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奧蘭多槍擊案] 穆斯林群體籲政客勿利用慘案 「別讓穆斯林成為代罪羔羊!」

$
0
0

編按:奧蘭多同志夜店發生槍殺案後不久,媒體與政客便爭相把事件定調為恐怖襲擊。這種簡化不但掩蓋了美國主流社會對同志群體的打壓,與及槍械管制的問題,更為熾熱的族群與宗教矛盾火上加油。排拒防範穆斯林,真可杜絕慘劇再次發生,還是讓恐怖組織成為最終得益者?惟工新聞特此翻譯有關評論。


恐怖。

這一詞不足以形容全國得悉美國現代史上最嚴重槍擊案的消息時的感受。6月12日星期日清晨的3個小時內,29歲槍手馬丁(Omar Mateen)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Orlando)一間名為「脈動」(Pulse)的著名同志夜店中不停殺人。在他被擊斃前已有50人被殺,至少53人受傷——夜店內三分一人傷亡。

群眾的反應迅速而激動。在震驚與哀痛之中,奧蘭多及其他地方均有成千上萬的人主動捐血(儘管聯邦指引禁止同性戀及雙性戀男性捐血)或盡其所能提供協助。美國各個城市在慘劇發生後當晚舉行燭光晚會,分別有數十、數百以至數千人參與,冷靜而堅決地對抗仇恨。

無證據顯示伊斯蘭國指使行兇 穆斯林群體籲勿利用悲劇

穆斯林群體則經常帶頭抗衡正在成形的右翼論述,並提出請求:別利用可怕的悲劇,作為尋找代罪羔羊及「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的藉口。

很多人想到的首個問題,自然是一個人怎能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然而,心中盤算著戰爭和種族主義的個人及組織,早已備好答案。他們滿足了媒體熱切接受的假設,稱父母從阿富汗移民、在紐約土生土長並居於佛羅里達州聖露西港的馬丁,與伊斯蘭恐怖主義有關。

警察指馬丁在襲擊有所準備,又持有AR-15衝鋒槍。據稱他受僱於全球最大型僱傭公司之一的保安服務承辦商G4S保安公司,在一間少年拘留所任職守衛。他持有槍械牌照,並在上星期合法購入一枝手槍及另一件武器,但目前仍未清楚上述武器是否涉案凶器。從馬丁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中,可見他身穿有紐約市警察局標誌的衣服。

動筆寫這篇文章時,馬丁與極端組織如伊斯蘭國(ISIS)的關係有多密切,還是一個疑團 [注1]。執法人員聲稱馬丁發動襲擊前,曾致電911並發誓效忠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又在電話中提及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炸彈襲擊案的主謀沙尼耶夫(Tsarnaev)兄弟。但目前仍未有證據顯示馬丁受伊斯蘭國指使。有指馬丁因「自我激進」(self-radicalization)、孤立、有原教旨主義和暴力傾向而襲擊同志夜店。此理論廣受宣揚,是「恐怖主義專家」的新寵。

兇手並非虔誠教徒 穆斯林組織預見「伊斯蘭恐懼症」將至

然而,這個理論存有漏洞。馬丁的前妻指以往同居時,便曾受他的暴力對待。她表示馬丁不特別虔誠,亦無跡象顯示他支持激進伊斯蘭主義。馬丁的一位朋友向《華盛頓日報》透露,馬丁離婚及到沙地阿拉伯朝聖後變得更為虔誠,但他從沒表態支持伊斯蘭國或其他恐怖組織。在馬丁參與的清真寺,伊瑪目(Imam)[注2] 拉曼(Shafiq Rahman)告訴記者,馬丁「是最安靜的人,他從不和任何人說話」,亦從未尋求任何靈性指引。拉曼多次強調,清真寺絕不接受暴力思想。

聯邦當局揭露,馬丁曾於2013及2014年兩次被聯邦調查局(FBI)調查,但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足以落案起訴他。

在槍殺案後,馬丁的父親西迪克(Mir Seddique)向美國NBC新聞表示,他的暴力行為「與宗教無關」,而是他看見兩個男人親吻後的偏執反應所激發的。這證實了《紐約時報》所引述馬丁前同事吉萊(Daniel Gilroy)的說法,指馬丁常提及殺人及使用種族主義及偏激的誹謗言辭。

馬丁的殺戮普遍被形容為「瘋狂」(madness)的行徑,卻忽略了精神病患者更容易成為暴力行為的受害者而非施暴者。但顯然易見的是,馬丁的行為來自於一個充滿偏執與仇恨的社會。

無論馬丁與恐怖組織有沒有關係,他的暴怒——不管從何而來——已轉化為有害的暴力,最終浴血收場。但與美國其他大型槍殺案不同的是,奧蘭多槍擊案已被用作歸罪伊斯蘭教和所有穆斯林的理由。

穆斯林領袖及組織預見新一波的「伊斯蘭恐懼症」將至,因而提出明確譴責。「我們讉責這場駭人的襲擊,並衷心慰問受害者的家庭及親人。」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奧蘭多區域統籌主任穆巴拉克(Rasha Mubarak)在聲明中表示,「穆斯林和美國同胞一起,與任何為這種惡劣暴力行為辯解的個人或組織劃清界線。」

無須多言,不論是否伊斯蘭信徒,一個人的行為不能反映全球1.6億穆斯林或在美國居住的330萬個穆斯林的面貌。不過,美國的政治氛圍使某些公眾人物試圖將之歸作穆斯林的集體過錯。

