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工新聞】最近,「大專流浪教師」這個名詞在香港比較常聽,意思其實是指在大專院校的兼職講師。作為一位大專教師,他們需要花很多時間改簿和製作教材,甚至要接受學生的諮詢。但是,兼職的大專教師的教學資源卻嚴重不足,他們沒有辦公室,改簿和製作教材時間不計工資,更隨時可以被推翻合約,面臨失業。惟工新聞訪問了三位大專流浪教師,深入探討大專教師的教學辛酸。
攻讀博士學位 任職幾間大專的兼職教師
阿豪、阿彬和阿欣(三者皆為化名)都是在香港任職兼職教師,阿豪和阿彬都有博士學位,而阿欣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阿豪表示,他會成為兼職教師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學校的環境,喜歡教學,對於教學有熱誠,而他成為兼職講師是自願的,因為需要照顧自己的小朋友。阿欣也是與阿豪都有相同的理念,他本來畢業時已想著要當大專教師,所以才讀到碩士。而阿欣是讀副學士畢業,所以希望做一點事情幫助副學士的學生,協助他們升上大學。但其實有很多教師都是被迫成為兼職講師的,雖然學校也有全職的位置,但是卻不夠兼職講師多,根據大學資助委員會的統計,在2017至2018年度,全港的全職和兼職比例大概是七比一,即八個教師當中就有一位是兼職教師。以嶺南大學為例,它們的全職教師與兼職教師比例是一比四,即是他們只五分之一的教師是全職,然而他們其實是一間有政府資助的大學。為何他們不多請全職教師呢?原因就是大專院校會為了節省開支而請兼職講師。而且,聘請兼職講師的程序遠比聘請全職的簡單,基本上,兼職教師都是靠別人介紹或是該大專院校的舊生。因為很多需要兼職教師的都是一些副學士或自資的學位,有很多都是臨時開班的,所以急需教師,不能夠進行公開招募。而且,兼職教師的入職程序比全職的簡單的多,兼職教師只需要與學系主任見一面即可,但聘請全職教師需要學校先下廣告,然後要申請人向學校發履歷表,由學系向申請人進行面試,最後再見校長。儘管程序有多繁複,但不止是三位的流浪教師,香港很多的流浪教師都有一個願望,就是成為學校的全職教師。
犧牲私人時間 製作教材不計工資
作為一個教師,他們都需要回答學生的提問、製作上課的教材和批改功課及試卷。那工資是怎樣計算?答案是以上的行為都不會計算在兼職教師的工資中,他們的工資只會計算他們與學生的接觸時間(學生的諮詢時間並不計算在內),即僅僅是上lecture的時間,所以他們很多時候都會和學生在上課時的小息時間或者是下課的時候接受學生的諮詢。如果有時候真是需要與學生約一個時間作諮詢,都會約在他們需要上班的日子。因兼職教師並沒有辦公室,所以有時都需要在咖啡店中會面。阿豪透露,他以前上班都還是會有共同使用的辦公室,但現在卻是一個辦公室都沒有。最重要的是,他們改簿的時間和他們製作教材的時間是不會計算在工資內的,所以他們有時候花很多時間在這些工作上也得不到合適的回報。
兼職教師並沒有固定的月薪,月薪是要看學校收了多少班,有時候行政部的人會把所有課程放在同一個學期,以阿欣為例,她提到自己在這個學期收了七個班的課程,一個星期要工作四天,而每一個課程大概有三萬元的工資。因此,要得到更多的課程才能夠賺取工資,兼職教師就需要搶學生,令自己有更多的班,例如是在放榜的時候會有一些入學的面試,其實並不是真的揀選學生,就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入讀,令自己的班數增加。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他們的工資並不像全職教師一樣,有穩定的收入。而且,自資院校教師所謂的全職其實都只是簽三年的約,三年之後要學校續約才可以留在學校繼續工作,而兼職的教師就是簽一年或兩年。雖然大專院校對於全職教師的需求很大,但是學校卻不去聘請,是因為學校希望在教學身上減低成本。聘請一個全職的講師教授課程,基本一個課程的工資是三萬四千,而以阿欣為例,她的工資就只需要一個課程三萬,而且是四、五年沒有加過工資。以某自資院校課程為例,全職的講師都只有一個人,其他的都是兼職教師,而且有一些大專院校現時甚至不再請教學助理,也不開導修課來減低請教師工作的成本。這樣,學校的教學成本是下降了不少。而且,開課程的時間是十分遲才會確定,例如是七月中是該課程的第一堂,但六月尾才說課程招收不夠學生並殺了其課程,結果兼職教師又會失去一份工資。阿欣表示,曾經試過有一年學校是八、九月才說不會聘請兼職教師,而教師找工作的期已經過了,所以感到十分徬徨,因為一個學期是六個月,即是他會失業六個月,無以為生。因為學校隨時都可以不請兼職,為免這一種情況發生,所以流浪教師都會找一間主要的院校,即是無論如何都有個較為保險的工作。由以上情況所見,兼職教師的收入是極度不穩定,並隨時會面臨失業的危機。
