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自開埠以來,基督教團體一直是港英政府推行教育的親密伙伴,但這個通例卻未必適用於勞工教育。基督教女青年會在戰後曾經熱心組織婦女勞工,由搞團契到開夜校、辦宿舍、設立托兒所無微不至,結果竟遭政治部大舉查辦,機構高層急急殺校並開除前線同工,為何會釀成如此破局?相似的高層出賣戲碼在香港社會福利史上上演過幾多次?連女青的官方網頁提及四十年代「婦女運動事工」時也對此避而不談,香港工運研究者梁寶龍翻查文獻,為大家揭開這段黑歷史。
據《香港左派鬥爭史》一書記載, 1949年 11月《文匯報》刊登了一封由「女青年會勞工夜校校友」撰寫的勞軍信,而該報刊登的「回國觀光團」名單,也出現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以下簡稱女青)勞工部幹事的名字。這些資料引起了港英政治部注意,懷疑女青夜校已被中共滲透。大批便衣探員於1950年 1月某日晚上搜查女青位於深水埗的勞工婦女宿舍。
政治部大舉搜查後,女青董事部翌日即以「客觀環境困難」為由,決定停辦7間勞工婦女夜校,36名員工即時被解僱,約 1,300名學生受影響。後來因學生抗議,擾攘了個多月後才陸續復辦其中5間夜校。
職業婦女團契 求職培訓好幫手
女青踏入四十年代會務發展迅速,包括自置第一間會所、開辦職業婦女宿舍、發展婦女工作及宗教事工等。其後,各項服務如學前教育及青少年服務、學校教育、耆年服務、家庭及社區服務、職業訓練、酒店服務等亦相繼開展。
女青當時組織有「職光團」,為職業婦女服務,以團契形式開展活動,職光團按職業類別分為三個團,公務團是機關、銀行、商店職員和新聞記者;敎務團以中小學敎師為主的敎育工作者,醫務團包括醫生、謢士、助產士,其中青年護士居多。女青考慮到一些既不是在職婦女,又不是在校學生的失學女青年,對她們亟須進行團結、敎育、幫助,於1948年增設「智修團」,由失業失學女青年組成。職光團到1949年底全團共有團員400餘人,比1946年女青恢復時的100餘人多了三倍(注一)。
職光團協助失業婦女尋找工作,介紹她們到敎會學校、或夜校任敎,有些任家庭敎師,有些任職員、護士、或工人等。職光團按智修團團員的興趣分別組成出版組,護士組、編織組、歌舞組進行學習,並辦了保育人員培訓班,救護班和會計班,加強培養失學失業女青年,使她們有一技之長,有利尋找工作。
勞工婦女部壯大 學校開支佔女青經費之首
女青原設有一間職業婦女宿舍,已有人滿之患,而且收費較高,對一般收入的職業婦女來說,負擔較重,租不起。女青於1946在港島英皇道籌建第二所職業婦女宿舍,有床位24張,租金較便宜,很受歡迎,經常住滿宿友。
職光團經常組織知名人士演講會,請翻譯家葉啟芳(1898-1975)講「耶穌督基精神」,講者有報界的劉思慕(1904-1985)、梁若塵(1903-1990)、民主人士工農黨曾偉(?-1949)等;培僑中學副校長徐舜英(1914-1994),講參加回穗觀光團的感想。1948年7月,職業婦女部開辦托兒所,解決職業婦女後顧之憂,地址在深水埗元洲街158號2樓,港督夫人主持揭幕。接受培訓的學員大部份於中共建政後回到廣州工作。
勞工婦女部1946至1949年三年間,在深水埗、旺角、中環、灣仔、銅鑼灣等開辦7所勞工婦女夜校,初期只有1間。從1班增至38班,學生由30餘人,增至1949年在校學生總數1,300餘人,學生以十餘歲女工為主,還有一些小販,和失學失業女青年,學校的開支是女青全年經費預算的第一位,學制三年,相當小學畢業水平。勞工婦女部於1946年成立勞工婦女宿舍,地址在深水埗大埔道,有帆布床18張,收費便宜,宿舍常滿,宿舍要求未有高小畢業的女工到夜校上課,宿舍訂了數份報紙供宿友閱讀。
勞工婦女部組織「友光團」,取工友之光的意思,在7間婦女夜校分別成立7個分團, 名為「智勇團」、「忠勇團」、「英勇團」、「毅勇團」、「剛勇團」、「勵勇團」、「堅勇團」等,出版《友光刊》季刊。
政治打壓 高層殺校炒人
《文匯報》勞軍信件見報後,1950年1月23日,女青會長譚軔口頭宣佈停辦7間勞工婦女夜校,1間勞工宿舍。會長亦要求職業婦女部幹事陳學賢、勞工部幹事沈寶媛、俞福親暨全體敎職員工等33人離職,理由是環境困難,及夜校校友數人曾月前在報刊刊登愛國勞軍信。
1月25日中午12時,陳學賢、沈寶媛上書董事局陳述意見,「希望本基督服從真理之精神,明辨事非,重新考慮,收回成命」。
1月27日下午3時,董事局一直避免書面答覆,由譚軔代表董事局以口頭答覆,堅稱要陳學賢、沈寶媛、俞福親等3人離職,全體敎職員要重新登記,仍要停辦兩間夜校,其餘5間改口延期至3月1日上課。
1月28日,「勞工婦女夜校」取消校名中「勞工婦女」四個字登報招生。
1月30日,被逼離職的陳學賢、沈寶媛發表《告社會人士書》(注二)。
這時港英正大力壓逼親中共人士和團體,經一番擾攘後,女青事件就被壓制下來。
部份勞工婦女夜校資料
校名:基督敎女青年會勞工婦女夜校
正校地址:堅道75號真光中學內
負責人:郭鳯霞
二分校地址:
旺角弼街英華書院內
四分校地址:
九龍城獅子石道12號樂道學校內
五分校地址:
石硤尾徙置區M座天台
注釋:
一. 王勉,1988年。〈香港女聲──解放戰爭時期香港女青年會職工運動簡况〉,載: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纂委員會編《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匯篇(1944-1949)》,第202-203頁。廣州: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委員會。
二. 《勞工敎育促進會為勞校事件聲明》,載:方駿、麥肖玲、熊賢君編著:《香港早期報紙敎育資料選萃》,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585-586頁,引:《星島日報》,1950年1月30日。
(分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