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迴塵居】《葉問》,你侮辱了葉問

$
0
0

觀乎整個聖誕檔期,最受矚目的自然是《星球大戰》,看來對抗黑暗原力的重任又得再一次落到葉問肩上。不經不覺,甄子丹主演的《葉問》系列已經迎來第三集,尤記得第一集在零八年上映後,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葉問旋風:不同的影視公司紛紛借葉問之名拍出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武打片集,而慕名投師詠春門下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這陣突如其來的熱潮無疑是詠春派一大福音,但對如筆者般份屬其他派別的武者來說,則象徵著莫名其妙的排斥。打從零九年起,無論筆者向身邊友人介紹哪家拳法,都會立刻遭人拿去跟詠春拳比較。事實上,此等影視營銷手法,是否真的能夠推動起詠春以至整個國術文化呢?當中又有幾多魔鬼細節?

抗敵神劇

打從第一集開始,甄子丹飾演的葉問似乎就注定要當上民族英雄。不管是在佛山還是香港,他都要不斷在擂台上用日字衝拳打跨英、日各路殖民侵略者,今回連泰臣都挑上了。先撇開種種篡改歷史的細節,淨是一個中國拳師能夠公開與侵略者代表比武已經非常荒謬。誠然,中國拳師素有跟外國武者較技的記錄,例如形意門車毅齋、郝恩光就先後擊敗過日本武士,但這種比試基本上只屬民間私下比鬥,政權極其量只擔當推波助瀾的角色。套用散打選手李揚在批評八卦掌呂紫劍時的說法:若然西方列強會因一場比武將利益讓出,難道侵略者打開晚清大門靠的就是赤手空拳的日本武士?哪怕撇除實利計算,要羞辱中國人的方法多的是,當年郝恩光便是在日人算計下失掉名聲,何須犯險公開挑戰一個力能打十的高手?

說穿了,這些欠缺常識的情節其實都是在迎合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本片監製黃百鳴便曾多次表明,香港電影必須靠攏內地市場,以十三億觀眾為目標。既然內地觀眾群不乏「憤青」,於是葉問宗師就必須像「抗日神劇」裡的大俠一樣,上演多幕手撕鬼子、腳踼倭寇等震撼人心的場景。是否尊重歷史、是否尊重真正的救國烈士,完完全全不是首要考慮。至於葉問與詠春拳的真實面貌,亦早被片商歪曲得可憐了。

消費至上

歷史上的葉問宗師1950年來港,直至1972年去世。期間訓練出大批實戰好手,如梁相、盧文錦、黃淳樑等,為詠春發揚光大、普及海外,宗師之名當之無愧。然而,這點並不代表要否定其他師傅的地位。因為早在葉問宗師來港之前,永春功夫就開始在香港傳承,大德欄、鄧奕等便為永春名門(鄧奕號稱永春棍王,一手六點半棍法打得出神入化,讀者有興趣可以搜尋他的視頻)。雖說永春與詠春的關係尚存爭議,但兩門拳術同出一脈、手法亦類似。詠春拳能在香港紮根,永春門前輩絕對功不可沒。
    
可惜這些資料在《葉問2》裡全無提及,相反葉問就不斷被指為香港詠春第一家,彷彿在他之前香港便從沒有詠春功夫般。這種為抬捧葉問而壓低他人作法,不僅抹煞了前人功勞,同時亦不利詠春的整體傳播。畢竟在不明就裡的觀眾眼中,葉問系詠春便是正宗,其他流派俱是在狗續貂尾。結果杜宇航的《葉問前傳》便因為將姚才、阮奇山兩位前輩矮化成葉問的小師弟,引起過佛山詠春的嚴正抗議。事實上,不獨前輩,類似問題亦發生在對徒弟的描繪上。

在《葉問2》中,黃曉明所影射的黃淳樑(戲裡稱作黃樑)為甄子丹在香港收的首名弟子。但按照史實,葉問在香港收的第一位弟子當是先前提到過的梁相。葉問最初能夠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授拳,亦是基於梁相是該會主席的關係。黃淳樑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他好實戰、有「講手王」美譽。再加上他是李小龍的授業師兄,兩人一直互有通信,坊間普遍視其為葉問門下最傑出弟子。為了迎合大眾固有印象,並繼續消費李小龍的身份,電影公司明顯有意地歪曲史實、將黃淳樑躍升成葉問首徒,更每次在片尾中強調李小龍與葉問的關係。由此,身為大師兄的「標指王」梁相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李小龍跟葉問的種種真實磨擦(這點在黃秋生的《葉問:終極一戰》裡曾有所提及,基本上得到詠春前輩承認),也變成了一幅和諧圖像。

實戰?

