
如果印尼中央政府仍然拒絕承認西巴布亞人的自決權,那就意味著印尼仍然未能完成其民主化過程。大一統的狹隘民族主義是民主化的絆腳石,當年蘇哈圖獨裁政權是用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去炮制維護統治威權的謊言及以殘酷手段壓制異議。少數民族無法享有自決權,是民主的裹足不前。
 
西巴布亞是印尼通過武力佔領以及非法且不自由的「自由選擇方案」所併吞的。西巴布亞原住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以及印尼其它地區長期受到種族歧視的對待,而任何的抗議都被遭到殘酷的手段對付。印尼政府近年來對西巴布亞人民自決運動的鎮壓,仍然是有增無減。
 
但是,西巴布亞人爭取自決的願望和決心在過去逾半個世紀以來並不曾消退,晨星之旗也總是會有人升起來。
 
當前爭取自決的西巴布亞人,他們的主要訴求是舉行民主的獨立公投以決定西巴布亞的前途,並爭取西巴布亞聯合解放運動(ULMWP)加入美拉尼西亞先鋒集團(MSG)——一個由美拉尼西亞國家所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如今,也有愈來愈多西巴布亞以外的印尼人民開始支持西巴布亞人的訴求,並聲援西巴布亞人爭取民族民主自決的抗爭。這是一個值得鼓舞的發展。
 
表tag: 
裏tag: 

對抗新一輪緊縮政策 希臘多個工會接續罷工

$
0
0
編按:2014年希臘大選,反緊縮政策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勝利,其後的全民公投更大比數否決歐盟破壞民生的緊縮方案。可是這時激進左翼聯盟背叛人民的支持,向歐盟跪低。現在新一輪的緊縮方案將至,被背叛的希臘工人透過全國罷工進行抵抗。這篇來自英國<社會主義工人>的報導講述這場總罷工的情況。
 

希臘在星期四發生大罷工,令全國陷入停頓。這次罷工在星期六的希臘議會會議舉行前發生,該次會議將投票決定下一次歐盟提供救助的條件。
 
緊縮政策傷害工人權益 數千人上街頭抗議 
 
數千人走上街頭,參與雅典工會的抗議。「三組不同的隊伍匯聚在一起。」<社會主義工人>在希臘的姐妹報紙的編輯帕諾斯•加爾加納斯(Panos Garganas)說:「來自不同地方的罷工工人,都向著議會遊行。」
 
雖然交通在早上已經停止運作,但工人改為選擇稍後才開始罷工,好讓其他人能夠到來參與遊行。
 
在上星期四已發起罷工的海員,投票決定延續罷工多48小時,直至本周日為止。
 
希臘的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權人要求暴力地削減養老金、削弱集體談判權、取消保障工人免於受大規模解僱。
 
這次的罷工接著上個月公共部門罷工之後發生。
 
新政府失信容讓緊縮發生 工人終止股東派息奪回勞動成果
 
希臘工人聯合會(GSEE)在聲明中指出:「我們肩上的負擔已不勝負荷。」
 
歐元區財長星期一在會議中宣布,希臘可暫緩償還債務。
 
希臘執政黨激進左翼聯盟(Syriza)政府讚揚這一舉動。但工人運動中卻很少有支持的聲音。
 
Syriza以改變現狀為旗號,在2014年當選,但殘酷的緊縮卻繼續進行著。
 
今日的行動並非最後一著,帕諾斯告訴<社會主義工人>,醫院工人即將在12月14日罷工要求加薪。
 
另外,「12月23日,水務工人將舉辦遊行,他們受到私有化的威脅。」工人最近舉行了一次抗議,破壞一個將公司收入作股息分配的股東會議,會議最終被逼終止。
 
「因為國家是主要股東,收到的股息將用來償還債務,」帕諾斯解釋說:「工人反對這樣做,因為那些錢應該屬於工人。」
 
股東大會將改於12月23日舉行,老闆會嘗試再次分配股息,而工人也會再次抗議以終止會議。
 
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工人運動當中的左翼也正在組織和成長,公務員工會的左翼比以往更加強大。
 
Syriza的不守承諾雖然損害了它在左翼和工人階級運動的威信,但今天的行動表明,緊縮仍然有可能被打敗的。
 
原文:
 
 
相關報導
 
表tag: 
裏tag: 

【職業病申索之路系列】 電話投注員十年做到殘 馬會拒續約 不認職業病

$
0
0
【惟工新聞】做文職不一定安全。也許正因為較難出現肝腦塗地血花四濺的暴烈情景,各種職業病都平日被忽視而變得更加凶險。「我想抽筋好易架咋,拎本書揭下睇下就得。」行年52歲的生哥看似中氣十足,旁人卻未必知道這位前度文書達人連拿筆拿筷子都不易辦到,自兩年前更不獲僱主續約,生計大受打擊。
 
在香港,工傷受害人固然慘,但職業病患者可能更難在現有制度下討回公道。
 
亞洲最大慈善機構  員工先後猝死
 
八十年代前,坊間有云真正統治香港的是怡和、匯豐,還有讓眾多市民又愛又恨的馬會。老一輩馬迷迷信,說馬會徽號上那根彎彎的馬鞭刻意設計得像一把刀,彩池一開就斬到賭仔一頸血。不過「被斬」的除了賭仔,還有員工。提到前僱主,生哥對它的動向瞭如指掌:「今年話做咗亞洲最大慈善機構吖嘛。」賽馬會慈善基金今年初在倫敦財經報章City A.M. 的「世界慈善指數2015」裡成為首個晉身前十名的亞洲公益機構,但馬會對生哥卻相當無情。他在電話投注中心付出10年勞力換來五癆七傷,僱主卻再三冷待他的職業病申索,最後更拒絕續約將他掃地出門。老員工的下場,大概還及不上退役馬。
 
提到文職工作,旁人往往以「坐冷氣房」形容,但生哥的工作環境談不上舒適,「公司夜晚唔開冷氣,好焗」。他在沙田馬場的電話投注中心當值,2003年入職,在這棟1978年落成的建築物開工,不少過時的設備都教人用得不順手。「張電腦檯,keyboard前面係有條木頂住嘅,一郁隻mouse就死,頂住晒。」
 
小小的不順手長年累月之下就是大大危害。提到滑鼠,2005馬會仍在採用舊式膠球滑鼠,用久了失去彈性感應不良,「下下要撻落去先至有反應」,容易釀成腕管綜合症。當時出任工會理事的生哥向僱主投訴,公司才轉用光學滑鼠。
 
賭仔搏殺時生哥也要搏殺,由傍晚6點鐘一直通宵工作至翌日清晨7點半,公司合約要求每個月開工180小時。眼睛不斷看著螢幕追場數,眼壓增高。手呢,每次為客人投注都要拍下鍵盤作實,「我拍transaction拍得多。」右手拇指積勞成疾,一發力就出事,而且那不是多大的力氣,「會抽筋,拎重嘢囉,揸筷子囉,都會抽。」
 
文職也會做死人。「2012年馬會call centre有人做到死,你返去查下就知。」電話投注部兩個月內有兩位員工先後猝死,惟馬會強烈否認是過勞死。工會發言人指公司要求員工在特定時段不得離座,連如廁也成問題。假如兼職也可以做到死,全職的生哥亦難以無穿無爛。2011年12月深夜,他開工期間突然全身僵硬,即時叫救護車送院,打「鬆肉針」。到2013年7月,他被驗出患上頸椎間盤移位。
 
翌年,馬會不再跟他續約,一字不提理由。
 
僱主冷對醫生建議 「寸到出信問咩叫light duty」
 
年過五旬不獲續約,拿著那筆被強積金「對沖」過的遣散費,帶著一身傷患,徬徨可想而知。生哥摸著自己的身體比劃,肩膀與胸肌之間的肌肉都腫起來了,頂著襯衣,而且左右兩邊都是。「我想抽筋好易架咋,拎本書揭下睇下就得。」他現在連執筆寫字也無比艱困:「填份200字都唔夠嘅表,可以填咗我兩個鐘。」
 
傷患讓他難以再工作,但現行制度並未給他應得的賠償。比較為坊間熟悉的工傷賠償制度要求僱主在14日內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個案,這個明確期限意味著有作為明確轉捩點的「工傷」事件,慢性累積的職業病卻不適用於這個情況。事實上生哥亦試過循工傷途徑向公司呈報,馬會根本不理睬,亦沒有向勞工處呈報,僅僅當成普通病假處理掉。
 
循呈報職業病的途徑去索償又如何?一般來說,首先打工仔得主動求醫,然後醫生得確認那是職業病個䅁,確認完再填寫特定表格向勞工處呈報,勞工處介入跟進後還要老闆賣帳不拖拉,索償才有機會順利展開。
 
傷歸傷,鬥心十足的生哥不怕過關斬將逐級打大佬。早在2009年,他特地前往勞工處轄下位於粉嶺的職業健康診所為手部傷患求醫——尋常醫生或於習慣開病假紙,卻未必熟悉辨認職業病以及處理申報程序。職業健康診所的醫生要求馬會將你調往工作量較輕崗位(light duty),但僱主的回應極其冷淡,「馬會寸到出信問返轉頭咩叫light duty!」
 
如是者,職業病申報程序從未啓動過,公司亦未有改善待遇或增加人手配含。生哥到勞工處僱員補償科求助,勞工處卻不准他把表格帶回去填寫,苦煞他連執筆也執不起來的手。
 
帶遺書到立法會控訴 
 
循勞工處正規途徑無法討回公道,生哥勇於在其他位置發聲,在立法會各項會議也是常客,不時聲討馬會漠視電話投注部人手不足問題:員工工時長,缺乏醫療津貼,兼職員工不准告假,公司吸引境外投注到頭來員工做到上氣不按下氣……說到聲哭俱下,情況卻未見好轉,「我連遺書都帶埋上去。」
 
有冤無路訴到這個地步,生哥對香港政局亦不乏嘲諷,覺得馬會和保皇黨過從甚密。談到2009年馬會在天水圍的電話投注中心開幕,時任民建聯主席的譚耀宗獲邀出席開幕禮,生哥加了個注腳:「嗱,曼聯嚟香港會俾飛民建聯派,咪咁解囉。」
 
到立法會多次發言,畢竟是評鑑政策多過直接處理自身困境。2014年被馬會不再續約後,生哥甚至嘗試接洽平機會,惟最終不獲受理。那是雨傘運動被清場前一個月,他在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之下與病痛纏鬥兩年,為了紓緩痛楚還得要每星期給500元出來做推拿。
 
缺乏勞工法訓練 醫生疑未見過呈報職業病表格
 
直至最近總算出現轉機。生哥在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職員陪同下再度向私家醫生求診,人經歷多次挫折後變得充滿準備,特地列印了勞工處指定的〈呈報職業病表格〉上去遞給醫生請他填寫,醫生寫了確診紙,好歹啓動了職業病呈報程序。收到表格的時候,醫生一臉疑惑,彷彿從未見過那種表格,對職業病呈報程序十分陌生。
 
這種陌生每年讓幾多職業病苦主錯失索償機會?無人說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哥索償的旅程尚未捱到終點。專業診斷出來了,呈報程序是啓動了,可是馬會依舊向勞工處矢口否認他的情況屬於職業病。剩下的索償選擇就是對簿公堂,幸運獲批法援讓經濟拮据的生哥「有得打」,官司結果如何還得拭目以待。
 
職業病受害人還會遇到多少難關?下一篇訪問將繼續探討。
 
表tag: 

清萬年漬費力 肌肉勞損常見 家務助理工會倡付合理時薪

$
0
0

【惟工新聞】歲晚大掃除,又是雙職女性頭痛的時刻,尤其是一班在內在外都要做清潔的家務助理員。昨日(12月11日)家務助理總工會發佈今年歲晚大掃除服務的行價,由家務工即場示範如何清潔「萬年漬」,講述工作的辛酸。

工作量大時間緊促 工人做到「起唔到身」 

家務助理的工作與一般家居清潔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時間,僱主要求家務工於數小時內完成大量清潔工作,工人難有休息。當了家務工十三年的楊文露表示,僱主的監視令他們連廁所都不敢去。她自己曾被要求跪在地板起臘,當時缺乏輔助工具,做了四小時後她疲累得難以站立。工會指,家務工作導致的肌肉勞損問題嚴重,有工人因長期擦拭,導致雙手拇指彎曲變形。

歲晚大清潔比日常清潔的難度更高,為此工會在11月開始舉辦了大掃除培訓計劃,讓有經驗者向新人傳授技巧,並在長者屋進行義務實習。

洗邋遢格外操勞 促年廿八加人工

工會建議,由即日起至2017年1月15日前,家務工時薪應為120元,年廿八之前時薪應為150元,年廿八、年廿九則雙方自行議價。另外,工會認為僱主應根據家居面積考慮聘請家務工的人數,例如500呎或以下的家居,可聘用兩位家務助理做4小時,而900呎至1,200呎的家居,則應聘用三位家務助理工作5小時。

根據工會年初的調查,四成多家務工的月入為「5,000至10,000」,三成多的工人月入不足5,000元。強積金條例豁免家務僱員,零散工作模式也令家務工不在「四一八」(連續四星期受僱於同一僱主、每星期的工時不少於18小時,即「連續性合約」),無法享有一般勞工保障。

表tag: 
縮字: 
【惟工新聞】歲晚大掃除,又是雙職女性頭痛的時刻,尤其是一班在內在外都要做清潔的家務助理員。昨日(12

想像不家庭陣線:不結婚也被保障,才是真平權!

