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近年,香港有團體發起公民不合作運動,提倡遲交公屋租金、分拆支票交稅等增加行政成本的手段,向政府施壓。罷交租(rent strike)的運作模式與此十分相似,住戶通過集體拒付高昂租金,迫使業主回應訴求,例如降低租金、處理樓宇設備失修問題等。雖然在香港較少聽聞,這種抗爭手段在歐美、非洲等地已有一定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從私營房屋到大學宿舍都曾發生過罷交租。惟工新聞翻譯美國獨立媒體Next City的綜合報導,檢視罷交租近年回潮的來龍去脈。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華盛頓特區一群租戶的罷交租(Rent strike)行動將進入第二個月。組織者及專家表示,隨著城市士紳化,罷交租這種策略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據《華盛頓郵報》及《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報導,這次行動與其他發生在克里夫蘭、休斯敦、洛杉磯、三藩市與多倫多的罷交租行動十分相似。
「這個行動罕有地展示了租戶的經濟影響力。」多倫多一個支持租客的組織的法律總監,肯尼斯・黑爾(Kenneth Hale)向《多倫多星報》表示,「這個情況並不常見,但現實是住客每個月向房東繳交超過十億元。這是很大的經濟影響力。」
華盛頓這次發生於布萊特伍德公園(Brightwood Park)社區的罷交租行動,由華盛頓的租戶權益組織拉丁經濟發展中心(Latino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 LEDC)所協調。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組織的歷史當中,他們是盡量避免罷租行動,但由於法律程序較為緩慢,以及區內的租金不斷上漲,這種情況促使組織帶領居民進行罷租。九個住戶現正參與罷交租,他們指房東已經疏忽了大樓的維修多年。據《華盛頓郵報》,因為水災以及火災的損壞、鍋爐鋼管爆炸、蟲害、發霉、電路故障以及熱力和熱水的不穩定供應,部份鄰居已經搬離了該棟大樓。
物業經理德洛麗斯・約翰遜(Delores Johnson)稱拒付租金的租戶為鬧事者,指他們在同一單位住下太多成人,擅自更換門鎖以及拒絕維修及滅蟲人員進入單位。「這真的算不上罷交租,」她向《華盛頓郵報》表示,「他們只是不想付租金,又不想被趕走。」
在十九世紀末以及二十世紀初期的城市中,罷交租一度十分普遍。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在《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中寫到,「罷交租者……並非一群特別激進的人……他們絕大多數是平凡的父母,相信房東有權適當地加租並賺取利潤,但非趁此牟取暴利。」
現在,罷交租重新流行起來。據《多倫多星報》,多倫多去年兩次反抗房東的大型罷交租的成功,展現了租戶的力量。根據科羅拉多公共電台四月的報導,科羅拉多州議會更曾討論將罷交租過程正規化的法案,給予租戶拒付租金的權力,拒付金額最多可相約於維修單位內一個大型缺陷的金額。(該法案在五月被委員會否決。)根據《華盛頓郵報》,從2016年起,洛杉磯已經發生了六起罷交租,是租戶運動次數最多的城市——這並不令人意外,《華盛頓郵報》指出,洛杉磯向來是美國租金負擔最高的租賃市場之一,其租戶人數佔美國所有主要城市中的最大份額。
「我們當下的不平等程度已經達至『鍍金時代』(Gilded Age)以來的高峰,正因如此,現在也許是時候重新訴諸罷交租這些源於當時的策略。」洛杉磯租戶聯盟組織者翠絲・珍妮・羅森塔爾(Tracy Jeanne Rosenthal)向《華盛頓郵報》表示。
回到華盛頓,在布萊特伍德公園社區的罷交租處,物業持有公司EADS LLC已經就拒付行為而向部分租戶提出訴訟,其中主要是說西班牙語的移民。EADS已承諾在接下來幾個月裡翻新旗下的13棟樓宇及其門廳。這些翻新計劃並不確定是否在租戶拒付租金前已有決定。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罷交租有可能需要持續多年才能達成結果,但拉丁經濟發展中心組織者羅布・烏爾(Rob Wohl)指出,如果運動成功,亦可能對其他拒付房租行動的租客有助。
「即使租戶付得太多而獲得太少,他們依然可能失去家園。這個想法令租戶越來越願意去組織起來,」史丹福法律學院教授米歇爾・王爾德・安德遜(Michelle Wilde)向《華盛頓郵報》表示,「這是一種無畏無懼的心態,因為你已經再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文章來源:
https://nextcity.org/daily/entry/rent-strikes-heating-up-nationwide-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