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忠於中國?忠於英國?忠於香港?抑或都是忠於私利?百年前的香港上層精英何東既以「中國人」自居,卻又協助港英對付省港大罷工,支持英國在中國的特權;另一邊廂,何東之子何世禮放棄英國國籍,轉為中國公民,甚至北上加入東北軍參軍。權門紛紛保送子弟離棄本土到西方留學,跟當今世情又何其相似。高等華人如何在不同民族身份之間嬉戲,鑽營取利,且聽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娓娓道來。
「我是中國人」
上月寫了一篇讀書報告,今個月亦發表一篇讀書報告,同樣有談本土意識。有論者認為省港大罷工時香港上層精英竭力為港英維持秩序,是本土意色的強烈表現。但在這群上層精英中,卻有人堅持自稱是中國人。
香港望族何東是中國和荷蘭的混血兒,自認是中國人,經常穿着中式長衫,卻效忠港英。
1923年孫中山訪港在香港大學演講,何東的大兒子何世儉是香港大學學生會主席,負責致歡迎詞。何東本人於下午與孫中山會晤。何東曾高調向中國各軍閥提出「停戰裁兵」的建議,北上中國各地會遊說各軍閥。惟經過一番努力,建議無法開展。
省港大罷工爆發初期的1925年中,何東正在倫敦與英國外交部及殖民地官員談論中國和香港問題的時候,寫了一封私人函件Memorandum on the Present Crisis in China,反對英國政府對中國作出作出讓步,不滿無法終止英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及主張讓中國恢復關稅自主權等。由此可見何東在中港的政治力量和心態。
何東的兒子何世禮在中國人身份上表現激進,他於1925年9月入讀英國烏烈芝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Woolrich),這時省港大罷工已經爆發。1926年下半年,何世禮報考英國皇家坦克兵團,「香港人」的身份給他帶來困擾,英國戰爭部(War Office,即後來的國防部)認為何世禮的英國屬土公民身份乃屬外國人,又指何世禮可能會成為軍閥,須小心處理,必要時考慮推薦他到法國受訓。
在這個情况下,何世禮得到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名義上資助,冀能進入法國軍官學校受訓。但他沒有支取薪金,也沒有為張作霖工作。經過一段波折後,何世禮於1927年加入「范波路皇家坦克兵團第二戰鬥營」 (The Second Battalion of the Royal Tank Corps at Farnborough)當學員。
1927年下半年,何世禮作出驚人之舉,申請放棄英國國籍,轉為中國公民,維持英國屬土公民身份不變。1925年時何世禮是持英國護照進入英國的,護照英文名Robert Ho Tung,放棄英國國籍後,改用英譯中拼音Ho Soughhai Lai,自稱中國軍人。英國戰爭部獲悉這一消息後,終止何世禮的范波路皇家坦克兵團第二戰鬥營學籍。何世禮由吳佩孚保薦投考南京軍事學院,因此在上海辦理「入籍中國」,1929年時何世禮加入了東北軍,真正成為中國軍人。在《工商日報》內,部份員工以「將軍」來稱謂何世禮。
早在1924年,何世禮已決意北上從軍,一班皇仁同學亦有此意。可見當時部份香港精第二代的心態。事情不僅如此,當時亞洲瀰漫革命氣氛,在皇仁讀書的何世禮有「Bolshi Robbie」的諢號,Robbie是何世禮英文名Robert的暱稱,Bolshi即Bolshevik的簡寫,是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譯,中文音譯是「布爾什維克」,意譯為多數派,是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個派別。這個渾號不是指何世禮是共產黨員,而是指他左傾。聯俄容共前的國民黨已被指是布爾什維克,蔣介石當時被指是左派領袖,曾在公開會議上高叫反帝國主義口號。
早在1921年,香港另一望族利希慎安排兒子利銘澤、利銘根到倫敦求學。1923年,利銘澤入牛津大學班堡克書院(Pembroke College,彭布羅克書院)攻讀土木工程,1927年畢業。中國改革開放後,利銘澤北上做生意,成中南海紅人。周壽臣的兒子周錫年醫生於1923年到倫敦大學深造。
以上各人的中國心各異。
省港大罷工
香港土生的望族周壽臣曾在清政府內任官,省港大罷工時全力為港英維持香港的「安定繁榮」出謀獻策。
在罷工問題上,何東認為工人的行動破壞了香港經濟和社會安全,因而支持港英以強硬手段對付工人,協助港英分化工人,企圖瓦解省港大罷工。
1925年,九龍塘花園別墅興建計劃工程遇上省港大罷工及發展商病逝,面臨清盤危機,部份業主及股東請求何東協助。何東先組織成「九龍塘花園會所」,然後繼續未完的工程,別墅於1929年相繼落成。在區內原本全以英國郡為名的街道選取一條街,命名為何東道(Ho Tung Road),以示感謝和紀念何東施以援手。
很多人誤以為九龍塘花園因省港大罷工打擊而破產,實情則是九龍塘花園計劃出現失誤,在平整土地,修建去水道等工程上計錯數,令工程嚴重超支,陷入財困要破產收場。
1926年,上海《民國日報》報導指何東、渣打銀行及英美煙草公司聯合組成財團,借出500萬元給張作霖及孫傳芳作反赤軍費。英國贈送30,000個軍用鋼盔支持反赤。
省港大罷工後,何東女兒何艾齡、何綺華於1927年赴英留學。
香港另一望族利希慎於1924年時以3,850,960.35元從蘇格蘭Dumfriesshire 的鄉紳約翰•威廉•布坎南-渣甸(John William Buchanan-Jardine)手中, 購入銅鑼灣東角土地,包括家宅、商廈、貨倉等。省港大罷工前各港商都是看好香港的市道。1925年,利希慎為紀念好友江其輝,應允為皇仁書院設立奬學金。
有論者認為:華人精英無法在港英內取得正式的華人代表位置,只好在中英之間尋求以各種策略,提升其政治和社會地位,這就出現雙重效忠的問題。在政治和經濟的壓力下,華人精英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效忠也隨時局而變化,回歸前後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鄭宏泰、黃紹倫著:《三代婦女傳奇──何家女子》,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0。
鄭宏泰、黃紹倫著:《山巔堡壘──何東花園》,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2。
鄭宏泰、黃紹倫著:《香港大老──何東》,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
鄭宏泰、黃紹倫著:《香港將軍──何世禮》,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第51-80頁。
鄭宏泰、黃紹倫著:《香港赤子──利銘澤》,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2。
鄭宏泰、黃紹倫著:《一代煙王──利希慎》,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1。
利德蕙著,顧筱芳譯:《香港利氏家族史》The Lees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
鄭宏泰、周振威著:《香港大老──周壽臣》,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
(以上圖書香港公共圖書館都藏有,可供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