$
0
0

推動同性婚姻的人權立委尤美女,在熱情群眾的包圍中,踏上凱道集會舞台發言。(陳逸婷攝)

 

編按:爭取婚姻平權的民法修正案在台灣社會掀起廣泛關注,上星期六(12月10日)乘著「世界人權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的集會更吸引了逾20萬同性婚姻支持者參與。但婚姻制度是否追求平等的基礎?抑或是將邊緣者更邊緣化?「想像不家庭陣線」在台灣苦勞網發表另一種見解,惟工新聞特此轉載。

 


今年(2016)是民進黨二度上台,也是同性婚姻法案第三度送入國會。為儘速推動同婚,包含婦女新知、同志諮詢熱線、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等團體積極採取行動,根據提案立委尤美女表示,目前的法案是與四個民間團體共同形成、社運傾注全力支持的法案。11月中旬,法案送入立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後續還加開了兩場公聽會,同志團體和宗教團體也各自舉辦數場大型集會,動員展現人數與聲勢。

其中,12月10日同志團體舉辦的婚姻平權大型集會,已經在社會上引發可觀的討論,將有接近百輛的客運,載送南北同志前往凱道聲援;近幾年來充滿政治熱情的大學生也深度涉入社運,根據統計,全國大專校院已有接近七十個社團站出來支持同婚;另外,包含政治人物、網路紅人、演藝明星、知名歌手也出聲聲援,將有二十幾組的藝人在明日站上凱道舞台相挺同婚。12月10日的大集結,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同運團體傾注最多心力、投入最多資源的運動。

不過,在性別團體積極推動同婚的同時,我們卻看到性言論空間的日漸緊縮。有別於2013年時的「多元成家」運動,此刻的「婚姻平權」連表面的「多元」樣板都不再顧及,深刻顯現了運動越趨窄化的傾向,同志團體努力擠進婚姻窄門,也努力自我淨化、排除骯髒的性慾望和性實踐,同婚運動也越來越堅稱自身與「通姦除罪」、「多人成家」等訴求沒有絲毫關聯。

我們「想像不家庭陣線」,是一群對於既有「婚姻/家庭」體制深有不滿的同志,我們不支持現行的婚姻制度,也不支持當前僅訴求將同性戀者納入婚姻制度的「婚姻平權」運動。我們認為,「婚姻/家庭」制度已經千瘡百孔,應該儘速啟動我們對於婚姻和家庭、以及社會各項制度進一步的檢驗,而非簡單將同性戀者納入了事。在這樣的基礎下,我們必須向社會大眾嚴正宣告:我們不但反對現有的同婚倡議議程,更反對所有試圖擴大婚姻對象與定義範疇的議程。對於目前同婚運動的局勢,我們有以下數點聲明:

一、性別運動應積極面對同性戀被壓迫的具體緣由,以運動對抗性污名

隨著同婚辯論的正反雙方爭執不休,兩方各種誇張或歧視性的資訊也層出不窮。護家盟持續散播各種「性氾濫」和「性別秩序崩解」的文宣,企圖引起社會恐慌;同婚派則覺得這些「不實謠言」是在「污衊」同性婚姻,同婚被「特殊化看待」以及對於同志只需要立專法的說法,讓大家覺得污衊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是「歧視同志」,因此「支持同婚」等於「支持同志」逐漸成為婚姻平權的主調,許多同志運動歷史上重要的「受難者」又重新出土,他們是運動的先行者,他們的屈辱和死亡呼應著當下同志得不到平權的痛苦,然而,早期受難者的面貌在同婚的浪潮中只能剩下同志「身份」,他們具體受到壓迫的「行為」已經上不了檯面。

當護家盟表達對性解放趨勢的擔憂時,同婚陣營說「多元性別教育是要讓大眾尊重性少數,並不是性解放教育」,這彷彿在說:過去同志三溫暖被頻繁臨檢,只因為主要客源是同性戀,跟嗑藥、濫交無關。常德街事件中,一大群人被警察荷槍實彈押到警局,只因為他們是同性戀,跟約炮、性交易無關。被警察強行闖入,近百人被迫赤裸蹲在地上任媒體拍照的農安趴,也只因為他們是同性戀,跟嗑藥、多P、愛滋、無套性交都沒有關係。

事實上,過去運動先烈們用肉身對峙的就是「性污名」,這些事蹟很能串連一樣是不見容於社會的酷兒,性解放面對污名的方式,是努力讓各種被異性戀社會壓抑下來的慾望和羞恥都可以用平常心看待,接受自己就是跟別人不一樣。只是很可惜,這種對內、對外都需要革命的運動耗時費力,比起前者,沒有道德瑕疵的「弱勢身份」更容易獲得認同,只要把歧視的結構性問題簡化成「惡意的加害者 vs. 無辜的受害者」,就可以輕鬆把改變的責任轉嫁給外部敵人(如可惡的保守護家盟)。

推動《民法》修改需要比人氣、比聲勢,同志受難和死亡的故事不斷催促大家,平權修法不通過,很快就會再多死一個同性戀,至於實際上同性戀是受到什麼壓力而死的,並不重要,同樣的,同志婚姻不過,很快就會再有一個遺憾終身的畢老師,究竟是什麼障礙阻隔了家人(族)溝通,不重要,到底畢老師想不想要跟伴侶結婚,也不重要,婚姻平權很精明地使用裁剪過、修飾過的歷史事件來吸納支持度。

我們認為,性別運動的真正可貴之處,就是在於保障社會上各種權力關係之下,最邊緣的每一個人,都能毫無顧忌地享受性的愉悅,免於脅迫、監控和恐懼。但目前同婚推動的議程中,竟然是在證明自身的高尚、純潔之中,反過來將這些邊緣的性愉悅,好比多P、用藥、人獸交等通通推入非法,甚至要徹底被消滅的處境。我們要堅持站在這些最「骯髒」、最「汙穢」的人身邊,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是打破婚姻家庭的運動中,也是同志運動中最重要的戰友。

二、拆解婚家沒有捷徑,專法與民法的對立沒有意義,支持逐條檢視各項制度

同婚派積極追求「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平等,然而真正的婚姻平權,應該至少是要追求「婚姻內」與「婚姻外」的平等。

不是所有的「平等」都值得追求,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支持性工作合法化……

  • 我們不會去追求等量逮捕「異性戀」和「同性戀」性工作者的「平等」。
  • 我們不會去追求同時懲罰「嫖客」與「娼妓」的「平等」。

如果我們支持通姦除罪……

  • 我們不會追求同時起訴通姦中男女配偶與第三者的「平等」。

同理,如果我們認為國家不該將各種社會福利與資源分配緊綁在婚姻制度上……

  • 我們也不該簡單去追求「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都能進入婚姻的「平等」。

許多涉及稅制、財產、醫療等法條,非常迫切必須逐一檢視、調整,但由於目前同婚派欲求單獨修訂《民法》,讓改革能落實所謂的「一步到位」,這些檢視卻被認為是「浪費資源」,因為可以「只修一條就好」。

我們認為,真正的「婚姻平權」,應該是:無論人們跟婚姻有何關係,有無進入婚姻,都能得到同等的照顧與待遇。因此,逐條修法,逐一檢視同志們在醫療制度、照護問題、勞動政策、空間規劃等各方各面的問題,去修改與批判「婚姻/家庭」的限制與排除機制,才是達致這種「平權」的出路。此外,我們也認為現行婚家中仍有許多問題值得繼續注意,例如通姦入罪成為婚家成員彼此報復的工具,以及家中幼兒的托育問題仍然直接降低婦女的勞動參與等。

同婚派經常將「婚姻制度」對「非婚者」的排除與壓迫,扭曲為「異性戀」對「同性戀」的排除,我們認為,不論站在什麼立場,都不該誇大或偏頗解釋既有法規或修正草案的效力。對抗歧視不該成為排除更多異質族群的理由,反駁荒謬謠言也不該透過散播更多荒謬的謠言。運動終究要承擔起這些言論的效應,為每一次的妥協付出代價。

我們作為性別運動的一份子,充分意識到目前運動最大的危機,就在於預先設定了一個唾手可及的輕易目標。性運在解嚴前後誕生,其中蘊藏著豐沛的批判精神,就在於堅持和所有最邊緣、最不受青睞的人站在一起,堅持發出對抗主流性別平等社會的不平之鳴;我們強烈地認識到,運動並非一步登天,而總是得腳踏實地、從最細節處做起,我們不落入同婚的「專法或民法」的辯論,而認為應該「善用法律資源」,檢視所有涉及婚姻與非婚者(包含單身、離婚、不婚等)差別待遇的法條,並給予積極妥適的修正,如此一來才有可能達成真正的平等。

堅持性異議!堅持性自由!

結不結婚都平等,才是真平權!

 

原文刊於苦勞網

表tag: 
裏tag: 
縮字: 
編按:爭取婚姻平權的民法修正案在台灣社會掀起廣泛關注,上星期六(12月10日)乘著「世界人權日」在凱

【香港工運縱橫】工運應以師徒制傳承嗎?一往無前的梁籌庭(中)

$
0
0

編按:就業市場風高浪急,政府工大把人考,但當中又有幾人關心公務員升遷制度的變革歷史,以及工會在過程裡的角色?這一回,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在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的口述中梳理七、八十年代公務員工運發展,由改變一個職稱,到改變一身制服,以至改變晉升制度為同工打出一條職業階梯,全部都需要鬥爭。另一邊廂,中英前途談判亦為八十年代的工運投下了陰影,素來冷待勞顧會勞方代表選舉的工聯會從此積極加入戰團,對中方態度如何、能否獲得其支持,忽然成為影響選情的重大因素,餘波所及甚至埋下公務員工會的內部糾紛。常以師徒制傳承的香港工運訓練能否以學院課程取代?工會內的「大佬文化」是否損害工會民主?今回追溯公務員工會聯合會核心成員的恩怨情仇,下一回再探討九十年代政黨政治發展與工運的交匯。

雲吞麵檔童工創辦公務員工會:一往無前的梁籌庭(上)

 


 

梁籌庭簡歷:

  • 1950年:香港出生。
  • 1953年:3歲父母先後去世,寄居姨媽家中。
  • 1962年:12歲投身社會工作,後做洋服學徒、餐廳侍應生、西餅售貨員等。
  • 1968年:18歲投身塑膠業。
  • 1970年:20歲開始做公務員,在九廣鐵路工作。
  • 1979年:成立文書職系公務員總會,出任主席。
  • 1981年:調往教育司署,1988年升任文書助理,並調到機電工程署直至退休。
  • 1984年:成立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任副主席。
  • 1994年:出任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同年加入民主黨。
  • 1996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 2011年:退休。
  • 曾任多屆勞顧會代表。

 

鬥爭開始

文書總會成立初期梁籌庭曾參加內部試考車務員,可以轉職做月台站長。當時的辦公室助理沒有晉升機會的,政府尚未開設辦公室助理投考文書助理的途徑。梁籌庭考了數次內部試,到了最後關頭被外籍人士拉倒了,當時極不服氣,也因此堅持踏上工運不歸路,拼搏前進。

考完內部試面試時,梁籌庭在局長室內看見面試報告,打開文件一看,自己考第7名,立即收拾東西準備調職。當公佈結果時,竟然要全部人都再考多一次,並由外籍人士主考。外籍人士講英語與本地人完全不同,梁籌庭不是經常和外籍人士接觸,說的英文有瑕疵,理解力不足。梁籌庭認為這不是投考行政主任,為何如此安排呢?考車務試一向以來都是考一次的,為何今次要考兩次呢!考第二次時,主考用英語說一些專用名詞,如「單揚旗」等專業術語,梁籌庭哪裏聽得懂?梁籌庭曾任調車員,如果主考有手勢加以說明,他當然理解對方的要求。就在這情況下,梁籌庭無法明白主考說什麼,梁籌庭只知道主考說的內容是訊號的一種,但不知道主考說的是那個訊號。結果主考認為他的實力不足,被淘汰出局。梁籌庭則認為自己是可以的,有實力的。他的面試報告上,由第一項去到第五項都過關,到了第七八九項就無法過關。考完試後主考沒有即時告訴考生成績如何,走出試場時,梁籌庭的上司局長私人助理是巴基斯坦籍女士,對梁籌庭說:「對不起,下次我會對老闆再說一次。」

如此這般,梁籌庭繼續在文書職系發展下去,繼續搞工運。

八十年代,政府開始將公務員架構重整,派員調查各部門的工作情況,收集意見,提出改善方法,衍生出公務員工潮。政府將全港辦公室助理、信差統一編制,由銓敍科一般職系組統一管理。

據呂大樂在《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一書的統計資料,文員及有關之工作人員於1961年有69,644人,1971年上升至128,624人,1976年繼續上升至179,880人,1981年達到293,905人。每10年升幅都有100%以上,文書總會會員就屬於這個範圍內。由此亦可反映出香港工運轉為由白領主導的趨勢。

文書總會成立後致函有關當局,要求有固定開會時間,管方批准每兩個月開一次會。1974至1979年英國由工黨執政,工黨由工會所組成,推動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制訂有利工會工作的政策,香港是大英屬土,工黨執政亦惠及香港工會工作。1975年港督麥理浩與英國工黨領袖卡拉漢(Leonard James Callaghan,1912-2005)會面,卡拉漢毫不客氣說:「在英國工人運動的界別中,香港的聲譽未佔上一個高位。」(注一)

1976年2至3月工黨政府飽受本國及歐洲工會的壓力,香港的勞工狀况成為政治辯論議題。卡拉漢到訪東南亞,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編寫了一個計劃,要求港英將香港的勞工狀態提升至亞洲國家中最高水平,盡快落實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的有關公約,當中涉及休息日、有薪假期、禁止僱用少青工人等,並改善勞工保障、社會福利及保障(注二)。麥理浩以不影響營商環境來推搪。可見工黨對港英的工會政策有一定的壓力,港英則用影響經繁榮來做擋箭牌。時至今日,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仍沿用港英政策,繼續以影響經繁榮為口實拖延勞工福利相關政策,可謂貫徹五十年不變承諾。

職級名稱和工作實質要符合

文書總會成立時的名稱是「政府雜務員協會」,經過多次改換名稱至今為「香港文書職系公務員總會」,每一次改名都標誌着工會向前邁進一步。工會成立初期,政府將 Office Assistant的中文名稱翻譯為「雜務員」。文書總會不停和管方就行業名稱和權益進行談判,要求將職級名稱正名為「辦公室助理員」,當時一般職系組的主管是首席助理銓敘司吳宏耀,在談判中提供另一個中文名稱「庶務員」。工會認為雜務員和庶務員兩個名稱分別不大,文書總會肯定地表示不能接受,並準備在談判失敗後採取工業行動,進行按章工作。偶然間梁籌庭閱報看見中文大學、香港大學聘請Office Assistant的廣告,將Office Assistant的中文翻譯為辦公室助理員。工會據此要求政府採用,認為香港的高等學府翻譯出來的名稱當然是最準確的。廣告內的英文名稱完全一樣,只是中文翻譯的名稱不同,所指的當然是同一樣的東西。政府最終接受工會的建議,將Office Assistant的中文名稱訂為辦公室助理員。

這一仗的勝利,梁籌庭對於工會可以團結工人壯大力量,對合法爭取本身合理權益增加信心,認為要得到任何東西,一定要站出來爭取。只有做好戰鬥準備才可以得到,否則相反,一樣東西也得不到。

