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工新聞】緬甸軍方在若開邦(Rakhine State)針對羅興亞人(Rohinya)的軍事行動加劇,甚至阻止聯合國進行人道救援,事件逐漸引起國際關注。9月10日下午,500多人遊行抗議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清洗。遊行隊伍先在添馬公園集會,先後用英語和粵語宣讀聲明,譴責緬甸軍方進行反人類罪行,亦點名批評佛教僧人阿欣‧威拉杜(Ashin Wirathu)為煽動仇恨的兇徒。同時亦要求香港的立法會決議向羅興亞人提供人道救援。集會過後,眾人遊行到位於灣仔新鴻基中心商場的緬甸駐港領事館遞交請願信。沿途高呼「昂山素姬可恥」(Aung San Suu Kyi shame on you)、「拯救羅興亞」(Rohinya, Rohinya, save Rohinya)等口號。
「與其等他們紛紛逃走變成難民,何不馬上舒緩他們的的困境?」
是次遊行由香港抗議羅興亞族被種族清洗工作小組發起。組織者之一Yasir指出,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作為香港人,希望香港能夠承擔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不要對在緬甸發生的反人類罪行坐視不理。因此即使香港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透過外交渠道向緬甸政府施壓,也希望政府能夠向羅興亞人提供人道救援。他強調這樣做是防止問題惡化,因為當羅興亞人變成漂流在海上的難民時,各國也會就接收他們而大為頭痛。「與其等他們紛紛逃走變成難民,何不馬上舒緩他們的的困境?」小組亦以去信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提出上述訴求。Yasir稱,若立法會沒有回覆,他們會有進一步的行動。
安馬(Umar)與華希(Waheed)是中學生。他們週五在清真寺晚禱得知有這個行動。他們認為不能容忍這些殘忍的行為繼續發生,因此響應號召參與遊行。在三年前,當以色列空襲加沙時,他們亦有參與香港聲援加沙的行動。
另一名參加者Nazish透過Whatsapp收到遊行的資訊。他同樣是在網上看到羅興亞人被逼害的消息,認為不應對這種暴行保持沉默,因此前來參與遊行。他說有數百人出席是意料之外。他認為除了在這些緊急情況外,在港穆斯林在日常也應該更加團結,互相幫助。
緬甸種族衝突不斷 築起圍牆封鎖邊境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分別有不同的語言、文字和宗教。在1948年獨立之前,各族均有武裝力量反抗英國和日本的殖民統治。在獨立後,各族不滿政權由人數最多的緬族(Barmer)壟斷,因而長期對抗中央政府。各方時和時戰,但隨著2011至15年政權進行改革,卻發生新一波衝突。除了羅興亞人外,克倫族(Karen)、克欽族(Kachin)、果敢族(Kokang)的武裝部隊均長期與緬甸軍方作戰。在2015年,緬甸軍方進攻撣邦果敢自治區,6萬人逃到接壤的中國境內。
而羅興亞人遭到緬甸政府排斥並非一朝一夕。親緬甸政府的論述往往指羅興亞人是來自孟加拉的入侵者。這種說法一直受到質疑,亦與羅興亞人在過去受到的待遇不符。在1951年和1956年的緬甸大選,均有羅興亞人獲選國會議員。直到1962年政變,軍政府上台後,羅興亞人的國民身份才被剝奪。在1978年開始有針對羅興亞人的軍事行動。
緬甸政府的政策亦非驅逐「入侵者」。緬甸在與孟加拉接壤的邊境興建了長達225公里的圍欄,在2017年更計劃將其餘50公里的邊境全面封鎖,阻止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
多年來一直作為緬甸民主運動象徵的昂山素姬在事件中的態度備受批評。在2016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他否認緬甸發生種族清洗,更針主持人的穆斯林身份:「沒有人告訴我要接受一個穆斯林訪問。」(No one told me I was going to be interviewed by a Muslim.)。在今年9月,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大主教(Desmond Tutu)及2014年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先後公開去信同為和平獎得主的昂山素姬,要求他不再對事件保持沉默。
相關報導:
挑動仇恨 資助暴動 種族隔離 半島電視台揭緬甸政府暴行
鍵盤發功即有暴動 佛教拉登自比占士邦
五百人抗議侵略加沙 籲經濟封鎖以色列
相關文章:
【左言起行】羅興亞難民的殘酷漂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