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惟工新聞 | WKNew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迴塵居】李小龍評傳最終回:宗師的缺憾

$
0
0

「截拳道是啟蒙、是生活之道,是一種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行動。欲了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捨棄所有概念、模式與派別;其實,他甚至應該扔掉甚麼是或者不是理想截拳道的概念。」

——李小龍

正是這段話,將截拳道帶到另一個層次;同時亦因這段話,證明了截拳道的現實局限。李小龍嗣後,截拳道被分成不同流派:伊魯山度、黃錦銘、木村武之等李小龍嫡傳弟子,俱在不同地方宣傳自己一套截拳道。許多難辨真偽的武術師傅,亦聲稱自己學到了截拳道精義。結果為了跟冒牌貨區別開來,李小龍基金會決定將正牌截拳道定名為「振藩截拳道」,以此來稱謂「李小龍真正的道藝武術」。李小龍耗畢生心血批判的僵化傳統,卻在他創立的截拳道上完全浮現。這種自我異化的歷史悖論,除了牽涉別有用心的操作外,還反射出截拳道理論本身內含的種種問題。過去三回,筆者以半個「龍迷」角度大宣李小龍思想;來到最終回,我們不妨再次「迴塵」,審視一下宗師的遺缺。

理想與現實

李小龍強調,截拳道沒有固定形式,最重要是能讓武者盡情發揮「自我」。然而何謂「自我」?甚麼才是解放「自我」的正確方法?這些問題的答案本身就受制於行動者的個人識見,及其身處的客觀環境之中。即哪管理念如何抽象,當進入實踐以後,它就必然會有一個極其具體的現實基礎。套用在截拳道的發展上,縱使李小龍不斷嘗試打破門戶之見,但他的武道亦攞脫不了形式規限。基本而言,截拳道的核心體系有三:詠春、拳擊、劍擊。

按《截拳道之道》記錄,李小龍曾參考了多種拳擊的戰術範式,並從劍擊中學習攻防距離,而詠春拳則為他提供了各種特殊武器(例如消手、寸拳、標指等)。截拳道體系便是由這三者作基礎,再輔以其他武技所形成。由此可見,不論截拳道的內容如何駁雜,它的框架卻始終極其清晰。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些形式乃是李小龍從實戰角度出發、精挑細選而成的技擊科學(李小龍本人便抱持此種觀點)。因此它們當屬武術中的「公理」,而不該以「框架」視之。的確,任何學問都會有它的規律;既然人離不開四肢活動,那技擊就會有它的特定軌跡。以李小龍的才智、勤勉(據聞淨是劍譜他已收藏近百本),不難相信他確實能夠從自己所學中提煉出一定的武學公理。自稱常與職業隊交流的山東形意拳師張西可便曾在博客裡表示,李小龍的側踼非常科學,是實戰的精華。然而若果憑此就能夠說明他沒有偏見或截拳道已經掌握「真理」,那實在是造神了。這點可以從李小龍對傳統武術的批判得以印證。

無可奈何

李小龍在筆記裡多次批評傳統馬步(尤其四平大馬,這點曾被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大肆宣揚),指這類「不必要、 費力」的馬步毫無用處,只會窒礙武者的移動性。李小龍亦對空手道的直拳甚有意見,因為那種將拳收攏於腰間的做法根本無法企及實戰速度。表面上,這是一種基於科學的實證判斷;但現實卻是李小龍徹底將「練」、「用」兩種範疇搞混。