接下來文書總會要求脫下制服,爭取改善公室助理的形象,同時又要求職級名稱和工作實質要符合,不做額外的工作,例如拖地、打蠟及洗廁所等,使辦公室助理擺脫基層員工的形象。管方竟然不相信有辦公室助理要從事這些雜務工作。文書總會於是具實提出事例,點名某醫院要辦公室助理拖樓梯,梁籌庭的同事要為地板打蠟。管方根據文書總會提供的資料進行調查,顯示證據確實。政府遂將辦公室助理名稱和工作性質制訂了一本手冊,制訂工作規條,以便統一管理,並刪除「清潔」用詞,改為「整理」一詞,英文是「Tidy」,一直沿用至今。政府同時亦將辦公室助理由穿著制服轉為便服,後期更刪除必須穿著制服,從此辦公室助理職級變成真正的文書職系員工。

隨著時代轉變文書員工開始意識到職業前途重要性,要求有直接或間接的晉升機會。從文書總會成立開始,辦公室助理和文書助理都沒有晉升機會,只能透過公開招聘才能獲得取較高職位,工會因應會員要求在八十年代初開始向管方進行爭取,經過長期談判最終達成共識,成功爭取設立內部晉升試,試卷要求文書助理英文及數學達中四程度,二級文書主任(Clerical Officer II ,簡稱CO2)英文及數學則須達中五程度,自此辦公室助理和文書助理就有了一個間接晉升機會。

文書總會從那時候開始創設「升級試輔導班」,聘請講師專為應考者開設輔導班,更為獲得面試的同事舉辦面試輔導課程,並得到職系管方協助,邀請一名高級行政主任自願抽出工餘時間出任講師。

1985年文書總會成功向管方爭取多一個資深人員晉升計劃,凡在職服務滿6年及8年的辦公室助理及文書助理,倒數連續2至3年擁有B或以上考勤報告,不用計算學歷均可獲得面試機會。因為有了這個新安排,每次晉升試中平均造就了700餘名文書助理和200餘名辦公室助理獲委任高一級職位,到八十年代末期亦由內部委任計劃取代了筆試。

踏足公務員工運

文書總會站穏脚跟,會員意志高昻,乘勢將工會工作踏出文書職系的範圍外,進入公務員工運圈中去,繼而擴大參參全港性工運、社會,為香港的社會公義而奮鬥。

約於1983、84年間,梁籌庭的視野擴闊了,透過參加全港性的工會活動和工會敎育,認識了「官立學校非學位教師職工會」會長林華煦、「政府土地工程測量員協會」主席黃偉雄、「法庭傳譯主任協會」張國標、「勞工督察會」蒙偉明等人,開始深入了解何謂工會。

文書總會給梁籌庭很大自由度,鼓勵他外出活動壯大工會聲勢。在一眾兄弟支持下,梁籌庭得以全力投身公務員工運,與其他工會領袖一起打拼,爭取公務員合理權益。

林華煦可算是這群人的領袖,他帶領着梁籌庭、黃偉雄、張國標、蒙偉明、鍾偉民等進行公務員工運。當中各人職級相差很大,上至主任、大幫(總督察),下至普通文員,梁籌庭可算是職級最低的一位,但大家不分階級,平等對待。這就是工會工作者最基本的信仰。林華煦大公無私,無分彼此敎導各人。較年青的梁籌庭、張國標、鍾偉民等是重點培訓對象,各人獲安排到外國培訓。

梁籌庭對林華煦有深厚的情意結,視林華煦為師傅,在工會工作上亦得到林華煦的信任。組織「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簡稱「公工聯」)期間,林華煦給予他很大機會,安排黃偉雄出任主席,梁籌庭出任副主席,林華煦自己任執委。黃偉雄工運資歷地位比梁籌庭高,梁籌庭較黃偉雄年青,這個分工可說是林華煦對梁籌庭的器重。

一直以來香港的學院都沒有正式的工會課程,香港的工會領袖的成長都存在無形的師徒關係,如「港九拯溺員工會」總幹事郭紹傑視前「香港職工會聯盟」的郭錦林為師傅,「政府機電監工技工職員協會」會務顧問馮兆銘視「香港公務員總工會」的陸冬青為師傅。在工業關係上,政府開辦工業學院打破了師徒制度,使香港工業得以健康發展。香港工會中人亦冀盼香港工運學院的成立,為香港工運發展開拓健全的道路。

公工聯安排梁籌庭到菲律賓學習工會知識,培訓為期兩個星期。在菲律賓期間,不同種族、國籍的人互相平等對待,沒有職業歧視。培訓課程既有理論又有實際經驗,他學得工會理念,深入了解工會組織工作、運作方法,以及工會內的每位領導人、執委應該如何分工。一段時間後梁籌庭又去新加坡深造,學習深入的工會組織技巧,課程為期兩星期,確立了自己一套工會理念。回港他將所學運用在文書總會上,自信心日強,自覺有料子。

文書總會加入了公工聯,沒有加入另一集團工會公務員總工會,但支持它的大型集體行動,斬件式支援。梁籌庭後期始認識華員會的黃河(現為華員會理事會會長)。

八十年代初,正在工運不歸路前進的梁籌庭計劃組織家庭,準備結婚,進一步向未婚妻表白說:「我不會放棄工會工作的,請妳考慮清楚!」兩人相戀時梁籌庭正在工運路上漸露頭角,公務員工運風起雲湧,梁太明白梁籌庭的心目中工會工作的重要性,了解這是他的理念,與「愛」無關。梁太生性馴良,決意跟隨梁籌庭,完全信任他,互相扶持共走人生路。話雖如此,梁太始終心存怨氣,認為梁籌庭萬事以工會為先,「屋企你可以唔理,但工會你唔可以唔理。」但體諒梁籌庭時卻不會說出口。當時工潮風起雲湧,梁籌庭正是如此。在大時代逐浪的人總是要面對家庭問題,小部份人能處好社會大事,卻未能解決家中的小問題。梁籌庭自覺從事工運虧欠家人很多,虧欠最多是兒子。

未能修補的裂痕

公工聯成立初期,梁籌庭負責對內,主持組織工作,黃偉雄負責對外,兩人各展所長,經歷了一段最佳拍檔時期。梁籌庭眼中的黃偉雄有一股一往無前的精神,當黃偉雄決定要做一件事時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全力以赴。梁籌自覺這種處事方法對自己有用,正合他不怕死的作風、無所謂的處事方針。反正梁籌庭孤身走路,無後顧之憂。只要不着眼於晉升機會就可以,他日漸學會了「一往無前」的辦事方法,成為一股很大的力量。黃偉雄另一強項──人際關係,梁籌庭就無法學得來。梁籌庭得罪了很多人,他自己亦知道,與政府關係非常差,政府官員對梁籌庭又愛又恨。

八十年代中開始,公工聯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1984年,勞工顧問委員會(簡稱「勞顧會」)選舉1985-86年的代表,結果在該屆勝出的「香港敎育專業人員協會」司徒華有159票,「香港工會聯合會」 (簡稱「工聯會」)譚耀宗有135票,「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李承礎有126票,香港公務員總工會陸冬青有118票,公工聯黃偉雄以1票之差輸給陸冬青出局。黃偉雄、陸冬青同是公務員,部份票源重叠,陸冬青又得到工聯會支持,工聯會因不滿黃偉雄在中英爭拗中偏向英方,擺明要搶公工聯的席位。(詳情參閱本網站另一文章:〈八十年代勞顧會爭奪戰〉

梁籌庭回憶前塵往事說:「該屆我有份競逐的。因為文書總會要我藉勞顧會選舉來打響工會的知名度,就算是陪襯,甚至大比數落敗都不是問題,只求工會能出名,一定要參選。」他認為每個工會都有如此想法,只好順從,結果落得背上「反骨仔」的汚名。梁籌庭回想黃偉雄認為自己分薄他的票,認為雖然他們兩人同是公工聯的人,票源相同,但是選舉結果顯示梁籌庭只有廿多票,應該對選情影響不大。

事實既然如此,那麼公工聯票去了哪裏?自此梁黃兩人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梁籌庭直接指出:「其實黃偉雄輸在阮澄波手上。」阮澄波是「政府工程技術及測量人員協會」(簡稱4A會)代表,沒有依照公工聯事前約定投黃偉雄一票。阮澄波事後公開說:「我和黃偉雄有矛盾,所以不投票給黃偉雄。黃偉雄死在我的手上。」當時公工聯的人為了清白起見,投票時大家坐在一行填寫,互相可以看見大家投票取向,所以各人的投票動向大家都清楚的。公工聯雖然事前商討統一了投票方向,但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依從,各屬會可以自由投票。

勞顧會是一個非法定組織,現時委員由行政長官委任,負責就有關勞工的事宜,包括法例及國際勞工公約的適用情況,向勞工處處長提供意見。勞顧會由勞工處處長出任當然主席,共有12名委員,分別由僱主及僱員兩方面各6名代表出任。

勞顧會於1927年成立,其時成員包括大公司、政府部門和軍部代表,沒有工人代表。1946年它發展為一個由政府、資方、工人3方面代表參與的組織,由勞工事務主任出任當然主席,而外資僱主、華資僱主及大公司僱員各有代表出任委員。1950年勞顧會重組並且首次以選舉產生委員,在代表工人的4名委員中,有兩名由工會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選出,而其餘兩名則由政府委任。代表僱主的4名委員中,有兩名分別由香港僱主聯合會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提名出任,另外兩名則由政府委任,每名人選分別來自外資及華資僱主。一直以來勞顧會代表都是由「港九工團聯合總會」(簡稱「工團」)包辦,工聯會則不聞不問。

踏入八十年代形勢起了變化,1981年工聯會與獨立工會、公務員工會聯手搶奪工團席位,協商分配席位,派出「港九石印業職業工會」潘子靖出選,結果以114票最高票當選,「政府土地工程測量員協會」黃偉雄以109票尾隨第二位,「香港敎育專業人員協會」司徒華以108票屈居第三席,工團代表敗北,港英則安排委任工團的「香港棉系產業職工總會」彭震海、「港九集賢起落貨工會」李承礎為勞工代表,第6位勞工代表是委任「大東電報局(非海外派來)職員會」陳鑑泉出任。上屆3位勞工代表都是60多票當選,工聯會參選把當選票數提高了近一倍。

1985-86年的勞顧會代表選舉又起變化,工聯會支持香港公務員總工會搶公工聯的席位,結果司徒華以159票最高票佔有一席位,工聯會譚耀宗以135票尾隨第二,李承礎以126票屈居第三位,公務員總工會陸冬青以118票奪得一席位。

接着的1987-88年的勞顧會代表選舉再生變故,選舉代表由4 人增至5人,競逐的候選人為公工聯黃偉雄、工聯會鄭耀棠、「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李鳯英、工團陳恩賜、香港敎育專業人員協會潘天賜、「香港外籍公務員協會」林邦莊,「海事主任協會」 鄭作群、香港公務員總工會莫家榮等8人。結果當選的鄭耀棠有129票,黃偉雄緊接其後有124票,以第二最多票重返勞顧會,李鳳英有121票,陳恩賜有113票。公務員總工會的陸冬青離世,改由莫家榮上陣敗北。公務員總工會出局,新當選的港九勞工社團聯合會自此一直至今都佔有一席位。勞顧會選舉正如世事如棋局局新,近30年勞顧會代表變化不大,形成了一個定格,工聯會、工團、港九工團聯合總會、香港公務員總工會、公工聯五分天下的恒常局面。直至梁籌庭在2016年的勞顧會代表選舉落敗前,這五會一直連任下去,「香港職工會聯盟」(簡稱「職工盟))始終沾不上邊。

1989-90年的勞顧會選舉公工聯內部再起矛盾,梁黃裂痕繼續擴大。公工聯開會選舉競逐勞顧會代表,黃偉雄的政治活動表現與中方距離日遠,成為愛國陣營的不受歡迎人物,肯定得不到左派工會的支持票,在這個情下必定會敗陣出局。為了保住公工聯的席位,黃偉雄決定放棄參加競逐參選代表資格。文書總會認為既然黃偉雄不參選,鼓勵梁籌庭出選。梁籌庭徵詢黃偉雄的意見,黃偉雄沒有答話,梁籌庭直接說:「我出選啦!」黃偉雄支吾以對,沒有答話。就在這個情況下梁籌庭去勞工處報名參選。

另一方面,黃偉雄私人支持蒙偉明參選勞顧會。是時正值北京組織公務員工會國慶觀禮團,按以往慣例由公工聯主席黃偉雄任團長,率領全港公務員工會代表上京,但黃偉雄與北京的不友善關係不宜帶隊上京,改由副主席梁籌庭任領隊。

公工聯內部選舉勞顧會代表候選人,梁籌庭以1票之差勝出。梁籌庭無意識下間接破壞了黃偉雄與蒙偉民的私人協議,兩人矛盾惡化。後來他為了兄弟免傷和氣,「算啦!」作出讓步,退出勞顧會選舉,讓路給蒙偉明出選。結果蒙偉明順利當選。在這件事上梁籌庭岔岔不平,自覺工作表現不差,如爛頭蜶般,認為黃偉雄存在職級歧視。

那一屆選舉公工聯內鬨,後來黃偉雄被指不尊重公工聯決定,逼原被選為代表的梁籌庭自動退選,於同年選舉公工聯委時誹謗候選人,影響他人投票。

接下來公工聯選舉,黃偉雄拉票倒梁,冀梁籌庭不能出任副主席,很多人勸黃偉雄不要這樣做。工會的朋友與梁籌庭交往中,多數人認為他是辦實事的人,不是搞搞震的人。黃偉雄並不罷休,結果梁籌庭輸了兩票給蕭賢英。當時黃偉雄是主席,拉蕭賢英打倒梁籌庭。

接下來公工聯換屆執位,梁黃又起衝突,黃偉雄拉蕭賢英競選副主席,以兩票之差贏了梁籌庭。

從以上事件來看,香港工會民主生活不夠成熟,存有「大佬」文化,領袖說了算等陋習,值得注意。

六四風雲

震撼全球的六四事件發生,「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成立,不久就在多個問題出現分歧。支聯會董事局成員黃偉雄提出「慎防走上獨裁」的問題,與司徒華爭持不下,宣佈退出支聯會,李柱銘忍辱負重,半膝下跪要求黃偉雄以大局為重,不要離去,黃偉雄毫不讓步,堅持退出。支聯會內的公工聯一眾成員與黃偉雄行動一致,整隊人拉隊離開會場。在這情況下,梁籌庭與蕭賢英等公工聯成員認為對外起糾紛時,表面上要保持一致行動,全力支持主席黃偉雄,與黃偉雄共同進退,顯示高度內聚力。他個人上對黃偉雄有任何不滿,或不同意黃偉雄的決定,留待返回公工聯才爭論。

公工聯眾人返回工會後,各人就此事聲討黃偉雄。梁籌庭認為支聯會的活動有關民族,權益問題,黃偉雄不應加以傷害。有人認為黃偉雄為了一已私利作出不智行為。有人認為公工聯不可能在這情況下退出支聯會,當前要團結一致聲討中共,黃偉雄卻搞內鬨。

黃偉雄認為「民主與獨裁」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失當,如何在中華大地「支援愛國民主運動」?