政治人物爭相利用慘劇 忽視槍械與恐同問題

以偏執、伊斯蘭恐懼和無恥的機會主義為競選宣傳重點的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自然是其中之一。在奧蘭多慘劇後的數小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感謝各位的祝賀,證明我對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我不需要祝賀,我需要大家變得更堅強與警惕。我們要變得更加聰明!」以及「奧巴馬總統終於提及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了嗎?若他沒有,他便應立即下台!」

在一篇較長的競選聲明中,特朗普更強硬地重申他去年的競選承諾——禁制穆斯林移民美國,卻漠視了馬丁在紐約市出生的事實,而紐約市恰巧也是特朗普的家鄉。

特朗普又聲稱:「自9/11以來,數以百計的移民及其子女在美國參與恐怖主義活動。」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謊言,但無疑可煽動針對穆斯林及「其子女」的暴力和私刑。

相對之下,希拉莉的回應聽來較有人性,但她也利用是次槍殺案作政治本錢,不但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暗示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更伺機宣傳她對所謂的「反恐戰爭」的決心與誠意,又承諾將阻止「(任何恐怖組織)在國內外招攬新血,並加強防禦保衛美國」。

很多人希望民主黨的左翼準總統候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會為奧蘭多慘案的討論帶來另類視角,但他只集中在槍械管制及「消滅伊斯蘭國」,而沒有關注挑戰恐同偏執及對抗穆斯林被妖魔化的潮流。

在奧蘭多槍擊案事件的中心,埋藏著大部分媒體及政治人物都不願認真審視的現實:有害的偏執可惡化成暴力,尤其是在一個容易取得致命武器的社會。

佛羅里達州參議員、落敗的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魯比奧(Marco Rubio),揚言LGBT在奧蘭多遭針對是「因為激進伊斯蘭群體內對同志群體的看法」。

魯比奧的言論大概會令人以為他關注性小眾權益,但事實剛好相反。魯比奧及其他佛羅里達州政客經常按其基督教原教旨主義信念,試圖限制性小眾的權利。魯比奧不但反對同性婚姻,更以「宗教自由」之名支持企業「有權」歧視LGBT。他又指,容許LGBT父母領養子女是「一場社會實驗」。他亦曾為右翼組織「佛羅里達州家庭政策委員會」(Florida Family Policy Council)籌款,這組織積極推廣把同性傾向視為精神病的「矯正治療」。

那邊廂,共和黨人才剛為跨性別人士按其認同的性別選擇洗手間而大造文章、煽動恐慌,這邊廂卻聲稱為針對LGBT群體的偏執行為而義憤填膺,簡直是最令人憎厭的偽善。

奧巴馬在槍擊案後的記者會上指出,這次的槍殺案是「仇恨的舉動。作為美國人,我們團結堅決,保衛我們的人民。」事實上,馬丁正是「我們的人民」——一個對LGBT的看法被偏見扭曲的美國人,不管他的偏見從何而來。

奧巴馬在記者會上警告:「這場槍擊案……再次提醒我們,一個人取得武器並在校園、宗教場所、戲院或夜店裡殺害他人,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但奧巴馬沒有質疑在法律內外持續不息、由美國權力制度主使、針對國內外受壓迫者的暴力——包括在外地投擲炸彈及警察不被約束的暴行,以及像馬丁一樣的監獄警衛。暴力深深嵌入在美國的社會結構裡。

酷兒穆斯林女性:「增加仇恨不會阻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即使馬丁果真因為錯誤理解伊斯蘭教條,而干犯屠殺罪行,我們也沒有理由接受由學術及政治精英生產的主流意識形態,也就是西方與中東社會之間的「文明衝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

極端組織如伊斯蘭國可透過延續這種衝突而得益。事實上,他們去年在巴黎和今年在布魯塞爾的襲擊,並不普遍針對行使權力或國家容許的暴力的人。伊斯蘭國策劃的襲擊——再次重申,現時仍未有任何證據證明馬丁與伊斯蘭國有關——旨在煽動伊斯蘭恐懼症,最終逼使穆斯林不再期望可在歐洲及美國和平生活。

在仇恨與偏執之外,尚有另一選擇。在美國的不同城市,由三藩市到紐約以及其他地方,民眾在慘劇發生後迅速聚集悼念死難者,並思考可以提供何種幫助。紐約市有大約400人聚集於近代LGBT運動的誕生地——石牆酒吧,喊著「不要仇恨!」及「奧蘭多,我們支持你!」的口號。正如一位年輕的酷兒穆斯林女性對群眾所說的:「我看見街上有人大叫『殺光穆斯林』。我為了安全而來到這個國家,在這個群體——在LGBT的群體中,我感到安全。我們要保持這種愛。增加仇恨不會阻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衛報記者崔禮沙(Steven Thrasher)在報章網站上寫道:「恐怖主義能夠肆虐,是因為它令我們懼怕我們的同伴。這次就讓我們令恐怖主義失效吧。就如我們的先行者沒有在石牆事件中失去勇氣,我們也不要成為恐懼的囚徒。」

注1:儘管伊斯蘭國曾發出聲明承認責任,但有反恐專家指出該份聲明欠缺細節,質疑伊斯蘭國的領袖事前並不認識馬丁。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認為,目前未有跡象顯示馬丁是恐怖組織的一員。

注2:Imam,阿拉伯語,意思為禮拜的導師。

資料來源:
Jaconbin: An Act of Hate 

表tag: 
縮字: 
編按:奧蘭多同志夜店發生槍殺案後不久,媒體與政客便爭相把事件定調為恐怖襲擊。這種簡化不但掩蓋了美國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