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香港工運縱橫】微觀六七暴動肇因論社會因素(下)

$
0
0

編按:引發六七暴動的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到底是親中共的工聯會依據上頭指示早有策劃,抑或是中途乘機騎劫了工人自發的行動?卻又原來,當年工聯會在塑膠業的動員力根本就不強大。與此同期爆發的青洲英坭廠工潮,外籍管理層為發洩直駛田螺車企圖飛車撞工人,換成今時今日隨時連日上報紙頭版,但工聯會擺出文革式排場甚至呼召「左派」明星現場表演振奮士氣,也無法鼓動民情,工潮草草收場。兩廂對照,為何結局竟有如此差距?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仔細整理人造花廠工潮經過,直指警察多次過激鎮壓在短短數日內激起連場警民衝突,正是讓工潮演變成暴動的直接原因。「左派」人物的派系亂鬥和立場多變,也導致那些認為暴動幕後必有統一劇本指使的主張未必站得住腳。歷史的推手是「全能的中共」還是諸般社會矛盾?且看今回分解。
 


續前文

青洲英坭公司

紅磡馬頭圍道青洲英坭廠早在1967年2月已發生了工潮,事因青洲英坭廠取消原有的工人醫療福利,勞方大為不滿,發起罷工,直至一個月後與公司達成協議,方才復工。

但到4月29日,一名澳洲籍工程師駕車返廠,一輛檢修的貨車沒有讓路給他,此工程師竟駕駛田螺車朝貨車駛去,修車工人立即駕駛貨車離開。工程師滿腔怒火衝前,意欲毆打修車工人,被附近工人喝止,工程師立即躲進寫字樓逃避鋒頭,廠方致電召喚警員到廠。約100名工人遂封鎖廠區,進行怠工,要求資方正視問題,下午2時,另一名澳洲籍管工駕駛一輛汽車衝向圍廠工人,離廠絶塵而去。有人向廠內貨車擲石,打破擋風玻璃。工人立即向廠方提出抗議,廠方再度召警到場,事態沒有進一步惡化。

隨着怠工持續,廠方要求工人到港島總部與管理層商談,工人則以事情發生在工廠為由,要求總經理到廠商談。數日後青洲英坭廠藉口業務競爭激烈,於5月4日宣佈關廠,遣散工人。在此情況下,工人只好派員到港島與管理層談判,工廠亦於6月宣佈即將復工,並願意聘用曾經怠工的工人。在這宗工潮中,左派工會派人到場支援,8名左派學生胸前佩戴毛澤東像章,手持《毛主席語錄》,帶同茶點到埸慰問,左派演員朱虹、傅奇、鮑方等人亦曾到場慰問工人,並在現場進行表演。(注廿三)

這宗工潮應是可以刺激起市民的民族矛盾,用來組織反英運動,而文革式鬥爭方法亦使用了,為何工潮不發展成為暴動?就是互動因素起作用。勞資問題上勞方永遠是弱勢的一方,強勢的資方使出關廠一招,勞方差不多任由魚肉。聲勢浩大的1926年英國全國大罷工,在資方關廠下,加上政府的壓力,以徹底失敗收場。

青洲英坭廠工潮中只發生過怠工,沒有罷工,工潮尾聲已爆發人造花廠工潮,是否因此而轉移了左派的鬥爭目標,所以青洲英坭廠要收兵?當青洲英坭廠復工時,六七暴動已全面爆發。至此,以上工潮涉及的工廠在六七暴動中有何舉動?值得探討。

人造花廠工潮

就在青洲英坭廠工潮的同時,4月13日香港人造花廠制訂了新廠規,以提升工人工作效率為藉口,減少奬金與津貼。工人群起反對,進行怠工,又選出12名代表與資方談判。

4月28日廠方宣佈結束啤機部,開除全部啤機工人,總數達500人之多。西環卑路乍街總廠有七成工人屈服,新蒲崗大有街分廠則大部份工人反對,發起怠工,在門口抗議,貼大字報。

5月5日早上9時,新蒲崗分廠門外,工人如常地在廠門外張貼大字報、朗讀《毛語錄》之際,明報記者與工人發生衝突。9時30分,百餘名荷槍實彈的防暴隊到場包圍工廠,並封鎖附近街道。中午12時30分,十部防暴載來200餘名防暴隊到場增援,護送記者離去,工人高聲喝倒彩。