梁籌庭向支聯會索取公工聯屬會加入支聯會的名單,查看公工聯有多少屬會加入了支聯會,發現有部份屬會不知自己加入了支聯會,入會表格是黃偉雄代為填寫的,可能未經該會同意,很多屬會加入了支聯會自己都不知道。梁籌庭認為黃偉雄辦事獨裁,很多事情做完才向公工聯交待。

黃偉雄事件令全港譽論射向公工聯,公工聯不能承受這般壓力,部份人找「香港義肢矯形師協會」的朱明勸黃偉雄自動辭職,以避鋒頭,一年後返回主席職位。黃偉雄不肯自動下台,公工聯召開執委會處理這個問題。會前梁籌庭等商談好,有足夠票數拉黃偉雄下台。計劃先讓黃偉雄自己引退,如果黃偉雄不辭職,動議投票罷免黃偉雄。

到了罷免投票時,黃偉雄提出要「明票」!但會章規定是「暗票」的,經過一番爭論,結果以明票進行,黃偉雄被罷免,另選蕭賢英出任主席職務。翌日各大傳媒報導了這件事,並列出了投票「倒黃」的名單。

黃偉雄質疑執委罷免的權限,要求舉行會員大會來決定,大部份執委都同意召開會員大會。舉行會員大會當天,各大傳媒紛紛到場。大會投票結果,30多個工會投下罷免票,反對的只有5票。

黃偉雄被罷免,梁黃關係的裂痕難以修補,兩人的矛盾直至現在仍未能冰釋。梁籌庭回首往事,認為黃偉雄誤會了,以為梁籌庭把他拉下馬。但梁籌庭指自己沒有這個力量。他進一步表白:當時自己的影響力有限,公工聯中人認為自己有如新界一頭牛,集會示威時能夠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亦由於自己能提供人力支援,所以和其他屬會關係良好,認為梁籌庭無機心。「我這樣的一個人如何能起飛脚呢!」

黃偉雄事件後,公工聯出現空隙,梁籌庭得以上位。好多同事都在偷笑,梁籌庭冷手執個熱煎堆。梁籌庭認為自己是公工聯內資歷最低的副主席,無殺傷性;職級低,對主席無威脅,主席可以無後顧之憂。梁籌庭自認當時是工運實習生。

香港工會除了存在無形的的師徒制外,還有濃厚的兄弟班情誼,對組織內部民主只有認識,未能存在生活中。罷免黃偉雄事件就把這個問題浮現出來。當面對嚴峻考驗時,成員能就分歧各抒已見,亦能顯示民主氣氛,但卻隠藏個人意氣、「大佬」作風等壞習慣。

1994年公工聯主席蕭賢英競選立法局議席,提早退休,不能再出任公工聯主席,部署由副主席梁籌庭上位,出任主席職務。梁籌庭有點擔心,問蕭賢英:「我得唔得?」蕭賢英說:「你上,我照住你。」梁籌庭說:「你真係照住我先好!」蕭賢英說:「我傍住你。上位啦!」梁籌庭得到蕭賢英支持安心上位。

第一日當主席梁籌庭內心在顫抖。職位不同想法的角度也不同:今天這事應該如何處理?香港工運路如何走下去?如何帶領公工聯前進?如何控制全局?梁籌庭不知如何當這個領導,心中沒底。

會議室內全是有地位有資歷的工運者,人人都是主席,職級在梁籌庭之上。以前,梁籌庭只是擔當啦啦隊的角色,會議上附和主席,無須直接面對問題,與不同意見者理論,甚至正面衝突。處事沒有顧慮,不必為任何人設想,平衡各方利益,只要按主席訂下的方針辦事就可以。當上主席面對各位理事,假設屬會之間有糾紛時,如何維護自己職系權益,而不失偏頗?

 

注釋:
一. 呂大樂著:《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香港:中華,2012,第178頁。
二. 呂大樂著:《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香港:中華,2012,第163-165頁。

 

(未完待續)

表tag: 
縮字: 
編按:就業市場風高浪急,政府工大把人考,但當中又有幾人關心公務員升遷制度的變革歷史,以及工會在過程裡

黎巴嫩外傭抗剝削組工會 兩成員被捕

$
0
0
【惟工新聞】上星期在黎巴嫩,兩名尼泊爾籍的移民家務工Sushila Rana 和 Roja Maya Limbu被拘捕,她們都是工會成員。在沒有觸犯任何法例的情況下,警察突然到僱主家中逮捕兩人,禁絕外間一切探訪甚至是律師協助。
 
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Rana被驅逐出境,目前Limbu仍被拘留。黎巴嫩政府至今沒有發表任何聲明或官方指控,逮捕的原因不明。人權組織指政府是為了阻礙當地的工會運動。
 
 制度賦予僱主剝削權力 一周死一個工人
 
黎巴嫩約有25萬移民家務工人,他們被排除在勞動法保護之外,除了如香港的移工一樣背負著沉重中介費,卡法拉保薦人制度(kafala sponsorship system)亦使他們受到巨大的限制性。卡法拉制度在波斯灣一帶國家實行,包括黎巴嫩、沙地阿拉伯、科威特等,用於控制低技術外來工人。根據規定,外來工必須由當地國民擔任保證人,才能獲得入境簽證,離境亦需要獲得保證人同意。保證人通常都是僱主,這制度給予僱主幾乎不受制止的掌控權,工人面臨剝削和虐待的風險。
 
移工的行動自由受到限制。他們的護照被僱主扣押著,公眾對他們仇視排拒,他們在公共領域的參與幾乎全被禁足的。移工只有在僱主陪同下才允許進入餐館,游泳也是被禁止的。
 
黎巴嫩境內的移民家務工人舉報的問題通常是不支付工資,強制關押,僱主不讓工人放假,以及口頭和身體虐待。 2010年,「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發現黎巴嫩的司法機構沒有讓僱主對這些侵權行為負責;該機構2008年還發現當地每週平均有一名移工死亡,主要原因是自殺和嘗試逃脫。
 
言論結社自由被限 劣境中組織工會
 
2014年12月29日,6名黎巴嫩工人向勞動部提出了組建工會的要求,加強對弱勢工人的法律保護。但勞動部長不承認工會,而譴責那是非法的。Sushila和Roja所在的工會惟有繼續「非法經營」。他們的言論和結社自由更受到限制,組織和表達意見都可以被定罪。
 
然而2015年1月,一群勇敢的移工(其中包括Rana和Limbu)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即黎巴嫩家務工工會。這個工會是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第一個工會,透過組織勞動節遊行、與工會原籍國工會進行雙邊國家研討會、支援遇險的移工,旨在廢除卡法拉制度。工會創始成員受到保安部門的嚴格審查。
 
黎巴嫩組織現正發起聯署,呼籲國際關注與支持,要求黎巴嫩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Roja。
 
(綜合外電)
 
相關報導
 
表tag: 
裏tag: 

急症室加價至$220是否合理? 5個數字告訴你

$
0
0
【惟工解密】昨天(12月15日)醫管局大會決定,將急症室收費由每次100元上調120%至220元,以「減低使用量」和「收回部分成本」。惟工新聞在此與大家分享五個神奇數字,讓大家判斷急症室加價是否合理。
 
1. 480元——打工仔入急症室最低消費
 
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如同時符合以下資格,便可領取疾病津貼: 
1. 病假不少於連續 4 天(除懷孕僱員因產前檢查、產後治療或流產而缺勤,在 這些情況下,如符合下述的規定,每一天病假均可享有疾病津貼); 
2. 僱員能夠出示適當的醫生證明書(見下文「有薪病假的類別」部分);
及 3. 僱員已累積足夠的有薪病假(見下文「有薪病假的累積方法」及「有薪病假 的類別」部分)。
 
換言之,只病一天無法上班的話,當天可以是無薪的。不按連續性合約受僱的僱員情況當然更加惡劣,病多少天就多少天無薪。但無論如何,只計算生病一天的話,最低消費是480元。
 
怎樣得出480元這個數字?很簡單。最低工資32.5元×8小時工作,日薪即為260元,這是病假造成的損失。加上220元的急症室收費,合共就是480元。
 
2. 15%——2002年加價後「減少」的就診人次
 
在2002年11月29日,急症室收費暴增67%,由60元加價至100元。當年急症室就診人次為2,380,064人。但往後13年,除了2003年沙士爆發之外,沒有一年的就診人次少於200萬。
 
當中2005至06年度為沙士以外最少人使用急症室的年份,仍有2,019,451人次求診,跌幅為15%。其後就診人次緩慢增加,在2014至15年度達到2,222,901人次,與2002至03年度僅相差6.6%。加價能否降低市民對急症室的需求?數字已表達得很清楚。
 
3. 62億——醫管局13年來的資產增長
 
翻查醫管局年報可見,醫管局資產淨值從2002至03年度的7,598,296,000元(76億元)大幅增長至2014至15年度的13,816,499,000元(138億元),增幅達82%。單是2014至15年度,已錄得13.76億元的年內盈餘。
 
4. 2.4億——加價120%後醫管局增加的收入
 
假設2017至18年度急症室真的加價至220元,而求診人次仍然保持在200萬上下的話,簡單數學可以算出,醫管局將額外得到200萬×(220-120)元=2.4億元的額外收入。在醫管局每年錄得盈餘超過10億元的時候,應否再從病人身上收取2.4億?
 
5. 50%——打工仔13年來人工增幅
 
2003年第一季,香港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0000元。13年過後,2016年第三季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5000元。換句話說,13年來,香港打工仔的收入在帳面上的增幅為50%。
 
急症室想加價120%?那首先加人工120%才說吧!
 
附錄:歷年急症室總就診人次
 
參考資料:
 
 
相關報導
 
 
 
表tag: 
裏tag: 

【運動公社】足球員也可以是自僱人士!世界足球員工會調查撮要

$
0
0

上月28日,世界足球員工會公佈了該會委託英國曼城大學學者所做的2016全球勞動報告(2016 FIFPro Global Employment Report)。該報告調查了歐洲、美洲、非洲54個國家的職業足球員勞工狀況。以下是該報告的部分要點。

  1. 僅有極少數職業足球員是富豪球員。調查指只有2%的球員每年收入多於72萬美元(約港幣562萬元)。逾四成五的月入不足1,000美元(約港幣7,800元)。
  2. 41%的球員在過去兩個球季試過未能依時領取薪金。報告指這情況在低收入球員和沒有持有合約副本的球員間較嚴重。
  3. 球員的合約長度僅得22.6個月。薪金逾少的球員,合約的長度亦多數較短。
  4. 29%的球員在不自願的情況下轉會。在部分國家如厄瓜多爾、丹麥、瑞士、馬爾他和哈薩克,高達四成的球員曾在不自願的情況下轉會。
  5. 8%的球員沒有和球會簽訂文字合約。9%的球員則以自僱合約為球會效力。這安排主要集中在東歐、冰島和剛果。他們因此不像法定員工一樣受到當地的勞工法例保障。
  6. 22%的球員知道曾有人要單獨操練,而薪金逾高者,被球會要求單獨操練的機會較高。
  7. 9.5%的球員曾被施襲。主要的襲擊者為球迷。
  8. 約一成球員在小學後就未有讀書。年青球員被襲擊和歧視的比例也較高。
  9. 6.6%的球員曾被要求協助操縱賽果,球會試過不及時發放工資者,試過被要求協打假球的機會也較高。9.3%的球員知道他們效力的聯賽有「假波」。

針對以上問題,世界足球員工會提出改善的建議包括:制訂全球足球員合約的最低標準、球會的發牌制度應包括勞工待遇的相關準則、國際和一國的勞工法例要同樣適用於職業足球員、提倡足球界的民主治理,當中包括集體談判權。

 

報告全文:
2016 FIFPro Global Employment Report

表tag: 
裏tag: 
縮字: 
上月28日,世界足球員工會公佈了該會委託英國曼城大學學者所做的2016全球勞動報告(2016 FIF

【國際移民日】貧窮 掠地 戰亂 逼害 2016年全球逾2億人跨國流動

$
0
0
【惟工百科】在1990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保護移民工及其家人權利國際公約》。10年後,聯合國將這天定為國際移民日。世界銀行在2013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有2.74億人跨國流動。這些人從哪裡遷移到哪裡?為什麼要遷移?惟工新聞盤點五批最龐大的人潮,解說流動的情況和背景。
資料來源:
 
一. 從北非到歐洲——敘利亞難民潮
 
自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來自兩國的大批難民紛紛逃到鄰國。截止2016年11月,只是聯合國難民處登記的敘利亞難民人數就達4,807,232人,大部分臨時安置在鄰近國家,包括57.5%到了土耳其、21.1%到了黎巴嫩、13.6%在約旦、4.7%在伊拉克、2.3%在埃及。媒體都將焦點放在歐洲對難民的處理上,事實上僅其中約六分一人向歐洲尋求庇護。
 
另一方面,亦有很多難民嘗試橫渡地中海逃到歐洲。歐洲各國政府先是用盡辦法堵截難民,但大量難民死在海上的事件逼使歐盟改變策略,開始各種接受難民的措施,然而這些措施亦在國內引起爭議,打著反難民旗幟的政黨影響力持續增加。
 
相關報導: 
 
二. 移民工在家居、地盤、工廠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估計,2015年全球約有1.5億人到其他國家工作,男女各佔56%和44%。他們當中超過7成從事各種服務行業,包括家務工。餘下的3成從事製造業、建造業和農業。接近一半前往歐洲和北美洲工作。在大量輸入外勞的國家當中,移民工佔勞動人口比例最多的地區分別為阿拉伯國家(35.6%)、北美洲(20.2%)和歐洲(16.4%)。不論這些工人來自東南亞或東歐,前往的國家是東亞、西歐還是中東,都因為不平等的法律和社會的無視而成為最受剝削的勞工。
 
相關報導: 
 
三. 從墨西哥到美國——無證工在農場、在餐廳、在......
 
