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9月)30日,美國加州州長簽署議案,容許目前於大學體育聯賽中的學生運動員透過自己的姓名及肖像權獲取報酬。這意味這群大學生終於有渠道獲得金錢幫補生計及學費。事件同時讓爭議已久的大學體育產業問題再度浮上水面,這群看似風光、觀眾遍及全國的運動員,事實上要為校隊活動付出巨大代價。
美國大學體育利潤龐大 轉播費逾十億
美國的職業體育產業一向蓬勃,當中籃球及美式足球在國際及國內的轉播收益甚鉅。不過,美國國外觀眾或許不知道的,是大學校隊的比賽同樣廣受歡迎。單就轉播費而言,光是籃球比賽,全美大學體育協會 (NCAA)從電視台獲得的年收益已達7億美元以上。而這放在整個產業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將廣告費、門票費、贊助費等加進去,單是去年,整個大學體育產業獲得的收入達到140億美元。
這些鉅額收益在議案通過前,通通不能落到球員口袋中。所有大學體育比賽的運動員只能獲得奬學金,而當中更有好一部分並非全額資助。一直以來,NCAA極力反對讓球員獲得工資或其他類型的報酬,理由不能盡錄,包括:1) 他們只是業餘球員、2) 學生不應只顧賺錢、3) 有可能導致球隊競爭力不均,等等。
練習等於一份全職 球員卻被禁獲收入
對於美國的學生運動員來說,不能從課餘時間獲取收入,不啻是生活的重大壓力。雖然學費方面能透過貸款暫時解決,但生活費用仍須透過打工賺取。據美國教育局數據,2017年全日制大學生當中有近半數須透過打工幫補生計。
反觀學生運動員的情況,根據NCAA 2010年的數據,頂尖級別的籃球隊及美式足球隊隊員每週投放在校隊練習及比賽的時間分別為39.2小時及43.3小時。把課業時間也加上去則是79.8小時及81.3小時,相當於兩份全職。對於本已不計劃畢業,只求在大學逗留一兩年就轉投職業球隊的學生來說,課業或許不是壓力來源。但除此以外,尚有大部分球員需兼顧兩邊。
球員不能獲取收入,結果是他們大部分都處於貧窮狀態。據美國大學運動員協會(NCPA)2013年的調查,即使獲得全額學費補貼的運動員,也有超過80%收入低於美國政府制定的貧窮線。此外,由於部分學業雜費不能由獎學金覆蓋,加上球員受傷或缺席練習會降低獎學金,在2011-2012學年,獲「全額」學費補貼的美式足球員中,每人平均需自己掏出3000美元(約24000港元)以上應付費用。
產業扭曲致學生受害 改變尚有漫漫長路
目前,加州通過議案後,大學運動員尚要待至2023年才能開始透過接受品牌贊助獲得收入。不過,容許運動員獲得贊助收入,並不一定惠及所有運動員,運動員亦有可能因其知名度高低而大大影響相關收入。法案要得以實行,亦有更多難關要過,目前已有其他州份的大學代表表示不願意與加州球隊作賽。
除收入以外,大學體育亦因商業運作而導致其他扭曲情況。例如學生運動員因投放過多時間於體育活動,反而無暇顧及學業,而作出各種違反學術誠信的行為,包括「請槍」寫論文。而學業嚴重跟不上,亦令運動員成功畢業率偏低,頂級聯賽的籃球及美式足球員只介乎四成至六成。不僅如此,美式足球員由青年時期開始不斷踫撞頭部,以致腦部受創的情況亦屢見不鮮。
延伸閱讀:
California Will Let NCAA Athletes Get Paid for Their Labor
Study: “The $6 Billion Heist: Robbing College Athletes Under the Guise of Amate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