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減少,而這些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消失將會嚴重影響糧食生產,直接關連到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食物。這是聯合國首次研究這些支撐人類糧食生產的物種。當下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其影響也逆反到人類自身,保護單一物種已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該研究彙集了全球數據、學術著作和來自91個國家的政府報告,指出不少間接參與到食物生產的物種,例如吃害蟲的雀鳥、淨化水質的紅樹林等,已經不像以往那麼豐富。在報告收錄到的2074種瀕危物種中,植物佔63%、鳥類11%、魚類和菌類則佔5%。為全球四分三作物傳播花粉的「授粉者」也面對危機。除了有大量文件證明的傳粉昆蟲數量下降外(如蜜蜂),該報告提到17%的草食傳粉者,如蝙蝠和雀鳥也同樣面臨滅絕。該報告表示:「這些物種對我們的糧食系統至關重要,一旦失去將不能挽回,使全球糧食和環境陷入危機。」
授粉是指花粉從雄蕊花葯傳到雌蕊的柱頭,並使植物受精繼而能結出果實的過程。2016年跨政府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科學政策平台(IPBES)的報告曾指出,歐洲9%的蜜蜂和蝴蝶正在面臨絕種,37%的蜜蜂種類和31%的蝴蝶種類正在下滑。在歐洲的一些地區,蜜蜂下降的程度更達到超過40%。動物授粉與5-8%的全球糧食生產直接相關,約等於2350億至5770億美元的年度產出。需要倚靠授粉者的物種則超過四分三,包括水果、蔬菜、種子、堅果和油料作物,為人類的日常進食提供主要的微量營養、維他命和礦物質。
生物多樣性的問題相比氣候變化獲得的注視要來得更低,但不少政府現時已不得不提高它們對此的關注。由於生態系統的轉變和消失,很多國家都錄得經濟上的損失。愛爾蘭、挪威、瑞士都錄得熊蜂數量的下降,埃及則密切關注魚類由於海洋溫度上升而遷向北方對漁業帶來的影響,岡比利提到該國社區因為野生食物來源變得愈來愈稀少,而要向外購買昂貴的工業製產品。
土地用途大幅轉變成主因 外國民眾要求政府規管耕作方式
大部分國家都表示失去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來自土地使用轉變,例如森林被移平成大農場、大企業的農業方式過度開發令土壤耗盡養分,以及草原被石屎覆蓋成城市、工廠和道路。其他原因還包括過度使用水資源、污染、過度開發、侵略性物種的擴散和氣候變化。另一方面,雖然全球糧食比以往增加,但不斷依賴單一種植也將威脅生物多樣性。現時全球三分二的糧食生產來自9種物種(甘蔗、玉米、米、大麥、薯仔、大豆、油棕櫚、糖用甜菜和木薯),而剩下的6000種植物物種正在不斷消失,野生的食物資源也變得更難找到。
上週,德國巴伐里亞省的人民透過廣泛聯署,成功迫使國家制定法律改變耕種政策。自從德國製藥及化工跨國集團拜耳(Bayer)跟孟山都(Monsanto)合併後,該企業便積極發展種種對生態有害的農業產業,推動單一作物和售賣嚴重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殺蟲劑。這種農業發展同時令蜜蜂的生存面臨極大威脅。雖然這場運動有不少保守人士參與,沒有直接挑戰拜耳等企業而只是要求它們負上企業社會責任,但整個以追逐利潤而產生的生態滅絕已經顯得迫在眉睫。4月舉行的G7峰會、6月的全球保育峰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明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會議都將需要對此進行討論。
綜合報道。
參考文章:
Bees brought Bavarians together. And they have a lesson for us all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9/feb/19/bees-bavaria-planet-germans
World's food supply under 'severe threat' from loss of biodiversity
Decline of bees poses potential risks to major crops, says UN
延伸閱讀: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Biodiversity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http://www.fao.org/state-of-biodiversity-for-food-agriculture/en/