「築起高牆!」(Build the Wall!)是特朗普在美國總統選舉時最引人觸目的口號。在其競選活動當中,特朗普一再強調墨西哥移民「帶來毒品、犯罪、是強姦犯」,更揚言會將300萬移民遞解出境。
 
但一方面墨西哥移民帶來的是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移民的流向也跟政治宣傳所描繪的圖像相距甚遠。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整理的數據說明,從2005到2014年,在美國的墨西哥移民人數錄得負增長16萬人。
 
資料來源:
Pew Research Center: More Mexicans Leaving Than Coming to the U.S. 
 
四. 從農村到城市——中國農民工
 
上述提到的四股人潮都是跨國流動。但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在一國之內發生。中國國家統計局的《2015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約有2.77億人離開家鄉到城市工作,男工與女工的比例約為二比一。
 
他們無法享受與城鎮居民相等的政策待遇,例如在退休領取養老金和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都有困難。在每日工作的待遇更是苛刻,經常遭到欠薪和欠社保,因此不時爆發罷工抗議。不只是中國,同類型的流動在泰國、越南、印尼等地亦有發生。
 
相關報導: 
資料來源:
中國國家統計局:2015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五. 尼日利亞——逃離博科聖地的人群
自2009年起,博科聖地(Boko Haram)在尼日利亞北部進行各種襲擊,包括綁架和汽車炸彈襲擊,造成數千人死亡。博科聖地的活動亦擴展到鄰近的喀麥隆和乍得。不穩定的局勢令超過200萬人逃離家園,在南部暫避。直到2015年博科聖地在尼日利亞和乍得政府軍的攻勢下敗退,這批難民才陸續回家。
 
相關報導: 
 
 
Photo credit: climatalk via Visualhunt / CC BY-NC
 
 
 
 
表tag: 
裏tag: 

「打黎智英工,就無諗過做到退休」 壹週刊攝影記者十年誌

$
0
0
【惟工百業】郭仔和阿珊是師兄妹,先後入讀觀塘職業訓練中心,那是1989年前後的事。訓練中心的畢業生多投身新聞業當攝影記者,他們也是衝著這目標而來。入行二十多年,見證著報紙由黑白轉為彩色,圖片沒落到動新聞興起。
 
剛入行那年頭,新聞業百花齊放,還有早報晚報,同工勇猛「插兩支旗」早晚兼程,月入加起來可達一萬,相當豐厚。現時從業員普遍工時長,「已經無呢支歌仔唱」。兩人被解僱前正值第五次人大釋法,郭仔連續兩星期都沒放假,剛完成該期工作,就收到解僱通知。在公司打拚十年,上層不交待解僱原因,慣常的肥雞餐亦欠奉。
 
紙媒轉型藥石亂投 前線記者首當其衝
 
壹傳媒財政不穩、《壹週刊》大幅裁員已不是新聞,他們既有心理準備,卻仍有諸多不甘。媒體生態大變,紙媒急於摸索生存方向,種種混亂之下,前線工人最身受其害。「肥佬黎話要同手機連成一線,上層俾壓力,中層無方向,一片模糊,總之就要你做。」阿珊精警地說出《壹週刊》轉型的過程。
 
靜態照片文字承載不到影片形式的廣告,為了增加廣告收入,壹大約在四年前開始做動新聞。剛發展動新聞時,大部分拍片工作由攝影師兼任。在現場要完成兩項任務之困難不在話下,另一個問題是,拍片跟拍照是兩樣很不同的事,懂得拍照的不一定也懂拍片,而公司提供的在職培訓幾乎是零。叢林法則在這時發揮作用,「唔鍾意咁做嗰啲會自然流失,再請返嚟嗰啲自然會做,之後就直接請cam man。」
 
說起動新聞,大家第一時間想像到的可能都是蘋果日報。在網上世界,蘋果與壹的分工很模糊。同一間公司,兩個平台做著類近的事,又似乎有著競爭關係。蘋果比壹多一手資料,整個集團的資源也向蘋果傾斜,連剪片部也在年初搬到蘋果那邊。同一宗新聞,蘋果拍攝的短片會優先處理。壹記者很多時都在現場遇上蘋果記者,「都唔知嗰單仲做唔做好。」但是上司總是要求人有我有,惟恐跟漏半分,記者只好疲於奔命。
 
阿珊想念以前的運作:「頭嗰幾年我哋唔係跑新聞咖,而係比較多做旅行、人物專訪。之後旅行cut咗,人訪改組,我地就變咗跑daily news。」從前可以花時間做訪問,用幾個小時集中影好一個人,不必像現在這樣追求速度。
 
編輯要求高資源缺 攝記失話語權兼貼錢返工
 
雖然在訓練中心主要學習拍照,但郭仔在課堂及業餘也接觸到影片製作,知識與經驗形成了一套看法,他批評道,在壹傳媒的管治下,拍片由「手工藝」變成了「輕工業」般操作。
 
對郭仔而言,拍攝是一件很個人的事,選材、呈現角度都充滿個人偏好。以拍照為例,即使一張照片會經過編輯、美術等程序,但拍照的內容角度、揀選照片都是由攝影師決定。拍影片的工序更多,需要有導演操控大局,此謂之手工藝。
 
《壹週刊》的操作是編輯主導,分工精細,拍攝、構思包裝、字幕、配音、剪片、總負責人審批,像流水作業。「cam man只係拍片傳返嚟,擺喺度。出到去用邊段,唔會知,由公司處理。」編輯連一字一句都要牢牢掌控,攝影師可以參與的部份少之又少,最壞的情況下就只是機器的操作者。
 
要是編輯滿足於此,雖然攝影師過不到自己那關,但大抵還不難交差。可是,編輯卻是以港台紀錄片的質素為目標。郭仔很清楚兩者的差距:「人哋有一大堆人,有收音,工程,PA,燈光,又有導演負責晒,根本無得比。」壹上年七月大裁員過後,各組人手只剩一半,編輯的要求更難達到。而且,這要求與郭仔所理解的《壹週刊》定位相去甚遠,「不扮高深只求傳真」是壹原本的風格,他認為動新聞的靈魂在於訊息傳遞簡單直接,並以新奇有趣的構思包裝,畫質不是第一考慮,相對簡單的器材都可以應付拍攝工作。
 
「想畫面有質素就應該用單鏡反光機,收聲要有幾條聲道,想要穩定影像就要滑軌......佢想你有理想作品出現但又唔俾資源你,我俾埋條命你好唔好?!」打工仔的命,高層不稀罕。立法選舉時,上司想要拍一些有塗鴉的選舉海報,著郭仔走勻香港大街小巷尋找。當時某保險推出健康程式,客戶五天內走三萬多步就可贏得咖啡一杯,郭仔走了兩天半就達標。結果上司嫌畫面不穩定,郭仔大叫無奈:「本身我已經行得多路,佢要我用單反影,單反配嘅腳架好重,點拎啊。」
 
去年大裁員後,這些器材大部份都要員工自費購買。一旦買了相機,腳架、鏡頭之類的其他配套就少不了。早期的相機有的只可拍照,拍片操作上不理想,例如是影片檔案過大,用作拍片的相機統統都要重新購置。除了拍攝,攝影記者還要把相片影片傳回公司,人工較高的則被要求自行承擔流動數據使費。
 
拍片多年從未有滿意作品 壹傳媒管理浪費人才
 
記者不識趣地問道,做了那麼久,大概總有些得意之作?郭仔聽到問題仰天一笑:「哈,講『得意之作』都幾奢侈」,他先是按下一肚子氣,說道:「我講個笑話俾你聽啊。」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在九龍塘抽了三支煙之後,決定回頭,向社會揭發中共政權的惡行。討論報導構思時,上司決意用第一身的主觀鏡頭拍攝短片。郭仔解釋道,用主觀鏡頭需要大量資訊,例如是抽煙具體是在什麼時間、走哪一條路線去找何俊仁、發覺後面有人跟蹤又是怎樣的反應等等,他跟編輯反映了這個需要,對方只是敷衍了事便散水。
 
翌日,只有兩個攝影同事硬著頭皮拍攝。影片拍了回來,主管自然不滿意。郭仔諷刺道:「好多時唔係唔想俾啲有quality嘅嘢你啊,而係你掘咗個咁大嘅坑,我幫你填平已經偷笑啦。」「我同啲做影片製作的朋友食飯講返件事,笑到大家攤喺度,『乜噏嗰個唔使去跟咖咩?無information就去,呢啲算係做咩啫』。」
 
笑話說到這裡,他重新認真起來,「好老實講,我從來都無一條片睇得順眼。作為一個有良知、有認真讀過攝影、自問對電影有研究嘅人,如果覺得啲片係好,我同啲建制派嗰啲契弟有咩分別啫?」說罷他氣得啪一聲把電話摔在桌上。
 
「或者,呢個就係我俾人炒嘅原因啦。」郭仔嘆息道:「打黎智英工,就無諗過做到退休。」郭仔道出他視之為常識的壹傳媒經營模式:「只要覺得你江郎才盡,就會炒。之前做咗幾多嘢,公司都出咗糧俾你,無血緣關係。」郭仔形容壹傳媒是右翼,「尤其係勞工方面,依家呢種做法係合乎公司人格。」
 
嘴上說來是一筆清楚帳,細聽之下,又似乎不只這些。「留得低嘅,總有過人之處。應該珍惜嗰啲人,佢哋係資產唔係負累。點解今時今日仲要用最浪費嘅管理方法呢......」
 
他拿起還未摔壞的手機,滑著屏幕瀏覽網頁說:「依家好多資訊,樣樣免費,其實點會係免費啊。」
 
相關報導
 
 
行行有本難唸的經,但又隔行如隔山,做這一行搞不懂那一行的甜酸苦辣。惟工新聞不定期深入訪問各行各業人士,設立「惟工百業」系列,讓大家自述工作辛酸,打破分隔開全香港三百萬多打工仔的大小圈子。假如看完覺得自己返工更慘更血汗,不要去羨慕,不要去妒忌, 請將你的工作故事電郵至info@wknews.org,惟工新聞團隊會嘗試跟進,把你的心聲傳揚開去。
 
 
 
 
 
 
表tag: 
裏tag: 
縮字: 
【惟工百業】郭仔和阿珊是師兄妹,先後入讀觀塘職業訓練中心,那是1989年前後的事。訓練中心的畢業生多
interviews: 

【香港工運縱橫】勞顧會訪京解放軍攔路:一往無前的梁籌庭(下)

$
0
0

編按:北京政府忌諱民主黨抑或工自聯?八九六四之後,香港九十年代政黨政治勃興,同時民間社會亦與中國民運人士偶有交流,結果梁籌庭每次返大陸都被嚴重留難,連跟隨勞顧會官方訪問團上京時也不例外。除了與中共的拉扯角力,九十年代也是政府向基層公務員體制大舉開刀的時期,事態延續至廿一世紀最初幾年,引爆難得一見的3萬名公務員上街反抗。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對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的訪問踏入最後一集,為大家揭開工會與歷朝高官的交手經過,以及令人擔憂的工會未來。

雲吞麵檔童工創辦公務員工會:一往無前的梁籌庭(上)
工運應以師徒制傳承嗎?一往無前的梁籌庭(中)

 


 

梁籌庭簡歷:

  • 1950年:香港出生。
  • 1953年:3歲父母先後去世,寄居姨媽家中。
  • 1962年:12歲投身社會工作,後做洋服學徒、餐廳侍應生、西餅售貨員等。
  • 1968年:18歲投身塑膠業。
  • 1970年:20歲開始做公務員,在九廣鐵路工作。
  • 1979年:成立文書職系公務員總會,出任主席。
  • 1981年:調往教育司署,1988年升任文書助理,並調到機電工程署直至退休。
  • 1984年:成立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任副主席。
  • 1994年:出任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同年加入民主黨。
  • 1996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 2011年:退休。
  • 曾任多屆勞顧會代表。

 

新挑戰

踏入九十年代,政府各部門開始推行普及電腦化,文書職系亦進入了另一個里程碑。管職雙方都認為要適應辦公室電腦化,如果文書職系要繼續存在就必定轉型,以適應電腦化,因此雙方同意將文書職系改做為一支多元化綜合支援隊伍,首先設立中、英文打字增薪點,以吸引更多文書員工參加考試,提升自身工作能力達到能處理辦公室電腦化工作。

隨著政府的文書職系工作責任日益沉重,拉遠了與私營機構文員職級的差別,文書總會認為薪常會檢討薪酬時,不適宜亦不能將政府文書與私人機構文員,用作和同類型職級作比較,因此1995年開始向管方提出更改職級名稱,以符合實際職務需要,最終於1997 年尾達成協議,政府將二級文員轉稱為助理文書主任(ACO),一級文員轉稱為文書主任(CO),以及將助理文員轉稱為文書助理(CA)等。現在文書主任職系內共有三個職級,包括文書主任,文書助理及助理文書主任等。

到了千禧年代香港經濟下滑,政府收緊開支,大幅度削減公務員編制,由原來19萬餘人縮減到16萬餘人,文書職系首當其衝,一場大災難開始。各政府部門為求交數,紛紛以文書人員祭旗,除了參加自願離職計劃外,再加上自然流失而不作補充,文書人員從高峰期的2.7萬餘人減至現時只有2萬人編制,減幅達25%。不過這個數據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只是一個假像:其實公務員總人數沒有真正減少,各部門前門送走了直接僱用的文書人員,轉過頭用各種不同名稱請回更多「合約僱員」(外判工),如辦公室內的「XX 助理」實際工作就是從事文書職務,與文書職系人員的工作毫無分別。由於文書工作無需專業訓練,只需中學畢業便可應付職務,政府又毋須為合約僱員提供福利,因此各部門爭相聘用這些「助理」,以補充人手之不足。高峰時政府聘用的合約文員多達6,000餘人。時移世易,2009年政府恢復聘請公務員,部份部門不與合約僱員續約,另外聘請新公務員來取代替合約僱員,引發合約僱員團結起來與政府抗爭。文書總會當仁不讓,發揮工會基本宗旨,「維護工人權益」,站出來為合約僱員討公道,沒有將合約僱員視為本身職位的競爭對手,相反地積極支持合約僱員爭取轉為正式公務員。

隨著本港教育制度轉變,實施「三三四」教育制度,文書入職學歷必需更改以迎合需要。政府將會如何改動,舊人會否受到多大影響仍是未知之數,文書總會寄望管方秉承過去合作精神,共同制定一個合情合理的入職學歷基準。

踏入千禧年後,亞洲金融風暴打擊環球經濟,香港經濟低迷,私人機構僱員被減薪,而公員務暫不受影響,拉遠了公務員和私人機構薪金的差距,加上政府財赤日漸嚴重,大資本家向政府施壓,要求採取措施令公務員的薪金不再增長,以免影響私人市場的工資。2003年政府推出「0+3+3」減薪方案 ,行政長官董建華派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約見梁籌庭,商討減薪問題,梁籌庭清楚表明只接受0+3+3方案,不會接受政府提出的「0+6」減薪方案。最終政府讓步接受0+3+3方案,避免了一次公務員大遊行。

