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投稿】《2017-18年財政預算案》各項短評

$
0
0
 
文:阿泰
 
上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離職競選特首後,接任「財爺」的陳茂波昨日(2月22日)發表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接任司長僅一個月的陳茂波在引言中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想像:「年輕人對前景懷有希望,中年人不必擔憂下一代缺乏競爭力,老人家不會恐懼被遺棄」,「建設一個公平、公義、關愛、共享、多元價值的社會」。
 
可是在今屆財政預算案中卻不見得比上幾屆「lesser evil」。正如演詞結語所言,「它蘊含的是政府投放資源的優次,反映我們的價值觀」——盡可能減少政府責任的保守財政哲學。在此,筆者整理各種巿民大眾值得關注的項目,讓巿民進一步了解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
 
基建投資
 
下年度的基建投資高達868億元,新工程包括蓮塘口岸和新界東北等新發展區,亦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超支連連的工務工程。這些工務工程美其名為「與民生密切相關」,事實上相關工程開支在過去幾年不斷增加,由以往平均300至400億增加至800多億,加上中途不斷超支,相信巿民亦屢見不鮮,筆者不在此重覆。另一方面又向巿民解釋,搬出如國際經濟環境嚴峻云云等藉口,為大白象工程超支開脫,倒不如認真將資源放在財富再分配,解決小巿民貧富懸殊之富才是當務之急。
 
財富再分配
 
陳茂波在預算案所提到的「公平公義,共享成果」,僅限於降低「長生津」和長者醫療券申請門檻,而且在取消強積金對沖為商界預留資源。問題在於港府遲遲未實行全民退休保障,即使放寬「長生津」申請門檻,根據預算案的推算僅覆蓋現時47%的長者,意即仍然有超過一半長者未能受惠。另外,強積金和長期服務金的性質完全不同,取消兩者對沖安排理所當然,港府竟以公共資源為商界補貼,實在於理不合。
 
上一個財政年度的財政盈餘達928億元,可是今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對解決貧富懸殊的財富再分配政策依然是隻字不提。連僅有的「派糖」措施都不見得比以前多,更莫說要設立更多制度化的扶貧途徑,減低貧富懸殊帶來的影響。
 
稅務收入及政策
 
面對多年來針對稅基狹窄的批評,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終於有所回應。陳茂波建議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成立稅務政策組,以回應改善香港的稅制結構,研究擴闊稅基等議題。雖然港府過於依賴賣地收入已非新事,然而擴闊稅基的可行性卻有可能重推11年前唐英年開徵銷售稅的建議,以解決稅基狹窄的問題,未必讓巿民受惠。另一方面,現時賣地佔港府收入近25%,一向被視為另類的間接稅,可是擴闊稅基後,港府會否因此相應調低賣地收入的重要性,仍然為未知之數。最後,由於梁振英政府任期已屆暮年,而本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未必能留任至新任特首管治團隊,成立稅務政策組的政策延續性和解決稅基過窄的成效實在存疑。
 
教育
 
在教育方面的公共開支,港府承諾下個財政年度會增加38億預算,值得留意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和給予5億元配對基金予自資本地學位頒授院校。根據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配對補助金制度自2003年起推行至今,以「協助專上教育界別開拓經費來源」。可是,面對昂貴的自資專上學位,畢業生負債動輒數以十萬計。梁振英政府雖然在任期中增加了高年級入學的資助學位名額,但是政府資助院校入學比率停留在25%左右,換言之莘莘學子需要在職時還款。港府變相將付出教育開支責任轉嫁給學生。與其以補助金資助自資院校,倒不如直接增加資助院校學位。
 
總結
 
總括而言,整份財政預算案乏善足陳,與陳茂波訴說理想社會的想像背道而馳。財政預算案作為政府分配社會資源的重要渠道,理應在貧富懸殊席捲全球之際,撥出更多資源與之對抗,更何況財富再分配本就是公共財政的應有之義? 然而每年財政司司長在演辭中對國際經濟形勢分析侃侃而談,卻無視國際性與本地貧富懸殊的嚴重性和財富再分配的角色,刻意模糊大眾焦點,實為保守理財哲學保駕護航。
 
筆者最後想問陳茂波一句話:司長,出身寒微的你,還記得為了一毫子幫人帶白粉的日子嗎?
表ta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