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為小憲法的《基本法》是否永續?「公投制憲」是否等於民主?以全球經驗而論,答案都是「未必」。正當香港輿論聚焦於9月的立法會選舉,泰國已於8月7日舉行全民公投,結果竟然通過了軍政府提出的新憲法,原因錯綜複雜。這個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每部憲法平均壽命不足5年的國家,見證了憲法永續之虛妄。馬來西亞健筆朱進佳分析泰國局勢,揭示紅衫軍黃衫軍時代之後的民情走向。
泰國於2016年8月7日舉行憲法公投,通過了該國自1932年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的第20部憲法。之前泰國的憲法,平均壽命不到5年,最長的「壽命」是1932年版憲法的14年及1978年版憲法的13年,而被認為是最民主的1997年版憲法只能維持了9年。這部由軍事政變上台的專制政權所草擬的憲法,又到底能夠「存活」多久?
這是巴育‧占奧差於2014年5月領導軍事政變兩年後的首次全民投票。這次的「全民公投」,無論其過程還是結果,都是不民主的,而是民主開倒車。不民主的公投過程,又怎麼能夠產生促進民主的憲法?
這次公投的投票率只有59.4%。投票的選民必須在公投中針對兩個問題表態:
問題一:你是否贊成新憲法草案?
問題二:你是否贊成根據國家戰略計劃下繼續國家改革……國民議會上下兩院共同通過委任首相?
公投結果是,在第一個問題上,贊成票多達61.35%(16,820,402張票),反對票則為38.65(10,598,037張票),另外有2,322,238張廢票。在第二個問題上,贊成票為58.07%(15,132,050張票),反對票佔41.93%(10,926,648張票),而廢票更多達3,681,979張。
這不是一場民主的公投。這場公投在軍政府不斷制造恐懼、鎮壓及騷擾下進行的。任何要宣傳在公投中投反對票的人士,一直受到逮捕、囚禁及搜查的騷擾,也以各種手段確保媒體只報導軍政府的言論。泰國軍政府派出軍隊進入社區去向民眾「講解」憲法的「好處」,選民所接受到關於新憲法的信息跟憲法草案的內容有所出入……因此,這次憲法公投的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
根據泰國軍政府所制定的「路線圖」,舉行憲法公投後,軍政府將會用8個月時間去制定相關法令,然後會用另外4個月時間去準備全國大選。這也意味著,泰國未來將會有至少一年時間仍然是由軍事獨裁專政所統治。
很多投票贊成新憲法草案的泰國選民,都是要盡快舉行大選,但是泰國接下來的大選真的很難是民主的,而任何獲選上的政府將繼續被軍方及統治階級保守派所操控。
大多數出來投票的選民給新憲法投下贊成票,其原因錯綜復雜。除了泰國軍政府對反對力量的持續打壓及制造白色恐怖,以及很多選民厭倦停滯不前的政治經濟局勢,前首相他信及「紅衫軍」反獨裁民主聯盟(UDD)不再進行群眾政治動員也是其中的因素所在。紅衫軍在2013-2014年反民主勢力發動的反英祿示威浪潮爆發時就已經動員乏力,而2014年軍事政變後也完全沉寂下來。儘管如此,仍然有逾1,000萬人投票反對新憲法草案,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
當然也不排除好些選民投「贊成票」則是為了盡快舉行大選,以便在大選時用選票對軍政府和保守勢力進行「復仇」,就如2007年和2011年的大選那樣。
事實上,在紅衫軍勢力盤踞的北部4個府及東北部依善地區14個府,反對票多過贊成票,而泰國南部三個穆斯林為主的府,也是反對票多於贊成票。這些都是泰國未來民主抗爭可能的爆發點。
憲法公投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也是過去十年來,泰國國內反對民主化運動發展的「成果」。這股結合了軍方、保皇派勢力及受到他信崛起而利益受到影響的舊統治集團等的反民主化勢力,自2005年的「黃衫軍」反他信示威開始,經歷了2006年軍事政變,2008年再次動員反對人民力量黨領導的民選政府,再到2013-2014年反對英祿政府的癱瘓曼谷示威浪潮,最終以另一場軍事政變,去完成了摧毀泰國自1990年代民主化以來一切成果的歷史大倒退。
這次公投還反映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泰國當前兩大政黨,他信勢力所領導的為泰黨及另一前首相阿披實所領導的民主黨,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影響力 。這兩個互相敵對的政黨都呼籲支持者投反對票,但是似乎曾經支持這兩黨的選民都不聽兩黨的呼籲。為泰黨在2011年大選時的得票是15,744,190張,而歷史最悠久但不曾在大選中贏得絕對多數議席的民主黨也有11,433,762張票,顯然兩黨在這幾年間已流失了大量支持者。
泰國的政局肯定不會因新憲法的通過而穩定下來。軍政府的持續高壓統治,社會經濟的日益不平等,都是在將泰國推向另一次社會爆發的邊緣。泰國人民爭取民主的抗爭未來,仍然充斥著艱鉅的挑戰。不過,泰國人民在反抗軍事獨裁政權上具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無論是1973年還是1992年的民主起義,還是2010年紅衫軍運動中所展現出來的民主抗爭潛能,都是泰國人民可以取材的歷史經驗及靈感啟發。紅衫軍的力量儘管在過去幾年已被其領袖去動員化,但是其潛在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視。
泰國接下來的政治局勢及民主抗爭前途,值得我們去關注……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