  • 0+6即是2003/04年度凍薪,跟著的一年減薪6%。
  • 0+3+3即是2003/04年度凍薪,跟著兩年,每年減薪3%。
  • 華員會等大多數公務員工會都是同意0+3+3方案。

2009年政府招聘了一批新的助理文書主任,為日漸老化的文書職系注入新動力,文書總會亦期待有新一代文書同事參加工會,為本身行業打氣。

文書總會除了維護本身職系員工權益外,亦關注整體公務員權益,特別是新加入政府的同事要面對「3+3」不平等制度。所謂3+3公務員入職制度於2000年施行,新入職公務員須經過3年試用期及3年合約期才可轉為長期聘用,但原本公務員只要經兩年試用期便可轉為長期聘用。政府為解決長聘制公務員「易請難送」的問題,因此制訂了3+3制度。

私人企業都不必以6年時間去測試一名員工能否適合當長工,為何擁有最多僱員的政府要如此刻薄員工呢!政府作為一個大僱主,應該以身作則塑造一個良好僱主形象給私營機構作榜樣,現時反過來帶頭鼓勵資本家當「無良僱主」。政府一直高調倡議施政要公平公正,為何同樣對紀律部隊新入職者不施行「3+3」制度?雙重標準結果造成不公平。

直至10年後立法會討論公務員聘用時,政府作出修訂,建議公務員入職只需3年試用期。據當局公佈的資料顯示,只有極少公務員在3+3期限內離職,可見政府枉作小人。多名立法會議員及公務員工會代表都支持有關改動,但僱主代表持不同意見,認為試用期太短,會容易令公務員轉為長聘後工作態度轉差,指有關改動並無必要。

與北京關係

出任公工聯副主席時,梁籌庭可能無殺傷性,北京對梁籌庭沒有戒心,雙方關係比較融洽,直至回歸後。初期北京可能視梁籌庭只是一個傳聲筒而已。及後黃偉雄不便去北京,梁籌庭負責帶隊上京,因此和北京建立了融洽關係。

六四前夕北上某次觀禮團,黃偉雄通過何國鏇通知梁籌庭同時擔任「勞顧會競選談判代表」,代表公工聯與工聯會商談分配問題。在北京梁籌庭主動叩門找工聯會的許旭明,討論勞顧會代表的選情,直接問對方是會否支持公工聯競逐。勞顧會選舉工聯會持票最多,能控制大局。許旭明說:「OK,希望將來能合作。工聯會會考慮。多數,OK。」

想不到回港後梁籌庭這一活動竟成為死罪。公工聯會員大會發出通告,指梁籌庭未經公工聯同意與工聯會洽談勞顧會選舉分位事宜。八九後這是死罪。在大會宣佈。梁籌庭即場指住何國鏇,何國鏇要他如此做。何國鏇承認,梁籌庭最終無事。

梁籌庭接任公工聯主席後,北京對公工聯的看法有所改變。北京認為蕭賢英是激進工運者,是職工盟的人,主政公工聯時期,帶領公工聯跟隨職工盟一起活動,與中共搞對抗,少做公工聯自己的事務。部份人對蕭賢英也有這種看法,視蕭賢英為職工盟的人,不是公工聯的人。梁籌庭認為公工聯在蕭賢英主政時期,因其時香港民主運動此起彼落,公工聯全部都有直接參與,所以放在爭取勞工權益的時間相對較少。

臨近回歸,朱明接任梁籌庭出任勞顧會代表。6年後朱明轉到醫院管理局工作,醫院管理局不屬於公務員體系範圍內。朱明的新職位是高級行政人員,轉為代表署方出理勞資會議,位置調轉坐。北京通過工聯會放風,問公工聯是否要換人,梁籌庭決定自己重返勞顧會,工聯會表示接納。

北京雖然示接受梁籌庭,但有一件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發生。勞顧會所有成員組團北上訪問,由勞工處長韋玉儀帶隊,全部團員都順利過了關,只有梁籌庭仍呆站在檢查崗前未能過關。過關通道上的梁籌庭萬眾矚目,自覺「好肉酸」。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旁人會視我為賊嗎?」李啓明、鄭耀棠開玩笑說:「梁籌庭罸企。」梁籌庭站了15分鐘仍未能辦妥過關手續,關員要等待上峰的指示。是次是官式訪問,梁籌庭等所有團員的名單應該早已上呈北京,為何會有如此情況?

梁籌庭呆等半小時,關員帶梁籌庭進入一間房等。兩名解放軍為梁籌庭站崗,其中一人說:「梁生如果你要去洗手間請告訴我。」

梁籌庭問:「發生乜嘢事?」

他回說:「我也不知道,你準備返轉頭。過不了關。」

梁籌庭:「咁都得?」

他說:「話你知,你要坐定定喺度。記得,要去洗手間請告訴我,我帶你去。」

梁籌庭如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等了45分鐘後,該名解放軍回來說:「梁生你可以過關,我帶你過去。」

或許因為如此,勞工處長韋玉儀為免麻煩,不再安排勞顧會組團返國內交流,改去東南亞訪問。

自此以後次次去深圳都如此,梁籌庭在大陸購買了物業,過關返大陸次數增多。事情略有變化,梁籌庭如常過關,關員帶梁籌庭到一個更亭,說:「梁生,以後你不用排隊,認住我這個更亭,每次過關直接來找我。由我問上面是否批准你過關,上面批准你就可以過。」

1996年北京委任梁籌庭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他過境到深圳投票選舉「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議員都照樣有阻滯。推委被視為北京的人,到深圳選臨立會議員是為國家辦事,為何過關仍有問題?這情況或可說明推委是沒有特權的。

於是梁籌庭去問新華社,「如此情況為何找我梁籌庭當推委,每次過關都要等最高指示批核。你收回我的回郷證吧,好讓我把國內的樓宇轉讓別人,一了百了。」

新華社反問梁籌庭,要他交代:「究竟你在香港做了些什麼事!」新華社又說:「上面有些新措施我們也不清楚。」

梁籌庭說:「我是民主黨成員,已經公開見報,不是秘密。負責全黨選舉事務,但不是中央委員。」

新華社說:「你再想一想,近來做了些什麼事。」

後來梁籌庭記起一件事,北京如此敏感,難道是八九民運之後,梁籌庭和蕭賢英有一次去英國,與「首都工人自治聯會」(簡稱「工自聯」)糾察劉煥文會面,劉某全程招待梁蕭兩人遊山玩水。

劉某對梁蕭說,工自聯在香港沒有代理人,邀請梁蕭兩人加入,梁蕭各給劉某1英鎊,算是表示支持。回港後梁籌庭沒有跟進此事,不當作一回事,從此以後亦沒有與工自聯聯絡。

新華社說會同有關部門談這個問題。此後梁籌庭過關時,關員只是諮詢一下便辦妥過關手續。3個月後,過關完全順利了。直到現在為止,梁籌庭尚不知道發生了何事。是民主黨?是工自聯?沒有答案。

加入政黨

梁籌庭在海外接受工會領袖培訓課程,學習如何發揮集團工會力量,可以透過工運左右政府政策。1999和2002年的減薪鬥爭就是最佳實例,公務員工會先後發起了2萬餘名和3萬餘名公務員大遊行,抗議體制改革和立法減薪。前者逼使政府暫停公司化或私營化,後者雖然不能成功抗拒減薪,但卻拖延了實施減薪時間。

早在八十年代香港政制逐步開放,梁籌庭開始接觸政黨。譚惠珠於1985年創立「勵進會」。黃偉雄加入後,邀請梁籌庭等公務員加入,稍後勞聯的李啓明亦加入了。梁籌庭回想只覺是政治花瓶,為他人裝飾門面。

九十年代因應立法局直選,「香港民主同盟」 (簡稱港同盟)成立,「香港自由民主聯會」 (簡稱自民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簡稱民建聯)亦告成立。另一政黨「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簡稱民協)向公工聯表示邀請梁籌庭加入,惟梁籌庭和民主黨的劉千石關係較好,結果加入了港同盟。

梁籌庭加入港同盟,冀能發揮工會影響力,左右政府政策以利工人階級。

1994年港同盟與「匯點」合併組成「民主黨」,梁籌庭轉入民主黨,是創黨黨員之一,隷屬港島東區支部,曾任港島東區選舉專員,算是少壯的一員。1998年曾健成(阿牛)投訴梁籌庭在灣仔選區中,協助民主派獨立人士楊運瓊助選,認為即使助選都會損害了民主黨的利益,民主黨發給梁籌庭警告信。但是民主黨核心領導人李柱銘及楊森又不想梁籌庭離去,窺視他背後的一大疊公務員選票。梁籌庭要求撤銷警告信,民主黨不接受,退黨成為他的最佳抉擇。梁籌庭退出民主黨後仍不時支持李柱銘參選,直至李柱銘全退不再參選為止,梁籌庭才沒有為民主黨做助選工作。梁籌庭認為當工會領袖好過做民主黨的頭目。

職工盟一直以來都帶領屬會從事政治活動,反中共色彩濃厚。梁籌庭是職工盟創辦人之一,文書總會一直以來都是職工盟屬會,主要是斬件式合作關係,2012年因為會費問題退出職工盟。公工聯曾經表決是否加入為職工盟屬會,但投票結果是以一票之差遭否決,至今仍維持獨立身份。

退休

梁籌庭的退休期滿是2011年3月,扣除累積假期7個月,可於2010年7月開始休假,不用上班。梁籌庭退休後仍是勞顧會代表,卸任公工聯和文書總會主席,轉任非受薪總幹事職務,作為過渡性安排,負責培訓下一代接班人。以前梁籌庭被培育為領袖,現在部署計劃如何培育下一代領袖。

公務員工會現在是一個更新換代的時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2013年訪問期間,接任梁籌庭公工聯主席劉錦耀已年屆58,尚有年餘也要退休,只能做一屆主席就要退下來。公務員總工會接張國標棒的繼任人做了一屆,也將會退下來。公務員工會大部份都面對這個斷層問題,華員會也是如此。公務員總工會情況略好,由53歲的鍾國星主持大局,但鍾國星有健康問題。

梁籌庭到退休仍感遺憾的,是未能爭取4個中央評議會開放參與資格。其中「高級公務員評議會」是由政府與「高級公務員協會」、「海外公務員協會」和華員會於1968年簽訂協議組成的,規定加入新成員,必須三會皆同意,但華員會一直反對,政府又不肯增設一個評議會。

工會經驗

梁籌庭的工會工作心得是「不斷鬥爭,爭取,付出。」 工作與收成是正比的,古語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個世界沒有不勞而獲的,主持工會工作要主動爭取,才能有成果。梁籌庭認為「工會要不斷鬥爭才取得會員的共鳴。」

梁籌庭的工會領袖經驗是:從事工運只要不計較仕途,就不會有顧慮,還有什麼事情值得害怕?所謂「無私即無畏」。你只要認為這件事對工人有好處,對行業有利益,就要全力以赴,一往無前地去爭取。當一個領袖做事只為自己利益打算,就會失去會員的信任、阻礙工會的前途。梁籌庭當上公工聯主席自覺責任重,「全港18萬公務員望住你,你將會如何帶他們爭取權利益,維護公務員利益?」這就是工會領袖的任務。

年青的梁籌庭孤身一人,無後顧之憂,敢作敢為,完全不識死。面對仕途淡然處之,心想「東家唔打打西家」,自己經歷多個行業,張張刀都利,最壞的情況也只是重返藍領,仍然可以悠然生活下去。加入政府部門做公務員並不是梁籌庭的目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更沒有心理壓力。做了一段時間公務員,累積了一份長糧,梁籌庭為工會辦事以來,面臨抉擇從來沒有為此而計算過,權衡得失,以定去留。

梁籌庭的職位較低,外人看起來也許認為他的不計算只是扮清高。但是梁太是首長級第一級官員的秘書,為了支持梁籌庭作出了極大的犠牲。梁太18歲加入政府做秘書,但仕途卻受梁籌庭工會主席的身份所拖累,循例每3年都有一次升職面試機會,她總是名落孫山。梁太的上司每次面試都向她投以信任一票,認為她工作能力高,升職機會大。有高官私下向梁太說,直指梁籌庭是工會主席,工作敏感,恐怕梁太升職後會洩漏政府機密給梁籌庭,所以一直以來都不將梁太升職。甚至有人戲言說:「妳同梁籌庭離婚就可以升職。」梁太若升上一級就會為首長第二級以上官員辦事,要列席高層官員會議作記錄,直接聽到政府官員列為高度機密的談話內容,這些內容可能涉及梁籌庭正在處理的工潮。政府如何確保梁太不會洩露給梁籌庭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將梁太升職,梁太自然無法接觸到這些機密資料,洩漏問題自然不會發生。梁太面對這個不利情況乾脆申請調職,到郵務署做郵務員,自我表示清白,全面支持梁籌庭。梁太曾公開說:「我係欣賞梁籌庭對工會工作的熱誠,先至嫁俾佢,所以寧願選擇愛情也不會要仕途。」

梁籌庭一生本着打不死的精神,如爛頭蜶般一往無前,在工運不歸路上拼搏。他最難忘的經驗是1999年,政府推行公務員體制改革,當時公務員最擔心政府將部門私有化,將工序外判,害怕失去工作崗位。結果梁籌庭組織了本港歷史上首次公務員大遊行,號召了逾2萬名公務員參加,逼使政府放棄部份改革。

2002年政府立法削減公務員薪酬,再次引發3萬公務員上街遊行,梁籌庭是遊行策劃人之一。結果這次上街無法阻止政府減薪,其後減薪事件更陸續有來,梁籌庭的月薪也由高峰期的20,485元,減至2007年時的18,915元,累積減幅約7.7%。梁籌回想往事,認為這一役是最難打也是最痛苦的一仗,有如真槍實彈上戰場一樣,「主持大會時我好緊張,精神壓力很大,如果敗下陣來,很多人會好慘,十幾萬人的福祉,壓力好大。最後取得『0+3+3』方案拖長減薪時間,影響小一點。」

2003年11月5日,公務員經歷兩次減薪後,管職雙方組成的「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諮詢小組」開會,梁籌庭在會上質疑政府私下邀請顧問公司投標存在「蠱惑」,擔心政府處事不夠公平、公正、公開。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聞言立即表示:「我好嬲!」認為員方不信任他,拍檯說:「散會!」隨即起身離座走出會議室,會議不歡而散,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黎高穎怡當場嚇呆。