下午5時,有貨車運載製成品到分廠卸貨,工人上前干涉,廠方將貨物搬回車上載走。

5月6日,警方將停泊在大有街的貨車驅趕離去,有貨車到分廠出貨,百餘名工人包圍貨車阻止出貨,秩序大亂,工人蕭劍輝遭管工孔彪揮拳擊中胸部,引致群情汹湧。警方派20餘名警員到場增援。混亂中有人將摺椅擲向人群,造成流血事件。稍後防暴連到場,將附近的爵祿街、三祝街、七寶街和雙喜街等街道封閉,列隊推進清場,揮動警棍毆打工人,打傷多人,拘捕18人帶回警署。被捕工人高呼毛主席萬歲、打倒港英等口號。

數百群眾聚集暴隊防線外鼓噪,內有小孩。大有街某工廠樓上有人擲下玻璃樽、鐵罐等雜物。防暴隊向天開槍示警。群眾向警員擲石。警方施放催淚彈並以武力驅散人群,多批警員陸續到場增援,防暴連撤離現場。

港九樹膠塑膠業總工會主席馮金水及兩名工人代表,到黃大仙警署交涉有關工人被捕事件,遭警方拘捕,並與之前被捕的18名工人一起被控非法集會等多項罪名,但馮金水等3人當日根本沒有在大有街出現。

這場小騷動之後,工聯會發表抗議聲明,左派亦不斷發動團體到新蒲崗支援工人。警察的血腥鎮壓日益嚴重,左派發動宣傳機構反擊,並將示威行動擴大,香港人造花廠工潮愈鬧愈大,左派工人與警察之間的衝突愈來愈激烈,工潮逐潮演變為暴動。

5月11日前來大有街慰問的人很多,加上圍觀者群眾達數千人。午後3時半600餘名防暴隊到達現場,與在場的50名勞校學生對峙,警司伊和下令開槍,並施放了53枚催淚彈,發射70發木彈,拘捕127人,另一方面則讓工人安全撤離現場。

4時半警員準備撤退,大有街兩旁工廠樓上有人擲下玻璃樽、鐵罐等雜物。

晚上東頭村有人在馬路設置路障並放火,港英出動啹喀兵鎮壓。9時後港英宣佈九龍部份地區宵禁。

5月12日午後新蒲崗街上人流增多,警方開始驅散人群,騷動再起,稍後即擴大至東頭村、黃大仙、橫頭磡和樂富(時稱老虎岩)等以至九龍塘閙市,港英再度宣佈宵禁。

東頭村多處有人放火,左派開始組織各界群眾到港督府示威抗議。群眾人數比警員多,初期警方的行動相當抑制。到了5月22日,警方開始以武力對付示威者。(注廿四)

據新華社前秘書長何銘思說,人造花廠工潮不是自發的,是工聯會部署的。據參與人造花廠工潮的工人回憶,工潮爆發時完全由工人自發組織的,後來左派工會才介入。(注廿五)何思銘雖是左派高層,但不是工潮第一身參與者,亦沒有出示有力證明,是事後估計。所以何銘思之言亦是空談,參考價值不大。

學生和工人的行動已知是左派組織和指揮的,但未有實證是早有預謀,看來是被動的成份較大。但大有街兩旁工廠和東頭村放火的行動,沒有資料證實是與左派有關的。左派與警方的的武力衝突,如果沒有其他群眾的參與,能演化為暴動嗎?沒有社會矛盾這些人會參與暴動嗎?這又證明沒有深厚的社會矛盾因素,運動是難以擴大為暴動的。

新蒲崗的警民衝突中,除左派人士外,尚出現了一大群青少年,部份更加入行動,回顧天星加價騷動主要參加者是青少年,事情並不是巧合,而是社會矛盾到了臨界點,激發群眾暴動。這兩宗暴動有不少基層群眾自發與警察對抗,其中有不少都是雙失青少年,前文已提出青少年的問題是嚴重的。

比較以上各工潮,均見左派被動參與,但何以引爆六七暴動是人造花廠工潮?明顯點燃暴動導火線的,正是意欲鎮壓騷動的防暴隊。警方為何高調介入人造花廠工潮?

與人造花廠工潮同時,於5月4日9時,一隊寮仔部會同警員到龍城路近城寨拆卸違例建築物,與群眾發生衝突,造成兩人受傷,九龍城砦福利會主席兼新華學校校長黃中平等兩名男女被拘捕。10時寮仔部會和警員撤離現場。午後1時,有近百名胸前佩戴毛澤東像章的人群集結在九龍城警署,要求釋放被捕人士,其間有人高誦毛語錄,警方出動防暴隊戒備,4時群眾散去,再有4人被拘捕,准保釋外出。(注廿六)