誠然,一套好電影必然要對現實作出各項修改、搞點庸俗,為外行人圖個官能刺激亦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無限商機已經令事情呈現了失控之勢。正如筆者在文首所言,隨著一浪接一浪的電影攻勢,有不少人將詠春拳視作拳法之宗,並以此否定其他拳術。更有甚者是拿片中甄子丹的架式當標準,以為這就是實戰詠春的打法。

其實,甄子丹在戲內打出的招式藝術成份居多,根本不能視作實戰技巧。他為了塑造詠春的特有形像,每次都用二字拑羊馬配攤手作起手架及預防動作,但技擊本來就敵我雙方不斷流變的一種互動,就算是防守動作都不可能有套永恆不變的法則。因此,二字拑羊馬的功夫不是在於固定,而是要用幾何原理讓習者找出中線及出腿角度,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步鍛煉瞬間以角度帶速度的本事,故是屬於功法而非招法。在瞬息萬變的摶擊中站死二字拑羊馬,根本自取滅亡。

至於在手法上,甄子丹為了讓架式變得清晰易見,往往將手伸得筆直,令勁束在前臂上,很難出拳順暢。而為了強調詠春的直線原理,他又不斷以日字衝拳作為近乎唯一的攻擊手法。現實是詠春雖然以直線衝拳聞名,但亦不乏橫拳、鉤拳等動作,勾漏手便為一例。過份刻意使出某種打法,只會令對方有所防範。

最後,筆者對片中的各場對打設計實在不敢恭維。這不是要否定「宇宙最強」或洪金寶的本事,而是那種對各家拳法的片面描寫簡直接近醜化。以第二集的枱上決戰為例,由於想突顯出詠春的短小精桿,劇情先後安排了葉問跟猴拳、八卦掌、洪拳對碰。結果猴拳、八卦掌就因為華而不實的招式慘敗葉問手中,但問題是那些根本不是猴拳、八卦掌的實際打法。好像羅莾飾演的猴拳師傅,甫一上場就真如馬騮般滿場跳,全身都是可乘之機,現實中的猴拳卻根本不會如此。猴拳講的是入身靈活、上下交錯,出招要先用蹲身讓對手失位,然後用勁往對手身上「爬」,替自身借力之餘亦封死對方的勁,最後全力打要害。情況就好像猴子摘果,先縮身下蹲、然後突然一下彈上樹幹,四肢一起借著樹幹之力往上爬,極速把果實拿下,全程絕不拖泥帶水。這連消帶打的方式,在北方猴拳裡就形象地名曰「猴爬桿」及「猴掛印」。

至於馮克安打的八卦就更離譜,不問分由的全場自轉。要知道八卦掌的走轉是功法,以腳下淌泥之意鍛煉步法及內勁,好比人在濕泥上走路要全身用勁來平衡一般。真要技擊,主要會用「掰扣步」從遍門入身,或直接以抹眉破門,遠攻則可能用快捶掄打(尤其尹派)。現在馮克安這種滑稽打法,使得兩人最後像打柔術般相互纏鬥,非但侮辱了八卦,更突顯不了詠春科學化的四門原理。詠春打法中的其中要義,就以橋手守住上下左右四道門。因為無論對手身法再好、調動再快,都一定是打這四個位置。只要我守顧好四門輔以轉馬,任何角度都可以力保不失。要看八卦掌跟詠春拳的對決,章子怡跟梁朝偉在《一代宗師》裡的表現無疑更為精彩,至少兩人多少打出了八卦走轉跟詠春轉馬偏身防四門的味道來。

《葉問》,你真懂國術嗎?

 

主要參考資料:
網易體育:〈呂紫劍,大俠還是大騙子?〉
明報:〈黃百鳴:港片難免靠攏內地 「13億市場不要 只拍700萬市場?」〉
武術頻道:〈黃秋生的葉問〉
武術頻道:〈冼國林師傅〉

表tag: 
裏tag: 
縮字: 
觀乎整個聖誕檔期,最受矚目的自然是《星球大戰》,看來對抗黑暗原力的重任又得再一次落到葉問肩上。不經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