在減薪戰役期間,梁籌庭感覺無助,四處找立法會議員協助,看盡人情世態,部份政黨認為公務員貪得無厭,建制派更加批評,市民亦不支持公務員,甚至出言責罵。董建華派鄭耀棠與公務員工會洽談。梁籌庭認為此舉等同把公務員事務政治化。

政府推行問責制後,局長不再和工會有真正的固定會議,甚麼溝通方式都沒有,工會想與局長聯絡也找不到人,只有透過立法會議員才找到處長或秘書長。所以梁籌庭認為公務員在議會內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要以獨立人士身份競逐,不能有政黨背境,才可純粹代表公務員爭取自身權益。因此他曾考慮參選立法會,出戰港島區,面對最大的難題是經濟問題。選舉條例規定公務員不能參選,蕭賢英要辭職退出公務員行列才能參選。退休的「警務督察協會」主席廖潔明和「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屈奇安都曾考慮參選立法會,最後都不能成事。

梁籌庭爭取公務員權益以來,先後與回歸前後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交手,包括屈行、陳方安生、施祖祥、林煥光、王永平、俞宗怡和鄧國威等。梁籌庭評價六朝對手,認為屈珩(1991至1993年)對加薪處事硬朗;陳方安生(1993年)裏外兩個人,對傳媒笑口常開,對下屬愛擺官威,煞氣重,與工會格格不入,對任何建議不作正面回應,全部交由助手回覆;施祖祥(1994至1996年)可算是毫無建樹,大搞公關,與公務員團體進行聯誼活動,任內沒有出現激烈工潮;林煥光(1996至2000年)執行公務員體制改革,烽煙四起,處事手段強硬,與他交手必是硬仗,要動員全公務員遊行對抗,唯一德政是把4個中央評議會以外的4個公務員團體,納入為公務員事務局的諮詢對象;王永平(2000至2006年)開會帶你「遊花園」,說話反反覆覆不着邊際,會談總是無結果。

公務員工運展望

梁籌庭對公員工運前景不樂觀,指2003年政府推行高官問責制後,與原有的公務員制度有衝突,因為公務員要面對群眾,面對立法會。公務員越來越不受重用,以前每個部門的員工都需要協助制訂未來五年預算,再交上司拍板,但現時所有政策幾乎由上而下。所以公務員都不知明天如何,總之完成今天的任務就算。

公務員頗抗拒加入工會,主要是心態問題,他們對加入工會有害怕的心理:1.不想涉及政治;2.上司會視自己為搞事分子;3.妨礙升職。

今天公務員工會數目很多,入會會員不活躍,會員人數很少,會員重疊現象嚴重,最普遍的例子是既是文書總會會員又是華員會會員。公務員不想跟政治拉上關係,面對現今政治氣候,一般都會跟形勢,他們寧可加入與中央關密切的工聯會,而不會加入民主派工會。

公務員工會於七十年代冒起,一般都欠缺經費。面對這個問題,公工聯在長沙灣租下一個面積700呎的寫字樓作會址,月租逾萬元,必須在會費以外開拓收入,開辦旅行社。文書總會於近期舉辦了5班導引課程,讓有意投考文書主任職系的同事報讀,上課兩晚收費350元,反應不錯,略有收益。

公務員最重視自己的仕途,不想與政府直接對立,又因入息穏定,所以缺乏抗爭動機,只有私營化和減薪這兩個議題能引起全體公務員共鳴,團結一致發出強烈的不滿聲音。

公務員工會對香港整體的工運的影響,早期是有意由工運介入社會,但現在已淡化。八十年代,公務員工會參與全港性工會運動,如職業安全、勞工立法等,進而涉足社會運動,為八八直選、大亞灣核電廠等議題發聲,與各勞工團體建立連繫。九十年代中期,各集團工會的合作日漸減少,沒有常規性的共同活動。由於政府不體諒下級公務員,工會也凝聚不到公務員,大部份工會只為了爭取選票,欠缺凝聚力。九七後公務員團隊編制的萎縮,工會更見沒落。總結公務員工會的貢獻,主要是維護公務員權益,對整體社會的工運幫助不大。

梁籌庭認為工會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維護權益和消除怨氣,可是近年整體工運的素質不斷下降。今天社會福利較完善,港人整體收入增加,而公務員的福利有很大的保障,所以一般人都認為工會的急切性不大。究其原因,是「沒有壓力就沒有發展」。現今工人如果有個人問題要解決,都會找議員協助,工會的作用也相應減少了。他表示公務員工會的運作模式應加以改良,例如要設立委任總幹事,由公務員出身的人出任,可避免因爭取權益而直接與上司對抗,為工會出力卻害怕影響仕途。

 

(全文完)

(Icons designed by Freepik)

表tag: 
縮字: 
編按:北京政府忌諱民主黨抑或工自聯?八九六四之後,香港九十年代政黨政治勃興,同時民間社會亦與中國民運

有積蓄就無公屋 棺材本托樓市 新富戶政策成退休長者末路

$
0
0

【惟工新聞】香港無限好,樓奴做到老!七老八十還要被房委會踢去買樓托市,到底是甚麼滋味?房委會近日通過「富戶政策」單軌制,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其中一樣超標即被趕出公屋,一改過往入息與資產同時超標才須交還公屋的雙軌制。退休長者和即將退休人士首當其衝,勢將因養老積蓄或退休金而被趕出家園。59歲的鄧先生直斥新政策將公屋居民趕去買樓是荒謬行徑:「你有收入無資產,就買唔起樓啦;但到你有資產無收入,買咗樓你食風呀?」

三人家庭 退休金過200萬或失單位

本月9日,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明年10月開始推行「富戶政策」單軌制,具體入息和資產限額仍未確定,當局向傳媒放風稱若住戶入息達公屋申請資格每月入息上限4或5倍,資產達公屋申請資格每月入息上限91或100倍,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其中一項,將被收回公屋單位。以三人家庭為例,若房委會採用較嚴苛標準,如每月住戶入息達89,560元,或資產達2,037,490元,即面臨逼遷命運。

任職救護員鄧先生即將退休,退休金預料超過200萬元,憂慮單軌制實施後老來將被逼遷。他一家三口過往經初級公務員公屋配額計劃獲安排上樓,不受公屋輪候冊的入息條件規限,不料如今竟可能因此喪失家園。鄧先生指若依據現行的雙軌制,「入息審查唔緊要,我叫老婆唔做嘢就得」,儘管退休金讓資產超標但可避免入息超標,仍可保住單位,不過單軌制推行後將無計可施。

公務員的工作福利比不少打工仔優厚,但在高昂樓價面前依然不堪一擊。為免無家可歸,鄧先生留意樓市狀況考慮買樓,卻發覺難以負擔。至於供公屋租戶購買的「出售綠表置居先導計劃」,鄧先生以12月8日攪珠的景泰苑為例,指樓盤超額認購逾17.7倍,情況驚人,若視之為後路未免太過機會渺茫。他不滿房委會利用「富戶政策」逼長者買樓,指供樓支出也是一大負擔:「你有收入無資產,就買唔起樓啦;但到你有資產無收入,買咗樓你食風呀?」

3.5%公屋編配予公務員 「一攞長俸就中晒」

除了市民耳熟能詳的公屋輪候冊申請之外,任職公務員也是長久以來另一個有機會獲編配公屋上樓的途徑,申請資格不受前者的入息限額限制,而是由公務員體制薪級決定。2015至16年度的初級公務員公屋配額為1,100個,但配額鮮有用盡,房委會年報顯示同期只有779個單位被編配出去,佔該年度全港整體公屋編配單位總數的3.5%。

縱然比例甚低,但公務員上樓安排打破了政府大力宣傳的「公屋資源留給有需要的人」,成為鬥窮邏輯的反例。鄧先生指照搬同一套入息與資產限制將影響大部份已上樓的公務員,他以20歲入職文職人員的同事為例,如果等到30歲獲編配公屋,之後很可能出事:「咁人哋之後會升職家嘛,(入息或資產)一定過(政策上限)。」

葵青區議員周偉雄認為房委會倉促通過單軌制,未必有充分考慮具體推行方向,十分擾民:「公務員一攞長俸就中晒,依家房委會係咪想拆開?」

另一位任職公務員的公屋街坊亦批評政府不斷宣傳鬥窮邏輯,將市民趕去買樓,房屋政策已失去七十年代的初衷。「(公屋)唔係一個貧窮問題,而係一個社會穩定問題。」他質疑為何如今房屋不是用來住而是用來炒,又指港督麥理浩是為了穩定六七暴動後的香港才推出「十年建屋計劃」:「我年青時冇人咁講,但依家好多人就講『公屋係俾窮人住嘅』。」

紡織女工畢生儲棺材本 不將兒子除名難保家園

因單軌制面臨逼遷的絕不單是退休公務員。73歲的梁婆婆年輕時是紡織廠女工,笑言「我哋呢啲邊有退休金!」她和年邁丈夫以及四十多歲的兒子數十年來住在葵芳邨,中間經歷「廿六座事件」屋邨被揭發是危樓須緊急清拆重建,一度被安置到青衣公屋,重建完成後又回到葵芳邨。因缺乏退休保障,梁婆婆一家多年來合力儲下200多萬元積蓄,作為棺材本和準備兒子結婚開銷。但這筆錢卻讓她一家資產超標,儘管入息不多也得在單軌制下交出單位。梁婆婆不覺得孤注一擲買樓是可行辦法:「唔通買間400幾呎居屋,(連同兒子未來的家庭)六個人塞入去住?」

周偉雄表示房委會公佈相關措施後,幾乎每天都有公屋居民求助:「街坊問點算,我話,除名囉,最有錢嗰個(住戶成員)除名。」他以梁婆婆的個案為例,由於她和丈夫都早已年過60歲,而現行政策下所有家庭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的住戶可獲豁免申報入息及資產,若把兒子從公屋單位除名,原則上可避過一劫。但他對這種做法亦感無奈,指如果同類家庭的子女遷出後,長者將失去家人照顧,子女在外面租住私樓單位亦會推高租金,間接打擊私樓市場既有租戶的生活。

單軌制能打擊普通公屋居民,卻可能無法防範真正的「古惑」。周偉雄表示有房屋署前線職員透露「富戶政策」單軌制對收回更多公屋單位無甚作用,他又舉例指有心人大可在退休前著手準備資產轉移,成立「慈善基金」,退休後每月慢慢從基金撥款給自己,以財技避開審查,但不懂財技的一般公屋街坊則淪為新政策獵物。

表tag: 
縮字: 
【惟工新聞】香港無限好,樓奴做到老!七老八十還要被房委會踢去買樓托市,到底是甚麼滋味?房委會近日通過

聖誕開工之苦:運輸篇 貨van司機勤送貨 三星期收四次告票

$
0
0

【惟工新聞】如果馴鹿要為聖誕老人拉車送禮物,應該會過勞死。聖誕節人人美酒佳餚,但你我暢飲紅酒之際,運貨的司機可能密密食牛肉乾。聖誕前夕,熟手客貨車司機Copper接下一堆訂單運送餐酒,穿梭中環高檔地段忙得團團轉,卻竟落得壞車大修、三個星期內被抄牌四次的下場,含恨丟下一句:「屌,真係癲架!」

送燈飾 一兩單夠「打爆車」

聖誕旺季,做運輸忙到甩肺是常識吧。「聖誕檔期就預咗。」Copper不以為意,皆因好天斬埋落雨柴,須在淡季來臨前多賺一點:「過咗聖誕個市靜返啲,到過年前又做到仆街,但過年之後你唔好彩隨時兩個月都冇乜工開。」

忙也不是這個月才開始的事。「好似送淘寶咁,佢地11月就搞1111(所謂「光棍節」優惠促銷),到12月又有promote。」以前主力做速遞的Copper對淘寶銷售節奏深有感受,但工作量增加當然不全是馬雲的錯,本地屋苑和商場的節日需求也大。聖誕節不免要佈置燈飾,相關設備的重量十分可觀,他想起其他同事接到送燈飾的訂單,簡簡單單就塞滿貨車,「送去紅磡,淨係接一兩單已經打爆車。」

送餐酒 需求大到貨車跪低送修

聖誕節飲食業興旺,多人出外吃飯就有更多食材和飲品等待運送。Copper最近多運送紅酒,與愛車馳騁中環,出入高級餐廳與會所,「仲有公司年尾搞party,要送酒過去。」工時不算很長,問題在工作密度不均。「中環好多餐廳下晝先至俾你送貨。」可能因為不少高級食肆不做早市,早上不開門,Copper不少工作都堆積到下午才可處理,上午相對空閑,下午做個半死。

凡事有例外,某天Copper接到單一大早就要送酒上半山,載了很多貨物上車。多到甚麼地步?多到負荷過重,貨van在半山窄路跪低,無奈交由拖車拖走。愛車修理兩三天,又錯過了接生意的機會。

搵食車泊車難 私家車三年增13%

12月生意是多了,但這一行的利錢薄,也不夠Copper多找一個幫手跟車搬貨分擔工作。幫手搬貨尚算事小,最重要的是有人留下來看車,避免落車搬貨無人看守時被警察當違例泊車查辦。中環人多車多,司機難找泊車位,「我呢期喺遮打道、太子(大廈)、歷山(大廈)、Hong Kong Club派紅酒,三個禮拜抄咗四張(罰款告票)。」辛苦賺錢用來交罰款,Copper哀嚎:「屌,真係癲架!」

中環這種富貴地段,路邊可以上落貨的泊車位不是沒有,可惜往往一早被私家車佔領,揸搵食車的Copper不忿:「嗰啲位泊晒老細車,個個坐喺度搲賓周。」

運輸署數字顯示,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全港私家車領牌總數多了60,975個,短短三年增幅已達13%,遠超同期人口增長。但同期輕型貨車總數竟不增反減,下跌4%,貨van佬搵食艱難可見一斑。

 

相關報導:
GoGoVan抽佣一成惹不滿 司機籲同業團結自決即遭禁言
【標準工時系列】速遞猛男的漂流屁股(上)
【標準工時系列】速遞猛男的漂流屁股(下)

 

(Icon designed by Freepik)

表tag: 
裏tag: 
縮字: 
【惟工新聞】如果馴鹿要為聖誕老人拉車送禮物,應該會過勞死。聖誕節人人美酒佳餚,但你我暢飲紅酒之際,運

聖誕開工之苦:飲食業篇

$
0
0

【惟工新聞 】年尾節日連連,好像總可以鬆一口氣稍為休息,但與此同時,總有一班人不能放假,從事服務業的打工仔佔了當中大多數。惟工新聞訪問在飲食業打滾近十年的阿清(化名),了解平日忙個不停的侍應如何度過節日。