以四平大馬為例,它本身就是一種開發身體的訓練手段。隨著時間累積,四平馬不僅可以令下肢隱固,而且能「開胯」、使氣沉丹田,達至內外兼修的效果。由於髖關節打開、氣血又暢通,真正的四平馬非但不會拖垮習者的移動性,反之可以使其更加靈活。洪拳可謂是四平馬大戶,基乎所有套路都有四平馬的蹤影,但它的名師卻不乏步法靈巧之人:林家洪拳林祖,練習過北派功夫,他的四平馬本身就帶有閃展騰挪的特點;臺灣的張克治年過八十,現在雙腿依然利索,前年被人拍下的散手姿態轟動一時。至於空手道雖然非筆者所長,但按坊間口述加上個人觀察,它的直拳動作實跟國術一樣視整勁為訓練目標。之所以每下收拳都須要把拳頭置於腰部,就是希望武者學懂動用全身力量出拳(尤其背肌),並同時培養出雙手互換勁力的慣性。即在功能上要將兩邊肩胛打通,左手收拳一刻的拉力要成為右拳的動力(或曰反作用力),整個軀幹彷如機輪一般。這種綜合全身內外的拳術,威力與速度實在可想而知。李小龍對這些技法的批評,顯然是出於一種極其直觀的實用主義心態(某程度是急功近利),而忽略了由「練」及「用」之間所需的時間,並漠視了它們背後的科學精神。

追本溯源,如斯心態跟李小龍的分析框架斷不了關係。他曾經寫道,「自衛只有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必須盡快運用最有效的武器,去攻擊敵人的致命弱點」。因此必須研究清楚速度、武器、攻擊點和反擊點等面向。誠然,這些命題都包含著普遍性質,至少沒有人會過質疑它們在技擊中的重要性。然而將效率等同成速度,或把掌握最短攻擊距離視為搏擊的核心,則明顯是受到詠春拳和劍擊影響,即所謂的「經濟節約線」理論。如是者,線路軌跡成了李小龍考察武術的最重要標準,他對傳統功夫的批評亦大多建基於此。文化博物館的「武‧藝‧人生」展覽裡有一幅李小龍繪製的筆記,當中記載了形意、太極、華拳等傳統功夫的招式。它的表現方式直白,沒有任何理論、只有兩人對拆的動作路線。筆者並非暗指這種「方法論」低級,也不是認為詠春、劍擊比不上其他傳統武術,只是想點明截拳道潛藏的排他性。畢竟線路、速度只是審視技擊的其中一個角度;正如詠春、拳擊和劍擊也只是萬千武術理論中的三門。若然將之當成所有武術的核心,無疑是以偏概全。以李小龍的分析框架,八卦掌、太極拳這類走弧線、主慢練的功夫必然難登大雅(事實上,雖然李小龍沒有直接批評太極拳等內家武術,但他在著名的Lost Interview中也表明太極拳更像一種健身術)。不過,這忽略了走弧線時所鍛煉的擰勁與三角步,以及慢練時的整勁。

當然,撇開李小龍的個人偏見,他所身處的社會環境也限制了他的識見。其時中國大陸社會封閉,對傳統武術又諸多打壓,李小龍能夠親身接觸的實戰型傳統武術家必然不多。縱使他年青時能夠在香港和唐人街學習傳統武術,並以實戰方法檢測它們(伊魯山度曾說李小龍到達美國之時,已經懂得十多種傳統套路),但缺乏一個具備競爭性的中國武林,他可以體察到的必然有限。一個歷史現實是,自1929年的浙江國術遊藝大會後,中國已經再沒有具代表性的傳統武術擂台賽,而當年成績優等的武術家要麼留在封閉的紅色中國,要麼隨國民黨遷臺。李小龍若然要繼續學習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傳統武術,就得閱讀各類拳譜手稿。可惜的是,當年出版的武術資料礙於年代與傳統規條所限,大多只能記述基本的套路動作或入門守則,極其量再輔以一些古譜,情況就如今天的中學教科書一樣(此話無貶意,只是若對讀三十年代與今天的國術界出版物,便能明白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李小龍如何努力蒐證,把諸如松濤流之父船越義珍的筆記弄到手(為此他曾寫信委託日籍徒弟木村武之),他所閱讀到的可能也只是一些基本功及簡單對拆動作。以一種直觀以至主觀的方法去考察傳統武術,多少亦是無可奈何。

截拳道的尷尬位置

回到當下,截拳道之所以會發展出文首描述的尷尬局面,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它永遠無法剝離的「李小龍基因」。縱然它以解放形式為目標,但歸根究底它始終是李小龍的個人創作,而且是一種非常清晰具體的創作。若然要繼續發展截拳道或保留它在武術界的位置,就必須要回到李小龍的個人識見上。單就這一點而言,截拳道其實跟其他門派的傳承無大分別。