官民糾紛一單接一單,在社會矛盾到達臨界點下,發生暴動只是遲早的問題。這些社會矛盾主要有:青少年雙失嚴重、工人的生活困苦、欠缺勞工法例保障和警察的貪污等。

結論

在大多數文章裡,所謂左派搞事只是一個空洞的言詞而已,欠缺實質的內容。中共想搞甚麼事?是要奪權嗎?還是要破壞香港繁榮?如果這類指控沒有實際的內容,就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已,與文革極左分子的言詞有何分別呢。筆者認為左派一直以來都想中共收回香港,建立他們心中的公平、公義的社會,這也許是嚴浩在電影《消失的檔案》中所說的崇高理想,準備為它而去死。正如毛澤東在《矛盾論》所說的譬喻,「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注廿七)沒有社會矛盾到達臨界點,更大的革命理想也是空談。如滿清不是腐敗透盡,孫中山的鼓動技巧更高,革命者如何敢於犠牲,最後也只能失敗收場,法國大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也是如此。

除以上所提出社會民生、經濟、勞資等矛盾外,尚有不少人談及的民族矛盾。日軍投降後,收回香港已擺上中英外交問題的桌面上,國民政府是堅決要求收回香港的,但實力不如英國,外交角力失敗而回。收回香港當時得到大多數港人的支持,直至中英談判回歸安排時,英方雖大打民意牌,但都不敢進行全民公投,決定香港是否回歸。筆者認為如果當時英方進行公投,能否取得過半支持也是問題,現時的所謂老泛民雖然支持很多港英的政策,但他們卻是支持回歸的,更曾積極參與《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在回歸問題上肯定不會投票給港英的。這些都是港英深徹了解的現實,所以連關於公投回歸也不會放風試水溫。

香港華人與港英的民族矛盾自開埠以來一直存在,只是按不同的政經環境而有強弱的分別。1947年時親國民黨的人士因九龍城的清拆問題,與港英發生武力衝突,廣州市民於1948年火燒沙面英國駐粵領使館以作聲援。六七暴動前英國實施紡織品輸英限制,損害華資利益,華資對英國的行為啞忍而不發。暴動後於七十年代發生的保釣、中文成為法定語運動和反貪污捉葛柏事件等,港人都在民族問題上向港英發難。所以民族問題不只是左派可使用的手段,而是港英不公平和不公義政策種下的因,任何反殖者都會使用這一武器來進行抗爭。

從六七暴動前短短數月內發生的多宗工潮來看,左派若要搞事,以士打馬力加號工潮和青洲英坭廠工潮最易入手,而青洲英坭廠工潮亦已出現文革式的鬥爭方法。從香港歷史來看,民族因素容易引起群眾的共鳴,但兩宗工潮雖有中外民族矛盾,都能和平解決,這就是互動中導火線沒有出現,或沒有被燃點。

部份工潮警方沒有介入,得以和平結束。再回顧1884年的反法罷工,原與港英無關,而英國亦本有防堵法國擴張的心態,但港英不容港人親中,處事不當,惹火自焚,把事件擴大為騷動(注廿八),這些惹火自焚的例子很多。

據左派人士對各工會分別的分析,紡織染業工會的領導力很強,會員人數較多,膠業工會的領導能力相對薄弱,會員人數相對較少,摩總領導處事作風溫和。南豐和青洲工潮發生後,部份左派中人認為大事將會發生。(注廿九)可是紡織業卻未點起火頭,而膠業工會卻在警員協助下點起了火頭。

綜合以上分析,反英抗暴時社會矛盾已到達爆發的臨界點,任何人都能燃點暴動之火,正如無政治背景的蘇守忠亦間接點起了天星騷動的火頭。至於如何延續暴動,要看參與者的互動因素,亦非個人力量或團所能完全操控。

張家偉在總結新華社高層的訪問,指出他們在文革的影響和壓力下,為求自保,主動發起反英鬥爭,設法發動動群眾鬧事。這說法未能具體證實哪宗工潮是由左派工會有計劃主動挑起的,又如何一步一步地發動。據已公開資料來看,全部工潮都是左派被動介入的。人造花廠工潮更無法證實是左派有全盤計劃、有組織地挑起的,左派亦是被動介入。若說發動學生聲援是鬧事,若市民沒有社會積憤,加上警方的血腥鎮壓,群眾會加入嗎?甚至進而將事件向外擴展為暴動?