無酬加班還被扣小費 侍應聖誕不快樂

節日是消費的大日子,老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賺大錢的機會,雖然利潤最終歸於老闆,但跑數的責任就落在員工身上,做得不好就要接受懲罰。阿清曾在bar pacific工作了約半年,每逢節日,員工都要為酒吧設計裝飾,無薪加班趕工製作,然後老闆會走到各分店鑒賞評分。那時阿清所在的店不幸被評為最低分,當月小費被扣了一半,大約700元。

有的餐廳每月訂立營業目標,達標者可得花紅,不過那目標通常是遙不可及。阿清曾在一間日式放題餐廳工作,一到大時大節,該月份的營業目標就會增加,由平日的70萬漲為90萬。老闆計算錯誤,以為加價就可賺更多,結果是減低客人光顧意欲。為了補鑊,阿清只好在天寒地凍的街上派傳單招攬客人。

他又曾在一間位於中環的西餐廳工作,位處蘭桂芳附近,聖誕忙到拆天不在話下,老闆為了增加收入,只設聖誕大餐,客人不滿無得揀而與侍應爭執,心裡喊冤的侍應只能堆出笑容連連道歉。「仲要同人講聖誕快樂,講完你都係唔快樂咖啦。」

搶假不成恐家變 工作量增薪金不變

望著別人在放假而自己還要工作,縱有諸多不快,打工仔只能接受現實。個人意願尚且可以處理,家族的意願卻無法輕易回絕。「冬至個個都想放假,有人話自己一個月前講定,有人話唔去食嗰餐飯會家變。」爭持不下惟有猜拳決定。不過,冬至當日還是會有人臨時請事假。其他人要分擔工作,一方面怨氣沖天,另一方面卻也明白同工的無可奈何。

工作量比平時大增,壓力也隨之而來。上一年他在一個偏僻的社區工作,區內食肆寥寥可數,聖誕節時門口排長龍,「最大壓力係排隊嘅人望住晒。」店裡店外鬧哄哄,坐了下來的客人卻仿佛活在平衡時空,「就算好多人排隊,佢都唔會理,仲叫你加茶。」

儘管如此,大部份全職員工在節日工作都不會有額外報酬。
 

聖誕開工之苦:
運輸篇—貨van司機勤送貨 三星期收四次告票

相關報導
飲食業的辛酸第一炮:對侍應的五大誤解!
飲食業的辛酸第二炮 落場:零蚊買起你人生

vector credit: freepik

 

表tag: 
裏tag: 
interviews: 

美國警察工會向亞馬遜施壓 把「黑人命也是命」T恤下架

$
0
0
編按:美國黑人無辜死警察槍下的慘案無日無之,黑人社群提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有公司趁機以此口號製造T恤在網上出售,美國警察工會指控商家行為是把種族分歧商業化,要求購物網站將T恤下架。惟工新聞特此翻譯衛報報導。
 

美國最大的警察工會向亞馬遜(Amazon)和沃爾瑪(Walmart)施壓,要它們將第三方出售的T恤下架。這件T恤與「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抗議運動有關。 

 
警察工會︰冒犯性的T恤
 
這件印有「防彈衣︰黑人命也是命」(Bulletproof: Black Lives Matter)的T恤,在上個星期四從Walmart的網上購物平台下架,美國警察同業會(Fraternal Order of Police, FOP)說它是「冒犯性的」。 
 
在一封公開信中,警察同業會的主席查克•坎特伯雷(Chuck Canterbury)指控沃爾瑪允許第三方賣家從種族分裂中獲利。 
 
「將我們之間的分歧商業化,並不會幫助地方警察和社區建立更大的信任和相互尊重。」坎特伯雷寫信給沃爾瑪。「對緊張的關係扭曲不會有助於關係修補。」他補充說:「我想讓你們知道,我的會員非常失望。你們和亞馬遜是出售這種冒犯性商品的同謀。」
 
沃爾瑪回應︰把T恤下架 
 
沃爾瑪隨後出了一份聲明﹐指「在聽到客戶的聲音後」,它會將第三方出售的「防彈衣」商品下架。
 
像其他在線零售商一樣,沃爾瑪會繼續提供印有抗議和反抗抗議口號的第三方商品,如「黑人命也是命」、「警察的命也是命」(Blue Lives Matter)和「所有命也是命」(All Lives Matter)。
 
第三方供應商回應︰我們不喜歡冒犯任何人
 
出售「防彈T恤」的第三方供應商是位於康涅狄格州的 Old Glory Merchandise。截至星期五,公司並沒有回覆《衛報》的電話。不過公司的所有者格倫•毛拉尼(Glenn Morelli)告訴CNN,他決定將T恤從他的網站下架。
「這件衣服不是一個熱賣品。」他說。「 「『警察的命也是命』的T恤比『黑人的命也是命』的T恤或防彈T恤合起來更多人買。我們不喜歡冒犯任何人。」
 
他補充說:「你必須出售所有不同種類的T恤。要讓每個人都開心是很困難。」
 
亞馬遜:不願評論事件 
 
在另一封信中,坎特伯雷呼籲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支持警察同業會,增加執法機關以及他們所服務社區之間的信任關係。
 
截至星期五,這件T恤仍可以在亞馬遜買到。警察同業會未有立刻回應事件。亞馬遜不願置評。
 
亞馬遜買家對於該T恤的評論,反映了全國對於「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爭議。這場運動是圍繞著非武裝的美國黑人被警察槍殺。
 
一位評論家「亞馬遜幽靈」(PhantomOfAmazon)寫道:「這個口號是分裂和誤導的。美國黑人必須一起解決他們在芝加哥、底特律、奧克蘭和洛杉磯等地區的問題。
 
另一位評論家文森特•亞歷山大(Vincent Alexander)評論說:「多棒的T恤,除非你討厭言論自由。」
 
被殺的警察和市民數字
 
根據國家法律執法人員紀念基金(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Memorial Fund),在2016年共有64名執法人員被槍殺。這是五年來最多的。
 
The Counted是《衛報》負責的項目,記錄了被美國執法人員殺死的人數。2016年的數字為1,045人。2015年的數字為1,134人。
 
根據衛報對2015年數據的分析,年輕黑人比其他美國人被警察殺害的可能性高出九倍。一項美國政府主導的計劃,統計被警察殺死的人數,記錄出數字比以往的數字激增。
 
司法部官員稱他們使用新方法來計算「逮捕相關的死亡」,可以令資料更可靠、有效和全面。
 
原文︰
 
相關報導
 
 
表tag: 
裏tag: 

聖誕開工之苦:零售業篇 工作量倍增 最怕神秘僱客

$
0
0
聖誕新年時節,零售業忙成點?阿威一言以蔽之:『工作量多咗一倍!』搬運貨物雖耗體力,招待客人倍花精神,最忌是神秘僱客嫌服務不稱心,連累集體失掉獎金。
 
搬貨補貨頻頻 招呼客人無停手
 
阿威五年前在萬寧由兼職做到全職,待了接近兩年。在大時大節來臨前,公司會盤點貨物,把不合時宜的收入倉、應節的擺出來、賣不掉的先放一旁,多人光顧,店員就要頻頻補貨、把客人亂擺的貨收拾整齊。如此來來往往,工作量倍增,店員不得不提早開工與及延遲收工,才應付得了龐大工作量。
 
閑日店舖裡通常只有十個客人左右,聖誕新年前後則持續逼爆小小的店面。一間舖通常有四種工作崗位:門口接待、負責料理貨物與及回答客人問題的後場、收銀員、經理。人多之時,後場和收銀的工作最緊張,收銀做到無停手,後場則怕客人等不及招呼,發脾氣走人。
 
聖誕新年高峰期間,公司派來的神秘僱客最經常出現,要是招呼不到,神秘僱客在評分表上狠心扣分,整間店舖該月就拿不到每人數千的獎金。這筆獎金對於當時兼職時薪僅34.5元的打工仔來說是舉足輕重,一旦有人表現不佳導致店舖被扣分,就會遭到全舖店員訓斥,粗口問候也是等閑。
 
門口企位無所事事 怕神秘僱客扣分精神繃緊
 
比起搬貨,繃緊的精神更壓力令人疲累,阿威形容,那幾天「返工十個鐘,好似過咗廿個鐘咁攰。」
 
不過,問到哪個崗位最辛苦,阿威的回答卻不是後場,而是存在感極低的門口接待。除了喊叫「歡迎光臨萬寧」、「多謝惠顧」、「今日萬寧出位價......」之類,便再無其他用處。活動範圍小,十個鐘都要「企到直一直」,這通常是新人擔當的工作,人手不足時店員也只好輪流來當。阿威在萬事工作了近兩年,門口企位的工作已讓他膝蓋出現問題。「膝頭對下有舊骨突咗出嚟,一撳落去就痛。用腳用得耐會痛,劇烈運動嗰陣會啪一聲,所以我都盡量避免跳起。」
 
相比起接待,後場、收銀的尚可行行企企,精神上沒那麼難受。「我好清楚,無人聽緊我講嘢。如果唔係自己做過,都唔發覺有人嗌緊。」阿威回憶道,在這崗位上無所事事,卻又不容許發呆,也不許聊天,時間非常難過。有一回,他站到精神恍惚,錯口向進門的客人叫道「歡迎光臨曼聯」,客人並無發覺異樣,反倒是同事笑得肚痛。
 
近年零售業生意淡薄,阿威從舊同事口中探知繁忙程度大不如前。工作量減,打工仔未必開心,因為隨營業額多寡派發的獎金也縮水一大截。
 
聖誕開工之苦
 
表tag: 
裏tag: 
interviews: 

【窮風流廚房】冬日送暖:香茅檸檬薑酒

$
0
0

好吧,必須承認今年聖誕節半點不冷,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升破400 ppm可不是開玩笑的。但冬天再短畢竟也是冬天,天文台預報明日起氣溫急跌,乍暖還寒的日子教人難以招架。有沒有辦法開發冬天可以送暖,夏日可以消暑的特飲?不妨動手浸製香茅檸檬薑酒。

薑和酒都是暖身之物,人所共知。香港人或許較少用薑酒暖身,但這個配搭在西洋卻絕不新鮮,有說英王愛德華七世老來健康欠佳卻又外冬天外出兜風打獵,醫生怕他著涼,特地委託酒商開發御用薑酒。洋人薑酒多用白蘭地或伏特加為底酒,自己家製作的話材料成本有點貴,調香配搭方面亦未必習慣得來,薑加柑橘加雲呢拿,或許美味但想想好像在喝西餅。既然位處東南亞,身在香港應該找得到這邊的地道食材重新調製,既省錢,又不用從半個地球的距離運來材料加劇碳排放,似乎不錯。

那就來幾斤香茅檸檬薑酒吧。

材料(約2公升份量):

  • 薑400克(約$10)
  • 檸檬四個($10)
  • 香茅兩支($3)
  • 三蒸米酒1公升(500ml一支,每支$30)
  • 水1公升
  • 黃糖300-400克(一包1kg,每包$10)

香茅檸檬薑酒做法:

  1. 檸檬仔細洗淨抹乾,將黃色的外層果外削下備用,盡量削薄避免連著白色內層;
  2. 將黃色檸檬皮和三蒸酒放進玻璃罈,密封,置於陰涼處三至四星期;
  3. 薑去皮拍扁,切成4-5cm長、0.5cm厚的薑片,香茅洗淨拍扁切段;
  4. 倒水進鍋煲滾,再放薑、香茅和糖,蓋好蓋子轉文火煮15分鐘;
  5. 熄火靜置,待薑茶放涼至室溫後,連同鍋裡的香茅和薑倒進玻璃罈,與酒液攪勻,密封;
  6. 一星期後開封,隔掉果皮、薑和香茅,即可享用。

簡言之,整個工序可分為三大步驟:一是浸檸檬酒,二是煲薑茶,三是將檸檬酒和薑茶混合再浸。為甚麼非得煲薑茶不可,不能一開始就直接把薑丟進酒裡浸?這裡要談一點化學。薑不辣不暖身,但薑味從何而來?構成薑味的主要物質有gingerol、zingerone和shogaol三種,後兩者比較辣,通常靠加熱gingerol生成。故此把薑稍為煮一下是必要的,否則無論把薑拍得有多爛,用多烈的酒去浸,浸出來的薑酒都難有足夠威力。

但又為甚麼不從最初就煲好薑茶拿去浸酒,偏偏要先浸檸檬皮幾個星期?關鍵是酒精濃度。雜莓酒可以用清酒浸,梅酒可以用雙蒸浸,但若要浸出檸檬的芬芳精油以及至關緊要的亮黃色,酒精濃度不高根本不見效。酒精度38%的三蒸酒幾乎已是底限,用57%的四蒸也許更好,可惜市面上比較難找。假如第一步已經用薑茶把本已不太夠力的三蒸再稀釋,恐怕就過不了抽取檸檬皮色香的難關。同理,檸檬皮要削得薄,倘若皮太厚,白色部份太多,酒精就不易接觸跟最具精華的果皮黃色部份,抽取的效率難免不理想。

用烈酒去浸是一回事,大家喜不喜歡喝烈酒是另一回事。薑茶的角色除了藉著加熱提升薑味,更是在檸檬香味和色澤充分解放後將烈酒稀釋至較易入口的濃度。製成品的酒精度估計大約在18-19%左右,跟Baileys差不多,比Get 27薄荷酒和Kahlúa咖啡酒還要低一點,在甜酒當中算是相對輕巧的。

輕巧的甜酒,天氣冷時將它燙熱淨飲就可以,方法像把清酒燙熱一樣,將酒放在小瓶裡再把小瓶放在一盤熱水裡保溫,小口呷著喝。要是酒量不行又或者怕甜,可以試試將一份香茅檸檬薑酒兌四至五份熱紅茶,檸檬和香茅的香味隨著熱茶蒸氣從杯子裡衝上來,入口又有微辣薑味和暖身軀,也是不錯的熱飲辦法。

留到夏天凍飲行不行?當然可以。加冰是最簡單的做法,再不然,加冰加梳打水之後再擠一瓣青檸汁調勻,又是一杯南洋風情的酒暑特飲。

成本不高,製作時間不長,而且寒暑皆宜,趁著聖誕連假有空值得一試。

表tag: 
裏tag: 
縮字: 
好吧,必須承認今年聖誕節半點不冷,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升破400 ppm可不是開玩笑的。但冬天再短畢竟也
Viewing all 113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