三位教師坦言,已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都會希望自己能夠在大學任職助理教授,但是無奈助理教授都是全球招聘的,自己只是數以萬計的博士當中的其中一位,實在是難以爭取職位。所以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都要出多一些研究論文,增加自己做助理教授的機會。如果花太多時間在教學身上的話,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寫論文。當有時候一些課程未必能夠找到其他專科的教師,學校便會問相熟的兼職教師有沒有興趣教這一個課程,他們卻可能是對這一個課程不熟悉甚至是不認識,例如阿欣本來是教人文社科的,但有一個課程卻要她教經濟學。他甚至表示有時候學生上課如果問太深入的話,是不懂得回答的,而且他要花更多的課餘時間去熟悉這個課題,又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製作教材,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做自己的論文。這個情況意味著兼職教師很大可能會被困在這一個職位,無法有晉升的機會。
由學生評定教學質素 為保飯碗取悅學生
學校必須要評估教師以保障該校的教學質素,但是它們評估的方法並不是靠教師開會討論等等的方法,而是靠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在每一個學期尾都會有一個教學的評估,這個評估對於兼職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因為學校會憑學生的這個評分來評估其教學質素。如果在評估中,教師的分數是在六十五分以下,學校的高層就會把這個教師放在會議討論的議題上,討論他的教學情況,如果是低於五十五分的話,他們就會被辭退。因此,兼職講師都要花時間很多時間在學生身上,令學生給予他們的分數能夠達標,例如阿欣會把自己的私人電話號碼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做功課或溫習時可以向她進行諮詢,也會把最後一堂的導修課定作問答環節,讓學生都能夠在考試前進行提問,但依然,這些時間都是不會計算在工資內的。阿欣提到,大部分會問問題的都是副學士的學生,因為他們想得到好成績入大學,所以他們都會問有關學術上的問題,但自資學位的人就不會,因為他們不渴望得到好成績,所以教副學士課程會相對較忙碌。這個方法卻有一個麻煩之處,就是教師可能只打算幫助一個學生,但當其他學生聽到其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去向教師提問,加重教師的負擔。而且,有一些學校,例如是城市大學等,它們的評估問卷都是讓學生回家上網完成,所以也有可能學生會不做這些評估,而造成了低回應率的問題。城大的自資院校十分看重回應率,所以為了提高回應率,教師也要想辦法,例如阿彬提到他需要以考試提示來吸引學生做問卷。除了學生的評估問卷外,學校會舉辦教師與學生代表的會議來監控教師的教學質素。在這個會議中,學生代表會提出很多關於教師的教學問題,而教師通常都會把握這個機會向學生解釋一些學生覺得不滿的地方。由此可見,兼職教師為了保全自己的工作,無奈地要為學生做得更多,甚至是要讓不達標的學生合格來取悅學生,例如是把整體學生的評級上升一個。這樣會為教師增加麻煩,也令教學的質素下降。
香港教育制度華而不實 資源分配不公
從流浪教師的工作情況來評價香港的教育,就只能說香港的教育不再以學生為本。制度向教學的方針越來越遙遠,因為大專院校開始把教育商業化,將其改變成一門生意,都是向「錢」看的。阿豪表示,教育是應該要投放更多的資源,把教師或上一代所知道的事情都告訴學生,他認為這才是教育的意義,但現在卻失去了這一個本意。有很多人都可能會說這是教師的問題,他們並不能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但其實現時的流浪教師不能夠完全做到教育,並不是因為他們教得很差,而是因為在這個制度下,他們無法先保著自己的生計。學校不願意投放更多的資源在聘請教師身上,一個兼職教師,工資並沒有全職教師高,但卻要比全職教師更花時間和心力。有時候,一個兼職教師要教很多班,甚至是全個學科就只有一個兼職教師,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為課程作更好的安排。例如教師製作試卷的時候,都為安排考題為選擇題或短答題。試想想,一個學科有二百多個學生,如果每一份試卷都是文章的話,要花很長的時間閱卷,令他們沒有時間準備教材。但是如果是選擇題或短答題的話,教師們只需要改一個星期。而且,兼職教師希望把考題的難度下降,令學生比較容易畢業,這樣學生才不會在問卷中把教師評分寫得很差,加深了被解僱的危機。
而且學校所謂的教學評估並不是審視教師真正的教學質素,都只是看學生對於教師的評價,試問又如何能夠提升其教學質素?香港的大學都只重視學院在國際上的排名,而國際排名並不計算教學質素的方面,只是計算研究院的那一方面,所以學校都只會花時間及資源在研究院,並不是調整教學質素。這個制度下,教育已經不是最重要,因為學校已經把教育變成一門生意。而倘若大專院校不正視流浪教師及教學質素的問題,受罪的不只是一班流浪教師,而是在這個商業化教育下的大專學生。
相關報道:
大學零散工:兼職教師困難知多少
https://wknews.org/node/1761
大學資源增 待遇卻變差:UGC削資,你我都唔知?
https://wknews.org/node/1767
大學教職員被炒之謎:零散化的大學教育
https://wknews.org/node/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