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工新聞】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走訪九龍西逾300幢舊樓,發現近九成有劏房,1742個單位被劏成5452個房間,單位數目較原本規定的多85%,居住人口平均比消防安全守則所訂的負載量超出近四成。大廈單位及人數增多、消防安全設施不足,加重對樓宇負荷,有不少潛在風險。聯席建議政府嚴格執行大廈安全條例,以及按聯合國標準,為本港訂立適切住屋條件。
近九成大廈有劏房 平均1劏3 超樓宇負載量四成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在香港最多劏房的三區,包括油尖旺、深水埗和九龍城,派員到訪324幢齡25年或以上的舊樓。研究員以目測的方法,例如觀察房號、地台、門鈴等,及對照單位資料,辨別屋宇單位有否被分間。
研究員展示相片,指透過觀察門鈴辨別屋宇單位有否被分間
研究員指,到訪的舊樓平均樓齡55.4年。324幢中,285幢有劏房,佔到訪的大廈的數目88%,當中1742個單位被分間成5452間房,平均一個屋宇單位被劏成3.1間,另有276間天台屋。
調查發現,劏房大廈的整體單位數目比原來單位數量多出八成半,其中深水埗區比率最高,比原來單位數量多出1倍,對水、電及安全的負荷亦倍增。而油尖旺和深水埗的劏房大廈的人口,平均超出樓宇負載量約39%。
1屋劏4房增7500多磅 影響樓宇結構安全
調查報告以一個唐樓單位計算單位負重量,該單位被分間成4間劏房,此分間單位比普通單位多出3個廁所、石屎灶頭、木門及間隔牆壁,整體重量比普通單位多出7500多磅(即約3.4噸),額外重量對樓宇結構安全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滲水或外牆裂痕等。
研究員走訪30間劏房,記錄內部的違例情況,總結出數個安全隱憂,約七成單位內的走廊闊度均少於消防條例的限制1.05米,或已堆積雜物,意外發生時或會阻礙逃生。另外,大部份單位內都沒有足夠鮮風,難以達到空氣對流,有部份劏房單位甚至沒有窗戶,新鮮空氣無法入屋,或會影響居民健康,如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次數更多。
一幢位於佐敦的大廈中,不少屋宇單位都是劏房
消防設備不足 逾八成無火警警報系統
調查亦指出,有劏房的大廈的消防設備明顯較少,81.8%沒有火警警報系統,77.5%沒有滅火筒,75.1%沒有消防喉轆。研究中心榮譽教授何志榮對劏房的消防安全感憂心,他指如發生火警,單位內人數多,而走廊窄及已堆滿雜物,有樓層的防火門或已被拆去,走火樓梯亦變得不安全,影響逃生。
研究員估計逾30萬住劏房 團體促政府正視問題
研究中心副教授蔡鴻達估計,香港現時或有30萬至40萬人居住劏房,遠超政府指的20萬,他又指該數字是統計處公布,惟不知他們是如何調查得出此數目,他促請政府全面檢視劏房的問題,同時期望官方調查全港劏房戶數量。
研究中心講座教授鄒廣榮指,劏房令承重、水電力負荷和排污超出原來設計標準,如火警或傳染病在些環境下爆發,會成為「都市的計時炸彈」,他認為政府需要正視問題。
劏房大廈照明、通風欠佳
聯席的組織幹事任真對於劏房超出樓宇負載量近四成感憂心,她建議政府促進大廈管理,大廈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可跟進大廈的維修和管理問題,如改善屋宇的走廓通道和公共照明等情況,她又指可增設社工服務隊,透過社工的介入更了解住戶困境,從而促進法團與業主的關係。此外,她要求政府嚴格執行大廈安全條例,如建築物條例在採光、鮮風、走火通道等的規定,她批評屋宇署執法力度不足,在2016年只處理254宗有關劏房的舉報,又指屋宇署在發出命令後,無數據顯示劏房業主花多長時間將單位還原,甚至有否還原單位。此外,她指政府應設立適切住屋條件,指香港仍未訂立住屋權的標準,建議可按聯合國的「適足住屋權」的七個標準來訂立本港的住屋權:住房權保障;服務、材料、設備和基礎設施的供應;可負擔性;宜居程度;無障礙;地點;及文化環境。聯席亦要求政府提供完善的安置政策,嚴格監管政府土地,盡快興建公屋和過渡性房屋,改善基層租戶局住環境。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