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工新聞】天災人禍無法預計,基層市民更難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中轉屋其中一個作用,就是保障此種情況下市民的住屋需要。然而,早前房署宣佈,計劃清拆石籬中轉屋,連同旁邊的石籬天主教小學舊址,重建為公屋。
今日下午,一眾石籬中轉屋居民與關注基層住屋問題的團體,到場請願,要求保留市區中轉屋,同時妥善安置居民。團體批評,政府應該善用現有房屋資源,不應矛頭指向更弱勢的基層市民。
取消市區中轉屋 大型災禍難應付
發起行動的團體包括關注石籬中轉屋清拆聯盟,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團體認為,市區有必要保留中轉屋。團體立場書引述文件指,房署曾表示,一旦市區或擴展市區發生各種緊急事故,石籬中轉屋是唯一可收容受影響住戶的擴展市區中轉房屋。發言人方先生指,早前花園街大火、馬頭圍道住屋倒塌,受影響居民均入住石籬中轉屋。市區及新界中轉房屋,各自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不能互相取替。
行動的其中一句口號為「安置數目難預計 寶田中轉唔夠砌」,據審計處報告顯示,寶田中轉屋空置率僅為8%,若石籬中轉屋清拆後,全港只剩下寶田中轉屋,一旦發生各種大型緊急事故,該處未必有足夠單位安置災民。
團體要求政府善用現時空置的房屋資源,例如是以政府空置宿舍、市建局用作安置的物業等,改建成過渡性房屋,作為市區中轉屋的替代方案。
市區搬新界諸多不便 居民要求原區安置
石籬中轉屋預計兩年後清拆,受影響的居民大多將搬遷至屯門寶田中轉屋。「返工返學好坎坷 山長水遠難負荷」是行動口號,顯示居民不願搬至屯門的意願。
居民葉先生在石籬中轉屋住了四年,他原本住荃灣,因火災入住石籬中轉屋。葉先生指,自己的朋友和工作地方都在市區,很多居民在附近有相熟的醫生,要基層要重新適應環境,有很大難度。
居民徐先生原本居住的地方被拆遷,初時曾到寶田中轉屋居住,居住與工作地方相距甚遠,他一天須花四小時在交通上,而高昂的交通費用更不在話下。他原以為,搬到石籬中轉屋可以過安定日子,不料住不夠兩年,又要面臨搬遷。徐先生直言,對於當局從未諮詢居民擅自決定,他感到不公平。
徐先生向房委會要求:其一,市區要有中轉屋,其二,當局要與石籬中轉屋居民協商,妥善安排搬遷事宜,要求原區安置。
住宅用地充足 寧賣地不建公屋
梁振英將老人院問題歸咎於「土地供應問題」一度淪為笑話,荒謬之處除了推卸責任,也由於「土地供應不足」的謊言不斷被民間踢爆。
根據地政總署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賣地計劃顯示,滾存與新增住宅用地合共29.0283公頃。假如用以興建公屋,初步估計可興建20,000-29,000個單位。
然而政府卻無視大片可用的土地,漠視市民對中轉屋的需要,將之改建為公屋。團體發出的立場書指出,政府應該公平分配土地用途,興建公屋,而不應將矛頭指向更弱勢的基層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