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2016至17年,韓國民眾連續23週的燭光集會,逼使總統朴槿惠下台並接受審訊。近日,過百萬人再次在首爾街頭舉起燭光。今次不像以往針對民選政府,而是反對檢察官的偵查過程有政治目的,要求改革檢察制度。
韓國檢察官權力極大,壟斷了刑事案件偵查和起訴的權力,被視為威權時代的遺留的架構。總統文在寅委任法學家曹國上任法務部長,推動檢察制度改革,包括將偵查的權力分散給檢察官和警察、縮減檢察官特別偵查隊伍人數、設立專責部門調查高級官員等。然而同一時間,檢察官密鑼緊鼓調查曹國及其家屬。惟工新聞翻譯韓民族日報的評論文章,簡介引發群眾怒火的多項因素。
「我在觀察整個過程,找出問題的起因。」一名首次當選的民主黨國會議員說。
他說的是9月28日晚在首爾瑞草區盤浦洞首席檢察官辦公室前舉行的燭光集會。
「上星期我留意到區內氣氛不尋常,但沒有預料有這麼多人參加集會。」那名反對曹國獲委任為法務部長的國會議員說。「我很好奇,下星期會有多少人參加集會。」
集會組織者估計,有150至200萬人參加上星期六集會,遠超預期。
不滿檢察官越權 集會人數超預期
從各方面看,星期六的集會很不尋常。首先,集會人數龐大,卻沒有任何先兆。
燭光集會自2002年來已不斷舉行,但一般來說都需要六星期累積政治能量,並一直有媒體密切跟進。這是史上第一次突如其來爆發的燭光集會。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Shin Jin-uk在9月29日電話訪問如是說。
星期六的集會規模與2016年推翻朴槿惠的集會規模相若。但目前仍不清楚溫和派在當中的角色是否與當年相似。
這個集會動員了溫和派還是基本盤?這是很重要的問題。近期的調查可見,焦點看來放在基本盤。市場調查機構Hankook的公共意見分析員Chung Han-ul說。
KBS時事節目在9月26至27日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41%回應指針對曹國及其家人的調查太過分,而49%則不同意。
但專家都同意,執政民主黨支持者的主流意見是檢察官的調查太過分。但感到不滿是一回事,走出來集會表達不滿是另一回事。
目前大部分人都認為,檢察官洩漏曹國正在被調查的訊息是過分的行為。聖公會大學新聞及廣播教授Choe Jin-bong說。
也有一些支持者一方面對曹國的醜聞感到不舒服,另一方面亦不願意表達對其道德操守的失望。但越來越多針對檢察官濫權的批評,以及隨之引申出檢察制度改革的要求讓支持者有一個行動的理由。「用11小時搜查曹國的家是事情的轉折點,檢察官根本是用石頭砸自己的腳。」另一名專家說。
南韓總統文在寅對檢察官的訊息可能亦鼓勵了支持者行動。在9月27日,文在寅在聯合國大會演說及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峰會過後回國,他讓青瓦台發言人高旼廷舉行簡報會,強調檢察官在行使權力的時候要保持克制及尊重人權。在文在寅支持者的眼中,這種說法可能被視為認可曹國對首席檢察官尹錫悅攤牌。
檢察官動搖民選政府
另一名分析員認為,公眾在超過一個月的政治動盪當中感到受檢察官的威脅。當很多人同意文在寅所言,有權力的人以及針對曹國的指控應該被調查,近期檢察官的行為進一步令人相信執法權應該被公眾檢查及製衡。 Shin Jin-uk說。他認為,檢察官進行地毯式搜索是民意逆轉的關鍵,因為這種行為看來在挑戰總統的委任權。
2000年代大部分燭光集會都始於認為貪污腐敗的民選官員應該被法治制止。但今次是第一次並非針對民選政府,而是一批並非經選舉產生的政府官員——檢察官。
民主黨消息來源表達相近的情緒。上月以來,檢察官自己將檢察制度改革放上社會議程。至少對於民主黨支持者來說,這是改革的首要任務。
另一個可能的因素是,經歷2016年燭光集會的勝利,群眾認為檢察官針對曹國的舉動是對2016年勝利的挑戰。首爾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張德鎭(Chang Duk-jin暫譯)分析2016年集會的大數據,研究要求彈劾朴槿惠及要求檢察制度改革這兩輪集會的關係。
他研究當年的大數據,看到「燭光公民」一詞隨時間變得普及,標誌著燭光公民這種新的政治身份被創造出來,而他們最大的要求是消滅根深蒂固的惡魔。他認為,那些燭光公民再一次被動員,並取得共識認為那些檢察官就是惡魔,濫用權力令民主倒退。
檢察官政治導向的調查、被調查者的資料洩漏,以及傳媒毫無批判性地刊登這些資訊,導致前總統盧武鉉在2009年悲劇的自殺。這個創傷亦構成動員的另一因素。
盧武鉉10年前的死亡是集體回憶的一部分,亦構成一個共識,不會讓檢察官再一次針對政敵。現在,群眾仍在處理盧武鉉因為檢察官不受制衡的權力而死的創傷,加上檢察官現在合力抵抗檢察制度改革,令群眾重新拿起燭光。聖公會大學人文學系教授韓洪九說。
但也有人擔心集會只會鞏固執政黨傳統的支持者,而沒有吸引溫和派和更進步的群體。一名民主黨消息人士認為,要求檢察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與保護曹國重疊;瑞草的集會不應被認為是為了保護曹國而做,否則就很容易為保守派提供彈藥。
文章來源:
[News analysis] The unexpected turnout of the candlelight rally for prosecutorial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