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就當是放一個長假吧!」
作為一件有良好生涯規劃的80後,人生中段出現天氣不似預期的縫隙,開展了香港working holidays的日子。有苦有甜才是人生嘛。在這個特殊時期,逼自己學習隨遇而安這種能力,踏上了散工之旅。我都真係去重溫左一次廿年前的《悠長假期》。
上半生過得太理所當然,個人又大驚小怪。每個挑戰都是一個任務,讓你學曉你本來就要學的事。
一、別人的眼光其實沒那麼重要
多年正職以後的第一份兼職,是做遊戲推廣員。着住件制服,照鏡望到會認唔出係自己。這就是制服的功能嘛。第一次企喺尖沙嘴海港城人來人往的舖面,我開始諗,如果俾朋友見到咁點算,尤其多年不見的同學,人地會明你做緊咩嗎?會唔會俾人笑?當你開始忙到無咩諗得到,轉眼就一day收工了。
事後諗返,點解覺得自己做推廣員就唔想俾人知?有咩唔見得光?望個表面就笑你的朋友你還care嗎?個社會慣左用你做咩工、搵幾多錢、消唔消費得起諸如此類去評價一個人,你想唔想自己係咁?忘記每個人都是一個美麗而充滿夢想的靈魂,覺得一個人對社會來說只有其職業是有價值的,你係咪真係覺得你只是一部工作的機器?
只怕你看不起自己,其實無人看不起你。
二、人的價值不在於工作的階層
雖然打散工好多時是食物鏈最低層,一間公司裏面最唔想做的工作,就會判俾散工做,人工又奀,的確是有些人有白鴿眼,覺得不值得給你一個笑臉,例如做推廣員會被舖面長工無視或者老點,做helper又要做埋打雜買下外賣咁,又聽過學校飯堂阿姐講,有老師嫌佢搬垃圾臭而投訴。但老實說,你會發現decent的人不會介意你是散工不是散工,都一樣會對你好。而傾落計,佢地會尊重你的見識,尊重你的經歷和修養,而這些都不是學歷和職位必然附帶的。
以前好緊張的前途,好重視的所謂生涯規劃,其實都係資本主義的洗腦工程。有為了畫畫而辭掉工作的老友,社工畢業做散工去打工換宿的學生,旅行時遇過寧放棄黨席和公務員身份、辭工流浪的大陸人,也有揸架電單車從廣西、老撾、泰國玩落去的無業遊民。邊個話要一份工一個身份打死一世。
三、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我試過同推廣員拍擋討論中國哲學,又同印度人老細傾過他的人生轉折和選擇,做data entry有小朋友問面試技巧咁,有個妹仲教我去做彩光脫毛添。
我好鍾意撩人傾計,如果唔係做嘢會好悶,做散工一個月轉幾份工咁樣,其實識到好多人,越來越多人選擇打散工,各自各有背後的故事和人生選擇,背景不一樣,生活環境南轅北轍,價值觀相近,與人連結就快樂。
四、你是你本身的傳奇
既然人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也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將會有二萬個人問你,你有無諗過將來,知唔知自己想做咩。你亦要好堅定,好清楚自己到底做緊咩,哪怕你將要一日每隔四個鐘向人解釋三次。有時真係煩到,X,關你鬼事。但當家人都咁問你,你不期然就有啲沮喪。畫畫多年的朋友話要定時將自己產出post出來俾世人知道,又話facebook唔可以寫得自己太慘(佢指我)。
上一輩未必明白你做乜唔駛定時定候返工,唔明做乜讀咁多書唔搵份穩定的工。其實可能只係開始時錢會無咁鬆動,月光族無積蓄更甚。而嚴格意義來說香港大部份都是就業不穩啦頂,幾時都係隨時炒魷無補償,所謂穩定在現代的液態社會,紐帶早已土崩瓦解,馬克思早就話一切堅固的都會煙消雲散,但你真係唔可以預期你老豆老媽同你讀鮑曼囉。
(待續)
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