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碼頭工人罷工事隔四年,到底工會在事件裡有甚麼角色?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記述今年五一「七十年代至今獨立工運的軌跡」講座的講者發言,披露當年出任碼頭業職工會前總幹事的何偉航從工會視點憶述箇中經過。
何偉航口述
梁寶龍撰文
本文是何偉航於2017年5月1日在《七十年代至今獨立工運的軌跡》講座的講話。
何偉航個人資料 何偉航是中大畢業生,香港職工會聯盟組織幹事,2013年協助葵涌碼頭罷工。 |
發動罷工
今天我主要會講工會的兩種工作,一是如何令更多市民參與工運,二是在罷工裡工會做了些甚麼事。
何偉航當日於講座發言。
我首先簡單地說一些與碼頭罷工有關的背境,香港貨櫃碼頭於九十年代初開始將一些工種外判,碼頭內有超過七成外判工人,如抓結、揸機(控制高大的吊機)等工種都有很多外判工人。公司聲稱使用外判工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節省資源,並指這是約定俗成的情況,可以使公司更有彈性地調動勞動力資源。在這樣的制度下,公司就可以將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號碼頭工作的工人互相調配,令到工人的工作時間不穏定。因此他們可能要連續工作長達廿四小時,如橋邊理貨員和抓結工人就是要留在碼頭工作廿四小時的。因為香港沒有標準工時法例,令到這種惡劣的工作情況一直沒有改變。
這種惡劣的工作情況持續了十多年,工人的憤怨積聚很深。到2013年,工會開始組織碼頭工人,在碼頭外圍向工人進行宣言,指出他們應有的合法權益是甚麼,可以採取的抗爭方法是甚麼,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裏。
碼頭工人的基層組織是「隊」,分為多隊,工會就去聯絡這些隊的領頭人,說明工會計劃發起行動,現在要爭取他們的支持。
碼頭工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屯門三聖的海鮮酒家聚餐。某晚,我和工會幹事去三聖找碼頭工人,看見酒家內已有多桌的碼頭工人在聚餐,總共有七八十人之眾。我們立即進行宣傳,呼籲工人站出來,從工時入手打動他們:你們工作了廿四小時尚要加班,這樣不只是對不起自己的身體,若因此捱病了,你如何向家中妻兒交代呢?結果,這樣就挑起了他們的怒火。
這時我們就抓住時機,帶領工人拉起橫額去中環抗議,有一次更在碼頭外面抗議,動員了四五十名外判工人出席。但李嘉誠不理會工人的訴求,加重了工人的怒火,如此工潮就發展成為罷工,眾志成城堅持了40天。
工會在罷工中的角色
罷工期間最重要的考慮要點是,如何維持工人的旺盛鬥爭意志,保持他們日常生活所需。罷工期間工人不用上班,休閒地不知如何渡日,工會藉機進行工會敎育工作,邀請學生和各界團體如左翼廿一等協助,向工人進行工會敎育,使工人明白現在正發生的事情,工會為何要這樣做。
談判過程很漫長,期間要不停與工人保持聯絡,了解工人需要,同時讓工人知道談判的情況。工會每隔五至六天召開一次會員大會,讓工人明白罷工不是李卓人或何偉航話事,而是由全部工人一起參與領導,會上講述最新形勢,讓工人知道自己有何種選擇。會員大會內發動工人參與討論,表達意見。
學生參與罷工,主要是協助做外圍的工作,到全港各區向市民宣傳。工會主要是做內部組織工作。在爭取市民支持宣傳的工作中,最經典的是,指出李嘉誠的王國壟斷了香港市民生活所需。工會對外宣傳說,今天李嘉誠不理會碼頭工人,明天也不會理會百佳工人,或電訊3的工人,甚至旗下任何公司的工人。工人曾到百佳進行宣傳,令市民明白正生活在大財團壓迫下的現況。
有一次聲援者進入長實大廈內拉起横額抗議,逗留了半日才被驅趕出來,這些行動都能鼓舞工人,知道罷工是得到市民支持,特別是年青人,有同路人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證明工人不是孤軍作戰,有大家一齊上,一齊落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只有參與其中的人才能體會,領會其中的工會與工人共存亡的感情。罷工的動力,是工人相信工會最終會為工人爭取到權益 。
曾有一位工人直接向我說:「下次罷工我都會參加的,我不知道今次站出來後,下次要等到幾時。」
罷工初期無人能夠預計罷工的效果,工人的包袱很大,需要有很堅強的意志才能站出來罷工,如部份罷工工人尚要按月繳付樓房按揭,他們甘願借錢度日也要罷工。跟雨傘運動不同,雨傘運動是政治訴求,罷工是經濟鬥爭。工人以生命怍賭注,無工開就無飯食,全家無着落,工人必須克服這恐懼才能站出來。工會要令工人明白越多人站出來,大家的包袱就會減低,成功機會就大。在沒有集體談判法下,工會要經常發動工潮,以增強工人團結意識。每次抗爭中,獨立工會都是弱勢的,但不要害怕,因為我們明白自己正在做甚麼。我們是站在工人立場這一面,不只參與經濟鬥爭,還有政治鬥爭。
現在年青人不認為自己是工人,對工運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他們自認是中產,覺得工作機會多,不會長期固定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工作。這種態度是不會解決社會問題的,我們要從工會敎育入手,多做工夫爭取年青人加入工會。還要向市民清楚說明,工會在做甚麼。工會要有表現給市民看,令市民對工會有信心。如市民到碼頭時,就能聯想起工會曾為我們爭取到甚麼東西。碼頭罷工令港人進一步明白到集體談判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