左派發動團體聲援又是否助長暴動?左派發動聲援行動早在1950年的羅素街血案,和1957年海軍塢關廠事件已使用,職工盟領導的2007年紮鐵罷工,和2013年的葵涌碼罷工都有團體聲援,聲援行動只是社會運動的其中一小部份插曲而已。外圍團體的聲援能起打氣作用,可使工潮略為延長少許,但對工潮的決勝和擴大沒有重大作用。

前述的工潮當中,也不是全部都使用文革的鬥爭方法,可見反英抗暴的文革因素須按發展過程的時段來論說,不能一概而論。反英抗暴與文革有關固然無可置疑,但卻沒有任何實質的證據,全是根據二手口述的談話和回憶作出的推測。據現有的資料,國內文革鬥爭,主要是毛澤東等極左派與劉少奇等走資派的鬥爭,尚有在中間位置的周恩來等溫和派,再深入去看,這些派內亦有不同的鬥爭。這些派系鬥爭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穿插的,除了權力鬥爭外,尚有個人恩怨的鬥爭,甚至小如家內婆媳之爭也有。

進一步來看,沒有人能簡單地把左派人士清楚地分類為極左派或溫和派。梁威林、祈烽或楊光是極左嗎?前新華社副秘書長黃文放曾於文革期間貼大字報批評領導,黃文放是極左嗎?倒過來,他的領導是溫和派嗎?此事被貼大字報的領導人可能是梁威林。前《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是溫和派嗎?反英抗暴期間,金堯如曾要求《文匯報》職工如遇搜捕,不能下跪抱頭示弱(注三十),這又是極左思想嗎?

《新晚報》總編輯羅孚直認自己當時的言論極左。這些左右派問題未能釐清,這宗暴動的文革因素難以深入有條理來論述,否則又是口號式的反共文章,與文革極左言論沒有分別。

曾有工聯會基層會員對筆者說,他們當年是對廖承志的言論不滿,認為阻礙運動的開展,加上紡織染處理南豐工潮的手法,左派工會陣營的思維和行為可以稱得上是極左。但深入細看,摩總處理的士工潮卻沒有極左行為。左派工會是否「極左」,亦不能一概而論。
有關港英對左派的打壓,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已開始,多番封閉左派的海員工會,遞解左派人士出境。反英抗暴後,港英對左派的打壓沒有減低,有一名工聯會屬會的會員被警員屈藏毒,他的辯護律師正是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因警員的口供前後有矛盾,利益歸於被告,無罪釋放。可見港英對左派的打壓一直沒有鬆手。

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英抗暴運動,筆者閱讀了左派所有的聲明和大字報,都沒有找到左派具體指出為何要發動這場運動,主要內容是對港英的行動作出一些指責。口號中的「港英滾蛋」,是不是指要收回香港,亦沒有進一步說明。左派能發動一場沒有實質目標運動,可見其組織動員能力相當高,亦可見參與者大多是盲動跟隨的。

反英抗暴雖不是左派早有周詳計劃發動的,但運動肯定是由左派鼓動擴大而成暴動的。這場運動領導核心何在?按常理推測應是新華社,但實質證據又不足,據某工會的炸彈隊成員說,安排他放炸彈的不是工聯會,而是裕華國貨的一位經理,這經理早已詳細計劃好一切,如何去放炸彈,放在何處,逃走路線,如何隠蔽匿藏等,還安排《新晚報》記者事後到現場採訪報道,在報章向他們傳遞消息。

(全文完)

注釋:
廿三. 周奕:《香港左派鬥爭史》增訂本(香港,利訊,2017),第225-226頁。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香港大學,2012),第36頁。余汝信:《香港,1967》(香港:天地圖書,2012)。
廿四. 周奕:《香港左派鬥爭史》增訂本(香港,利訊,2017),第228-234頁。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香港大學,2012),第39-54頁。余汝信著:《香港,1967》(香港:天地圖書,2012)。
廿五. 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香港大學,2012),第46頁。
廿六. 周奕:《香港左派鬥爭史》增訂本(香港,利訊,2017),第228-234頁。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香港大學,2012),第36頁。余汝信著:《香港,1967》(香港:天地圖書,2012)。
廿七. 毛澤東:《矛盾論》,第59頁。
廿八. 有關反法罷工詳情可參閱梁寶龍:〈1884年香港反法大罷工〉,載梁寶龍:《汗血維城》,(香港:中華,2017),第17-30頁。
廿九. 梁寶龍:《與周奕談工運史通訊錄》(香港:2017年7月4日),未刊稿。
三十. 周奕演講:〈決戰八月〉(香港:大會堂演講廳,2017年7月2日)

 

【香港工運縱橫】微觀六七暴動肇因論社會因素(上)
【香港工運縱橫】微觀六七暴動肇因論社會因素(中)

 

(Graphics designed by Freepik)

表tag: 
縮字: 
編按:引發六七暴動的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到底是親中共的工聯會依據上頭指示早有策劃,抑或是中途乘機騎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