無可否認,李小龍對改革武術作出過不朽貢獻,他對傳統武術的各種批評,包括扼殺創意、華而不實等亦相當「到肉」;說他是二十世紀出色的武術哲學家絕不為過。然而這並不代表他的思想不存在缺陷,甚或已經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事實上,即便是在思想高度方面,他也沒有超出前人太多:在二三十年代,意拳王薌齋就明言中國武術要摒棄套路,達至「一法不立,無法不容;拳本無法,有法也空」的精神境界;比李小龍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足足早上三四十年。至於李小龍破除門戶、解放武者的思想,亦已經被各路前人提出過。形意孫祿堂便以《中庸》入拳,闡明拳術為「極還虛之道」,即只要能夠培養正氣、開發武者的「良知良能」便屬上乘武術。所謂少林、武當、內家、外家的標籤不過是劃地自限。而在強國強種的民族主義訴求下,求同存異、採納眾長(當中包括拳擊等舶來貨)亦是民國武術界的普遍共識,精武體育會、中央國術館等武術組織便是以此為己任。將李小龍當成改革中國武林第一人,絕對是無視前人功績,將影視劇集致於史實之上。

最後,雖然不少人俱將李小龍奉成MMA之父(這一點確實無可厚非,《龍爭虎鬥》裡他與洪金寶比試一幕,就足見他在MMA項目的前膽性)。然則作為一個體系的截拳道,卻很少能在UFC等國際搏擊平台上大放異彩,至少論知名度比不上泰拳和巴西柔術。有部份截拳道武者如「白李小龍」Thomas Carruthers提出,MMA只是運動而截拳道是真正的街頭搏擊,兩者不可混為一談(有趣的是,這也是許多傳統武術回應MMA挑戰時的答案)。的確,搏擊有多種形式,街頭實戰與擂台比武也著實大相逕庭。但若然如此就迴避截拳道在職業搏擊界上的責任,則顯然是極其不良。畢竟要在當下發揚一門武術或武學理念,就得在國際性的平台上證明自身價值。中國體育部為了讓中國武術「走出去」,便從七八十年代開始由政府帶頭學習各種擂台搏擊術,淘汰了一大堆無用的傳統技法,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散打運動。若果截拳道要有所發展,就必須盡快培育出一批高水準的擂台專家,或建立一個受世界認證的新平台(好比泰拳、西洋拳賽事等)。筆者知道有部分地區的截拳道武者已經開展了類似工程,中國魏峰截拳道與臺灣阿峰等便開始在一些地方賽事取得成績,只是距離國際水平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正如一開始李小龍那段引言所道:「截拳道是啟蒙、是生活之道,是一種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行動。欲了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捨棄所有概念、模式與派別;其實,他甚至應該扔掉甚麼是或者不是理想截拳道的概念」。不要讓李小龍和截拳道限制自己目光,學習正視箇中的弊病然後繼續前進。如水一般流動吧,我的朋友!

 

參考資料:
李小龍著,羅振光譯。2016年。《截拳道之道》。香港:商務。
李小龍著,約翰力圖編。2010年。《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香港:三聯。
李小龍、水戶上原著。《李小龍技擊法》
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一)
有眼不識泰山!公園阿伯竟是一代宗師張克治
Bruce Lee, The Lost Interview - full movie
細說1929年浙江國術遊藝大會
Dan Inosanto About Bruce Lee & JKD
王薌齋,《意拳正軌》
孫祿堂,《詳論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
截拳道,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迴塵居】李小龍評傳第一回:是不是中國人重要嗎?
【迴塵居】李小龍評傳第二回: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迴塵居】李小龍評傳第三回:20世紀的哲學家

表tag: 
縮字: 
「截拳道是啟蒙、是生活之道,是一種朝向意志力與控制力的行動。欲了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捨棄所有概念、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