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十一年前的今日,公屋居民正式申請司法覆核,要求禁止房委會出售公屋商場及停車場予領匯。若要數九七後十大著名司法覆核例子,領匯此役必定榜上有名,儘管最終功敗垂成,卻也成功將領匯上市延遲一年——以後見之明來說,即是將以瘋狂加租洗劫小商戶及居民荷包的災難擋住了一年。身為擋災功臣的盧少蘭婆婆,當年慘遭主流傳媒瘋狂抹黑,公眾只知她「口銜牙籤、說話招積、阻人發達」,卻不知道她和戰友們反對公共資產私有化的理由。如今領匯改名「領展」,它的暴行亦路人皆見,但香港人若對私有化仍未警覺,前人心血難免白流,領匯的續集亦只會在其他民生領域一再上演。今年是領匯上市十週年,「領匯監察」出版《十年後的領會.為香港尋找未來》,惟工新聞獲授權轉載書中編者的話,剖析領匯事件揭開的香港新自由主義臭史,而歷史尚未終結。
「領匯」變「領展」也改變不了歷史
文:《十年後的領會.為香港尋找未來》編輯組
十年來的領匯,港人喊打之聲不絕;十年後的領會,人人不盡相同。「領匯」可以變身「領展」,但掠奪的歷史不能改變。歷史或許不可以重覆,但只要稍一不慎,歷史的錯誤可以不斷重演。
2004年的「領匯事件」,政府將公共資產出售或證券化的一連串戰略圖謀浮現,引發公屋居民反對;2014年的「雨傘運動」,則掀動普羅市民勇敢站出來爭取被當權者剝奪的政治權利,無懼催淚彈鎮壓。兩者都沒有取得即時成功,但卻在不同程度上喚醒了港人對民主及民生問題的關注。十年前,我們出版了《誰出售了香港:領匯事件的思前想後》一書,讓香港社會對政府出售公共資產的施政方向有所警惕;十年後,我們出版這本新書,期望能總結教訓,尋找出路。
誠然,雨傘運動宣告將所謂「民主回歸」的前三十年政治路線,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港人對於後三十年的香港怎樣走下去,現時各有主張、莫衷一是,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認真反思。梁振英當選以來機關算盡、陰損好鬥的作風,令不同階層人士對他都普遍憎厭,要求他下台的聲音不絕。但為何他在四面受敵下受下仍能狐假虎威、自以為是?換走他就真能解決問題?在中共一黨專政威權政治本質不變的前提下,香港的民主發展必然前路崎嶇;但根植於英殖百年管治,九七後借小圈子選舉變本加厲的金權勾結和利益分贓,才是香港政治爛透的溫床。
九七回歸以來,社會普遍不滿特區政府出現官商勾結,但指控彷彿只是指涉一種政治情緒。隨著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及新鴻基公司高層在2014年「新地貪腐案」中被裁定罪名成立,加上前特首曾蔭權在2015年遭正式檢控等連串事件,商官勾結已成為政府無法掩飾的政治炸彈。政治貪腐的情況爛到政府的權力頂峰,不受社會正常監督,固然反映政治體制出了嚴重問題;但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香港社會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盤根錯節,問題分析恐怕不能只歸結為「一國」君臨天下、蠶蝕兩制,還要著眼於「兩制」所強調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如何被壟斷資本主義全面滲透,影響所及不只是政治、經濟層面,更涉及文化領域及思想觀念的全面宰制。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及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被喻為廿一世紀導致經濟動盪和不平等的「新邪惡軸心」,成為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元兇。在新自由主義鳴鑼開道下,新階段的資本主義自八十年代起,透過全球化過程不斷擴張,逐步形成金融主導經濟增長的金融資本主義。但要完成全球在地化的掠奪過程,必須透過政府和資本家積極鼓吹以自由市場為原則的新自由主義,以取得各地社會民眾的認同,才能取得落地生根的政治土壤。2004年底的領匯事件,卻成為當日特區政府與跨國財團「開香檳」慶祝的反高潮。
公屋居民的司法抗爭沒有成功,領匯最終在2005年11月再度上市。十年以來,領匯成魔,變成香港「無良企業」的品牌,恐怕是當日特區政府決策者始料不及的。但領匯的問題,不只是一個決策錯誤的問題,而是關乎特區政府施政方向的問題。領匯事件標誌著港人開始質疑公共資產私有化和公共服務私營化的合理性;而領匯監察的成立,則開始匯集社會力量挑戰政府的施政方向。2005年中,政府就機場私有化進行的公眾諮詢無疾而終;至於全面私有化九廣鐵路的建議,最終以地鐵合併九鐵成立港鐵公司,維持由政府擔任大股東收場;此外,政府亦單方而重申,沒有計劃再向領匯出售房委會商業資產,逼使領匯作出業務轉型……凡此種種,都是依靠來自民間社會的醒覺與持續爭取,剩下來的就是要求政府全面回購領匯。
過去兩年,正當港人義無反顧爭取真普選、以奪回香港未來自主空間的同時,曾俊華卻在連年大幅盈餘、財政儲備高達8,000多億元的情況下,發表兩份《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借人口老化問題大造文章,指香港未來三十年會出現「結構性財赤」,要為香港未來的公共財政定下條條框框。對於兩份《報告》中的數字預言,我們或許毋須過分認真,但對於《報告》重提種種私有化和金融化的策略式建議,讓香港加快回到新自由主義的老路上,我們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這本書,就在這樣令人侷促不安的政治氣壓底下編寫出來。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名為「十年後的領會」,首先透過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呈現盧少蘭、王令喜等公屋居民,當日為何堅決反對房委會出售公共資產,同時總結了領匯上市以來,對公屋居民、商戶、工友造成的影響,更以資深傳媒工作者敏銳的觀察,記下十年來耳聞目睹「領匯」變身「領展」過程中,種種虛偽的宣傳策略。
第二部份「領匯成魔三部曲」則從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特區政府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與及九七年前後香港形成官商勾結的政治溫床,如何影響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讓讀者更了解香港公共資產私有化出現的背景,並剖析領匯上市後,如何迅速發展成為無良企業的軌跡和種種惡行。
然而,領匯並非一件孤立的事件,它呈現了當代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的種種歷史痕跡。第三部分「資本主義的新邪惡軸心」以領匯事件作為案例,深入探討自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全球在地化和金融化興起以來,資本主義新階段引發種種金融危機及對全球各地人民造成的影響,並指出投資房地產信託基金並非如想像中穩健,其實充滿風險。
全書借「為香港尋找未來」作出反思與探索,提醒港人除了要在政治上要爭取真普選,反對成為官商勾結溫床的小圈子選舉外,不應忽略關注公共政策的發展方向,並指出曾俊華拋出「結構性財赤」和「未來基金」兩件法寶,已成為港人重奪未來自主生活空間的「緊箍咒」,影響深遠。為了擴闊運動的視野和整合實踐的經驗,領匯監察邀請了在不同領域實踐的團體進行經驗分享(包括關注社區經濟、安老服務、稅制改革及青年住屋),探索反對私營化、私有化的運動出路。
誠然,民主普選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假如掌權者權力來源的「正當性」得不到人民認可,政治問題長期無法透過政治途徑解決,社會矛盾不斷累積,社會危機遲早會全面爆發。但戳破別人的政治偽裝容易,要超越宰制自己早已內化的價值信念艱難!領匯事件讓我們反思,就算有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誰又能保證普選產生的代議士,不會跌入金融資本主義精心布下的天羅地網,繼續上演領匯的續集?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